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 乘势而为双流:冲刺“全国双拥模范县”直挂云帆
2011/6/9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双流县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县”东风,乘势而为,集全县军民之智,聚各界之识,举全县之力,在常规工作上打基础,在创建工作上做文章,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奋力推动全县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再攀新高峰。 双拥任重道路远,争创工作展雄风,成绩扎实鼓人心,军民团结力无穷。 近年来,双流县和驻军,着眼于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新型军政军民关系,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宣传教育,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双拥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全县上下呈现出“军爱民,民 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生动局面。 双流县紧紧围绕军政军民团结,促进国家和谐发展主题,领导有力、广泛深入、形成主体多元化的新型军地融合式双拥体系,在创新中力求发展,在落实上苦下功夫,不断推动双拥工作迈上新台阶,连续三届蝉联“四川省双拥模范县”。
五大措施“描绘”双拥新画卷
措施一: 领导给力,机构健全,严格考核,形成组织领导体系网络化
双流县历来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全县构建起“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完备、严格考核斗硬”的网络化组织体系。
行动见证:
做到“四明确、四到位”,即:领导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具体工作部门明确;计划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经费到位。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规划,列入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议程中,县委每年至少召开二次会议研究双拥工作,县政府每年工作报告中设专门章节总结双拥工作。 机构健全,组织活动有保障。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为常务副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和县人武部军政领导为副组长,驻县部队及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目前,全县各级共有双拥工作领导小组437个,双拥工作专兼职人员1411名,村(居)委会及驻县部队群众性双拥服务组织554个,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共同抓,军地协调互动、社会广泛参与、工作职责明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双拥工作网络体系,为双拥创模工作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六个坚持”,即党政军领导坚持亲自研究部署双拥工作;坚持亲自参加双拥活动;坚持亲自为驻军排忧解难;坚持亲自处理双拥工作出现的热难点问题;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抓好双拥日常工作;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县委、政府目标管理和作为考核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双流县委、县政府将此项工作进行重点督查和严格考核,考核结果与奖惩挂勾,从而为双拥创模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
措施二: 广泛深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形成宣传教育普及化
在双拥工作实践中,双流县高度重视教育、宣传工作,始终突出国防教育在全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着重突出双拥宣传在双拥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行动见证:
