不求轰轰烈烈 但求实实在在
2011/3/31
——下派干部邓学龙农村工作心路历程记实
编者的话:在四川省委开展的“挂包帮”活动中,2010年6月,时任南充市政协农业委副主任的邓学龙,被市政协党组下派到该市西充县莲池乡任党委副书记,同时兼任该乡天星桥村支部副支书。从机关干部到乡村干部,从做文字工作到做农村工作,他究竟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低调赴任 2010年6月28日,接到西充县委组织部任职通知的邓学龙要到莲池乡报到了,他谢绝了南充市政协机关和西充县委组织部派车送他去的好意,一个人搭上西充到莲池的班车,来到简陋的乡政府大院报到,他说:“从现在起,我就是一个乡村干部了,又不是钦差大臣,车接车送,群众看到影响多不好,也容易让乡班子的同志把我当成客人对待。”乡党政办怕他在乡下不习惯,提出在县城给他租一间房子住,被他断然拒绝,他说:“住哪里看似一个睡觉的小事,但实质关系到机关干部作风问题,关系到与基层干群同甘共苦的问题,关系到党同群众血肉联系的问题。”于是,自己动手在乡政府办公室铺了一张简易小床安顿下来。第二天,邓学龙就到市政协机关帮扶村――天星桥村挨家挨户走访群众,也就从这天起,只要不是逢场天和农忙时节,他都要下村,一个半月时间,他徒步走遍了该乡13个村、119个社、2900多户群众,他对带路的村干部要求:“只要老百姓在家,哪怕是只有一个人,不管山再高、水再深、路再远,我都要去看看他们,尽管我不是慈善家、企业家,不是去送物送钱的,但是我要以乡党委副书记这个身份,把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爱、问候、牵挂通过我的手传递给他们。”在走访群众活动中,他做到了并归纳出“体察民情八步工作法”:进进群众的门,拉拉群众的手,喝喝群众的水,抽抽群众的烟,揭揭群众的锅,开开群众的柜,摸摸群众的床,问问群众收支。他还专门设计了一个“村情民情记事本”把每个村的土地、人口、劳力、产业、收成、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等情况记下来,拿回去分析研究,伺机解决。凡是有群众到他办公室来反映情况,他总是起立相迎,敬茶敬烟,耐心倾听,仔细记录,详细询问,最后将群众送到楼下,如果是乡上能够办的,他马上就把相关办事员喊来,现场给老百姓一个答复,如果是不能办的事,他也要让人给老百姓把政策解释清楚,宣传到位,免得老百姓下次又跑腿。很快他就将全乡各个村的基本情况熟记于心,成了“莲池通”。 晚饭后,他漫步场镇、田野,与群众和场镇环卫工人促膝交谈,问他们的生活状况、经营收入、工资报酬。在班车上,他经常为老年乘客让座位,为贫困群众付车费。在下乡的路上,如遇开车总要搭上顺道的老乡们……通过这些平易近人的亲民行动,不多久,莲池乡许多老百姓都认识了邓学龙,他也能说出大部分老乡的名字和家庭情况,每逢逢场天,他往街上一站,许多赶场的老乡们都在喊“邓书记”,用地道的西充话称赞他:“邓书记小意、亲热人”。 发展经济 在深入体察民情中,邓学龙发现,农村群众的生活仍然比较艰苦,主要原因在于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残幼,土地撂荒严重,基础设施落后,老百姓对发展产业没有信心,所以发展经济举步维艰。邓学龙又通过走访南充城市农贸市场发现,城市居民对农副产品需求趋向绿色、生态、无公害,特别青睐农村出产的鸡鸭蛋类。他针对这个结合点,在群众大会上,他动员大家力所能及、尽其所能发展养殖业,虽然他分析了发展养殖业的市场前景和该村的有利条件,但是老百姓仍然心存顾虑,冷冰冰地说:“邓书记,你挑根灯草,说得轻巧,我们辛辛苦苦养出来,卖不出去怎么办?”邓学龙听后一沉思:是啊,这的确是个问题,他斩钉截铁地说:“乡亲们,你们放心,我给你们找销路。”