坚持把国防和双拥教育与道德教育、法纪教育、荣辱观教育、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部队教育规划,列入各部门工作计划。县内大中小学校开设国防教育课,通过组织军训、举办国防科技兴趣班、开展双拥活动月(周)和“学雷锋树新风”等方式,强化国防、双拥意识,实现国防教育和双拥教育制度化、常规化。同时,加大投入,建立国防、双拥教育基地。2008年县级财政投入3000余万元迁建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基地——双流县烈士陵园,其硬件设施、软件资料、教育功能、规范管理等方面都名列全省前茅,每年清明前夕,组织由党政军主要领导率队参加的全县性祭扫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县内外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各界人士30余万人次前往县烈士陵园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原则,以“电视上有影、广播里有声、报刊上有文”等形式开展双拥宣传工作。一是在全县各主要路口、街道及公共场所设置庄重、美观、规范的永久性标志牌、小型广告牌,张挂大型宣传标语600余条幅。二是2007年以来,在双流县电视台、广播和县内所有电子屏幕上播出双拥信息500余条,在《双流》报开设双拥宣传专栏60余期,发表双拥工作调研性、研究性文章16篇,新闻稿件77篇。迎检以来,双流县双拥办编印《双拥简报》、《双拥工作动态》共30余期。三是印发《双拥知识宣传手册》、《双拥宣传单》10万余份。四是通过《双流》报开展全县双拥知识竞赛,全县共有10万余名军民参加,64家单位、226人获奖。五是在全市率先建立“双拥工作网”,通过网络平台宣传国防教育、双拥工作意义,公布双拥计划,及时反映工作进程。六是创作广为传唱的《双流双拥之歌》等歌曲。七是以手机短信为载体,每天免费向全县军民发送一条双拥工作信息。 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国防意识、双拥意识进一步深入机关、学校、部队、企业、农村、社区、人心,为做好双拥创模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措施三: 政策保障、制度支撑、措施有力,形成双拥工作机制长效化
以政策制度、机制措施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推动双拥工作顺利开展。
行动见证:
出台系列政策规定,建立健全双拥保障机制。结合实际,出台《双流县军人优抚实施细则》、《关于优抚对象医疗惠民的实施意见》、《双流县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医疗保障办法》、《关于建立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等10余项优抚政策;及时修订完善《关于预防和处置军民纠纷的措施》、《处理复退军人上访的若干规定》、《双流县双拥共建规则》等政策制度;将1999年制定的《双流县拥军优属若干规定》中创造性增添“5项优先、3项免费、2项优惠、2项奖励、1项减免”优待政策,从政策层面上保障驻县官兵及优抚对象在交通、医疗、法律援助、住房保障等方面权益;同时,按规定每年为在双拥工作中成绩突出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狠抓政策落实,建立健全优抚安置工作机制和抚安置经费保障机制。将优抚安置和双拥活动经费每年纳入县财政预算,全力确保经费落实到位,确保经费及时足额兑现。2007年以来,该在全县各主要路口、街道及公共场所设置庄重、美观、规范的永久性标志牌、小型广告牌,张挂大型宣传标语600余条幅。二是2007年以来,在双流县电视台、广播和县内所有电子屏幕上播出双拥信息500余条,在《双流》报开设双拥宣传专栏60余期,发表双拥工作调研性、研究性文章16篇,新闻稿件77篇。迎检以来,双流县双拥办编印《双拥简报》、《双拥工作动态》共30余期。三是印发《双拥知识宣传手册》、《双拥宣传单》10万余份。四是通过《双流》报开展全县双拥知识竞赛,全县共有10万余名军民参加,64家单位、226人获奖。五是在全市率先建立“双拥工作网”,通过网络平台宣传国防教育、双拥工作意义,公布双拥计划,及时反映工作进程。六是创作广为传唱的《双流双拥之歌》等歌曲。七是以手机短信为载体,每天免费向全县军民发送一条双拥工作信息。 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国防意识、双拥意识进一步深入机关、学校、部队、企业、农村、社区、人心,为做好双拥创模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措施三: 政策保障、制度支撑、措施有力,形成双拥工作机制长效化
以政策制度、机制措施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推动双拥工作顺利开展。
行动见证:
出台系列政策规定,建立健全双拥保障机制。结合实际,出台《双流县军人优抚实施细则》、《关于优抚对象医疗惠民的实施意见》、《双流县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医疗保障办法》、《关于建立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等10余项优抚政策;及时修订完善《关于预防和处置军民纠纷的措施》、《处理复退军人上访的若干规定》、《双流县双拥共建规则》等政策制度;将1999年制定的《双流县拥军优属若干规定》中创造性增添“5项优先、3项免费、2项优惠、2项奖励、1项减免”优待政策,从政策层面上保障驻县官兵及优抚对象在交通、医疗、法律援助、住房保障等方面权益;同时,按规定每年为在双拥工作中成绩突出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狠抓政策落实,建立健全优抚安置工作机制和抚安置经费保障机制。将优抚安置和双拥活动经费每年纳入县财政预算,全力确保经费落实到位,确保经费及时足额兑现。2007年以来,该县共投入经费约1.4亿元用于抚恤补助、医疗救助、军休补助、退役士兵安置、义务兵家庭优待、慰问部队及重点优抚对象等工作。建立健全以“货币安置为主体,归口安置为补充”的安置保障机制,2007年以来安置200余名军转干部和1800余名退役士兵,安置率达100%。今年,双流县将按照城乡统筹要求,符合相关条件的城乡退役士兵将同等、同额享受货币化安置政策。建立就业培训工作机制,确保就业培训及时高效。建立解困维稳机制,确保几页培训及时高效,广泛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以提供公益性岗位、财政补助、廉房等形式,解决复退军人“三难”问题。
互办实事互解难事,建立健全军地互援长效机制。出台《关于建立双流县军地双拥联系单位的意见》、《关于建立完善双流县军地双拥席会议制度的意见》、《关于双流县领导联系双拥成员单位、镇(街道)、部队的通知》等文件,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军地联席会议,互通情况、互议协调、互相理解、互提建议、互办实事、互解难题、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形成军地互助互援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地方为驻县部队排忧解难工作机制和驻县部队为地方排忧解难工作机制等,充分保障驻县官兵、优抚对象和随军家属合法权益;在车站、码头、医院等公共服务场所设置残疾退役军人、烈属和现役军人等优先优惠服务标志;公路、码头等收费交通站点免收军车通行费,各类公共收费停车场所设有军车免费停车标志;在县一、二医院设立军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免费为部队官兵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积极解决1000余名军嫂就业及子女入学入托等问题,每年减免各种费用10余万元;现役军人和伤残军人免费乘坐县内公交车。同时,组建起拥有50辆出租车的“双拥出租车队”,车身张贴统一“拥军模范车”标志,现役军人和伤残军人在县内乘坐“双拥出租车”,均可凭有效证件享受免收起步费的优待;建立“双流县双拥工作网”,宣传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加强动态管理,及时反映工作进程。建立健全部队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公益事业、抢险救灾、处突维稳、军警民联防联治的长效机制。 措施四: 积极组织、广泛参与、紧密联系,形成双拥主体多元化
为建立更加紧密、融合军民鱼水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全社会广泛参与双拥活动积极性、主动性,出台《双流县开展“五项拥军”活动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六进”活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以“五拥六进”为抓手,大力推进双拥共建工作深入开展。 行动见证: 科技拥军: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先后向驻县部队送电脑100余台;援建军营图书室10个、赠送图书35万册;深入军营和农村优抚对象家中,现场帮教1000余人次;开通农技110、农业信息网站,提供特色农技服务。 文化拥军:为军营送电影30余场、文艺演出20余场;共同举办双流县庆祝建党、建国、建军等节日期间联欢文艺晚会、“双拥杯”运动会和“送书画进军营”活动,丰富军营生活,融洽军民关系。 教育拥军:根据驻县部队需要,开展专题讲座、专题研讨会、形势报告会等活动,县劳动保障部门结合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主动深入驻县部队,组织召开6次社会急需人才专业培训班,300名官兵听取讲座,从而让部队官兵及时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形势以及地方建设中所急需的人才,使其复员退伍后能迅速适应地方工作。 法制拥军:制定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政策法规。县司法局和驻县高校每年为部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8场次,免费为2000余人次军人和军属提供法律服务和咨询服务。 民企拥军:通过民企吸纳就业、扶持自主创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设置就业“绿色通道”等举措,大力扶助优抚对象就业。四年来,免费举办就业专场洽谈会8次,帮助1500余名退役士兵解决就业问题。 双拥工作进机关:地方121个单位主动与驻县部队结为共建对子。2007年以来,投入500余万元,每年由“四大班子”领导带队,在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前往部队慰问官兵。县“四大班子”领导,县级各部门,各镇、街道主动与共建部队建立对口联系制度,密切联系,互帮互助。军地双方共建黄龙溪国家4A级风景区、棠湖公园市级风景区、双流人民广场文明广场各1个。 双拥工作进社区、乡村:军地携手打造24个军民共建文明社区,16条军民共建文明街,投资近100万元在县城打造“双拥一条街”。在万安、合江和黄龙溪等16个镇街开展军民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活动,建造“国防林”、“民兵林”近万亩;在大林镇、三星镇等丘区镇,军民共建敬老院18所。 双拥工作进学校:驻县部队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地方国防教育活动。驻县部队大力支持学生军训,全民国防教育达42万人次,学校开展征兵宣传和“重走长征路”等系列活动。全县建有少年消防学校1所、少年军校2所。将国防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改革,驻县部队大力开展助学兴教活动,团以上领导干部结对助学帮助贫困学生。驻县武警成都指挥学院官兵经常深入安康家园活动,为700余名汶川地震孤困儿童送去关心和温暖,有力地促进民族团结。 双拥工作进企业:县内30余家知名优秀民营企业与驻县部队结对共建。四川川开实业集团公司还投入500余万元无偿支持部队建设,并接收安置退役军人150余人。 双拥工作进军营:驻县部队积极支持地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近年来,驻县部队出动官兵30万余人次、车辆5000余台次、投入价值300余万元的物资用于抗震救灾、维护社会稳定、支持地方建设。组织到位、措施得力,激发全社会广泛参与,拓宽双拥共建新领域、丰富新内涵,提升水平与层次,全县共建工作有声有色,军民关系密切融洽,为双流双拥创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措施五: 创新思维、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形成军地融合一体化