会后,他一方面一户一户地说服那些想养还不敢养的农户,并同村委会订出“凡是养200只以上的规模户给予适当奖励”的激励机制,鼓励一部分人先发展起来再说;一方面,他每次周末回南充,在政协机关、在朋友聚会中逢人便宣传莲池乡天星桥村的土鸡土鸭土蛋,甚至在餐馆吃饭时,他也要主动向餐馆老板推荐,经常被老板误认为他是专门搞推销的养殖户。工夫不负有心人,天星桥村的鸡鸭蛋类走上市场进入南充了。一下子发展起常年存栏鸡或鸭200只以上的规模户8户,还有10多户也心动而行动。邓学龙深知,搞养殖业虽然见效快,但是风险也极大,老乡们那么信任他,投资那么多,千万不能有什么闪失,他经常请动物防疫人员到养殖户家中检查,督促养殖户主动多向动物防疫人员请教,迄今为止,终未发生疫情,销路也是出奇的好。天星桥村二社养殖户任达海说:“邓书记,当时你提出发展养殖业时,怕卖不脱的话就是我说的,现在哪需要我去找销路哟,那些搞贩运的自己就骑着摩托车到我家里来点鸡鸭付现款,我一个季度平均出栏200只,每只净赚10元钱,你不鼓励我们,这么多年,我们哪敢养嘛?”现在,天星桥村规模(200只以上)养殖户15户,年出栏鸡鸭10000只左右,特别是养殖旺季,满村鸡鸭成群,生机盎然。 为此,2010年,南充市委农工委将莲池乡评为“全市十大特色农产品先进乡镇”。 搞养殖业成功了,邓学龙又觉得这么多土地不能荒着,要做点什么,便想学高坪青居、西充古楼发展柑桔或桃树,那样既有看头,又能在自己下派期间速见成效,他把想法说出来后,群众却说:“邓书记,你要考虑实际,我们村里都是老弱病残幼,种柑桔、桃树是个技术性强的活路,我们怎么做得来,再说那两样东西又不耐贮存,几天时间就烂了,我们怎么受得了?”前期搞养殖业成功了,得到群众拥护,这次群众却不买账,还与自己顶牛,邓学龙觉得特别郁闷,感到有点没面子,但他并没有气恼,一方面请教了群众的想法,群众还是这么给他说的,一方面他又请教市农业局果树站的农艺师,也给他分析了种植时令水果存在的风险,他顿时为自己急功近利的想法而自责,他想,我们天天讲科学发展观,什么是科学发展,如何在基层践行科学发展?他终于悟出:科学发展就是要尊重实际情况,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现实条件,尊重群众意愿的发展。于是他不耻下问群众:“你们觉得种什么合适?”群众想种核桃树,一是这里家家户户都有在房前屋后散种核桃树的习惯,只是没有形成规模,二是核桃属于坚果类,便于贮存运输,收入保险,他听了觉得群众的认识比自己高明,就确定发展核桃树,现在全村已经种植新品种核桃树150亩,2011年又规划了200亩。 资助学子 邓学龙走访群众,发现目前农村孩子上学较他小时候有三个变化:一是从在村里上小学变为从幼儿园起就要到场镇中心校上学,村小撤了,上学路途远了;二是过去由父母带,现在父母都出去打工了由爷婆隔代带,父母的直接关爱少了;三是过去孩子们都有一种强烈的读书改变命运、知识创造未来的笃学愿望变为新“读书无用论”的厌学情绪,特别是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犹为突出。 下派期间,邓学龙分管教育,他就在莲池乡中心校全体会上,以自己曾经是代课老师的经历,年少时对教师职业的向往说起,把自己与老师们置于同一位置,甚至是学生位置,引起了老师们的心灵共鸣和情感相依,他大声疾呼、着重请求老师们要多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 2010年6月,邓学龙在一个偶然的场合听说一个叫于静的女生考上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但是由于家境贫寒,一下子凑不起学费,可能要放弃。他马上赶回南充,找到团市委相关负责人陈述情况,争取到一个团市委正在开展的助学指标,于静得到爱心企业7000元善款资助,终于破涕为笑,如期上学。这件事从开始到办成,于静及父母都不认识这个邓书记,便托村干部给邓书记捎话,想约邓书记吃个饭,被他谢绝了,于静家人觉得不感谢邓书记,心里过不去,就宰了家里两只鸡鸭托人送到邓学龙办公室,他觉得别人已经为自己宰杀了,再拒绝就有点不近人情了,只好收下。但是在于静到校报到头一天,邓学龙主动在办公室约见于静及家长,随西充地方风俗,给于静送了100元路费,他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你这次得到资助,是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是爱心人士的帮助,并不是我个人的功劳你们不要感谢我,你上大学之后一定要认真学习,学好本领,报效国家,回报社会。不管你将来本领大或小、地位高或低、财富多或少、能力强或弱,都要记住你这次受到的帮助,以一颗感恩的心来帮助别人。”于静含着眼泪说:“邓书记,你这番教育使我懂得了做人至真至善的道理!” 就在资助于静成功的消息传开后,又一名考上天津医学院的女生程春霞也是因为家境窘迫,无钱上学,自从拿到录取通知书那一瞬间,就成天以泪洗面,邓学龙听说后,又主动关注,可是再也争取不到助学指标了,他急中生智,便以他的真实身份和名义在网上发帖求助,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的帖子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和回应,纷纷表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原来这件事感动了西充(成都)商会会长、四川恩典投资公司董事长杨文源先生,杨文源先生主动驱车从成都赶到莲池看这个女孩,并提出学费缺口多少就资助多少,后由于其家庭原因,该女生自愿复读一年,争取来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个好大学。 邓学龙在南充过周末,逢人便讲农村孩子读书的艰辛,呼吁朋友们多关注这一块。他的朋友为他的执着所感动,2011年春节前,他的党校同学、南充市体育局办公室副主任蒲晶和南充市地税局办公室主任胥雪松夫妇主动从工资中拿出2000元钱,通过邓学龙给莲池乡中心校在读的20名特困学生每人发100元压岁钱。 特别是2010年冬天,邓学龙每周末回南充就是动员母亲、岳母、爱人找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单位同事收集城里孩子过时过季的衣帽鞋裤,由他转交分发给特因学生,以御寒冬。整个冬天,他收集、转交了五、六百件衣物。 处理矛盾 邓学龙下派之初,就有好心朋友对他说:“你下派只是去走个过场,不要管太多事,做个太平官,农村工作很复杂,处理起来也很棘手,就是组织派你去处理你也要尽量躲着走,弄不好会惹火烧身,砸了你的口碑。” 2011年1月,正值各地村组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之际,由于村干部报酬增加了,所以矛盾特别突出。邓学龙客观公正地分析了之所以产生问题的原因:一是现任村支书性格刚烈耿直,说话不太注意分寸,老干部认为没有得到尊重;二是村务公开不够详细,群众意见有正确的一面,也有误解的一面。同时列举了村支书在任上做的一些工作,使双方党员心服口服。由于邓学龙一席话消除了误会,引导了方向,阐明了意义,使村支书选举顺利完成。之后,邓学龙又专门请老村长喝酒,感谢他过去为村子建设发展作出的贡献,拜托他支持现任班子开展好工作,老村长心悦诚服地说:“邓书记,你这人看起来年轻,象个书生,但是处理起问题来既果断又有魄力,做思想工作又耐心细致。”他又找村支书谈心,指出他工作、处事中存在的不足,教他如何处理好同村干部同群众的关系、搞好村务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减少自己的误会等方法,村支书说:“邓书记,你之所以令大家服,一是你下村时对群众的态度让人服,二是你讲那些道理,口才让人服。”经过这件事后,老村长和村支书不但消除了隔阂,反而更融洽了。乡党委书记何晓荣听了邓学龙汇报这个村选举情况后说:“邓书记处理得好,机智、灵活、勇敢。” 