创新才有优势,特色彰显活力。双流县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军民融合式发展”重要战略思想,结合实际,发挥双流优势,创新性地开展“军民融合式双拥工作”。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大力开展军民融合式双拥工作的意见(试行)》等文件,与各驻县部队签定《双流县军民融合式双拥共建合作协议书》,“军民融合式双拥工作”以“融”为手段,以“合”为目的,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
行动见证:
为大力融合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需要,实现军地规划建设一体化。按照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统筹兼顾的原则,将国防建设的需要融合到经济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为国防建设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 全面融合地方智力资源与部队人才素质提升的需要,实现军地两用人才培养一体化。加强专业技术培训,为驻县部队免费进行300多人次的技能培训;为有需求的部队官兵进行考前文化补习;为驻县部队设立自学考试服务站等。 重点融合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和军用技术需要,实现军民产品互用一体化。打破军用与民用壁垒,充分利用科技力量雄厚、高科技企业众多的优势,主动和军用企业合作,将地方高新技术和军工科技紧紧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 目前,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已在该县建立军用;两地核动力(非放)研发、设备制造基地,计划投资46亿元,预计达产后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除此之外,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基地项目即将落户该县,计划总投资40亿元,将建成国际科技合作中心及公共服务区、精密光学元件研发基地和科学实验及科技创新区。通过扎实工作,在有力保障军用需求的同时,有力助推该县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和经济发展。 有效融合部队后勤保障和新农村建设需要,依托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完备优势,实现军队后勤保障和农民增收一体化。江畔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成都军区司令部农副业基地共同建设“成都军区司令部特色农副产品应急保障基地”,研发生产蛋白米等全国独一无二的高品质农副产品,每年为部队免费提供20余万元后勤物资保障,同时实现了当地农户收入大幅增加,基地签约农户人均年收入由8000余元大幅增涨到16800元,为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问题探索出一条成功路子,得到军地双方高层高度评价。为大力融合救灾应急保障与部队战备需要,实现军地应急动员建设一体化。在切实做好应急综合保障工作的同时,将政府应急管理和国防战备需要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比较完善的应急救灾机制。 大力融合救灾应急保障与部队战备需要,实现军地应急动员建设一体化。巩固战备训练保障,计划周密、措施具体、成效明显;把军粮供应工作作为一项特殊的政治任务抓实抓紧,不断加强“一站两点”军粮供应网点建设;实现军地救灾应急物资综合保障;加强应急物流保障,充分发挥双流国际机场交通枢纽作用,灾后重建期间,四大班子领导轮流24小时值班,充分保障后勤服务工作,有力支援抗震救灾工作,得到部队和社会各界高度赞扬。
“三个转变、四个飞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多年来,双流县通过不懈努力,双拥工作实现“三个转变”(由活动拥军向机制拥军转变,由物力拥军向智力拥军转变,由政府拥军向社会拥军转变)和“四个飞跃”(在范围上实现飞跃,由传统型拥军优属领域拓展到国防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方式上实现飞跃,由依托军与民两方面的协商提升到“全域双流”发展战略层次;在内容上实现飞跃,由单一化拥军向多样化、全方位、纵深化拥军发展;实现飞跃,由军民行业“板块式”对接深化到融为一体),开创双流县双拥工作新局面,有力推动双流全县双拥工作跃上新的台阶。(双流县双拥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