配强班子 同样在这次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中,他所帮扶的天星桥村,由于老文书杨普盛年愈65岁,身体有病,虽然老杨文书任村干部30多年,业务精通,工作敬业,但是邓学龙从村班子长远发展着想,还是建议老杨文书退下来,选择一个年轻人来锻炼培养,村支书、老杨文书都不赞成,认为那个年轻人张毅才28岁:“他还没有我们的儿子年龄大,懂什么呀?能干什么呀?他的一些想法也与我们说不到一块儿。”邓学龙耐心地给村支书、老杨文书讲:“你们都是年近60和60多的人了,总不可能永远当村干部,我们村的发展总要后继有人,你们交班的时候总不可能说,我们村选不出来合适的村干部吧!正因为他年轻,才有朝气、闯劲和活力,28岁怕什么,你们30年前当村干部的时候不也才二三十岁吗?像他这样的年轻人,中专毕业不出去打工,立志农村发展,这种情况将来在农村是一个方向和趋势啊!”经过邓学龙的一番分析和展望,村支书和老杨文书终于听进了他的话,他又找张毅谈心,肯定他学到知识后回乡投身农村建设的选择,参与两委班子竞选的激情,鼓励他献计献策、提出建议。根据本村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制定出符合该村管理的方式方法。鼓励他虚心向老村干部和群众学习,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认可。邓学龙的鼓励使差点放弃工作的张毅又信心百倍,对即将担任的工作任务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随后,邓学龙又在村党员会、群众大会上积极推出张毅,列举年轻人的优势,使群众认可他,接受他,支持他。通过邓学龙的努力,张毅顺利任村文书,成为全乡唯一一个30岁以下的村干部,也是唯一一个中专学历的村干部。 勤奋学习 在基层工作的日日夜夜,邓学龙白天充实而繁忙,夜晚却是空虚而无聊。特别是同事们下班回家以后,他又不打麻将、玩扑克,他既守得住清苦又耐得住寂寞,每天晚上就在台灯下,要么就是把自己白天下村时所见所闻的农村现状作一些思考,要么就是大量阅读与三农相关的《农民日报》、《农村工作通讯》、《乡镇论坛》、《四川农村日报》等报刊书籍,并在《人民政协报》、《决策与务实》、《南充政协》等报刊发表了这期间撰写的调研、宣传文章多篇。在这些寂寞的夜晚,他还抽空整理了他的书稿,正式公开出版了30万字的个人作品集《水兵回眸》。他经常督促乡上的年轻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勤奋学习,充实自己,善于在实践中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鼓励他们说:“我们虽然在基层工作,也要树立远大理想;乡镇条件虽然艰苦,但是我们不能精神颓废、自暴自弃。”乡镇的同事们说:“从邓书记身上,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一个学习型干部的勤奋和激情。” 因为职位需要,2010年12月,邓学龙同志在下派期间,被提拔为南充市政协农业委副主任,增补为政协委员,但他仍然沉在农村,有人说:这下职务调整了,该回来了。他真诚地说:“我觉得我连乡干部都还没有当好,现在又走上县级干部岗位,组织对我太多关爱和培养,我唯有把组织交给我的每一件事做好,才对得起组织。”有人向他表示祝贺,他却说:“下派农村的体验,使我感到,一个人如果能为老百姓办几件实事好事,他就是当一个村长也是有价值的,反之,如果他不能为老百姓带来福祉,就是当上神仙皇帝也没有意义。”“曾经我也追逐功名利禄,但是自从我体味了百姓生活的疾苦和基层干部的奉献后,心境受到洗礼,灵魂得以净化,豁然明白:功名利禄神马都是浮云,唯有为人民服务最给力!”(右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