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四版 >> 正文

酒城双拥深化共融新理念

2011/7/21

——泸州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纪实

 

2011年1月,泸州市委书记朱以庄率团慰问驻军官兵

    在连续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后,从2008年开始,泸州全市发力,赋予深内涵,努力求突破,在巩固中创新,在传承中提升——
    “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再创一流”,这是泸州市委、市政府、军分区的创建方略,而它的背后,承载着490多万泸州人民的坚定决心与追求——

    泸州是驰名中外的酒城。位于四川省南部,长江上游,有独立军事单位20个,优抚对象16万余人,是享誉全国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这个美酒飘香的城市,有着爱国拥军的光荣传统。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毛泽东、刘伯承、朱德、恽代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写下了宣传革命武装反抗的光辉篇章,播撒了“军爱民、民拥军”的双拥种子。泸州军民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时期,军政军民都同心同德,团结奋战,唇齿相依,情深似海。
    1994年7月,泸州被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在全省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随后,泸州又连续四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五次创建,五次成功。
    目前,泸州正全力冲刺全国双拥“六连冠”。

 

2010年6月,驻泸部队援建古蔺县“爱民饮水工程”建成仪式


    大组织,构建双拥新格局
    不管领导怎样交替,双拥的大政方针始终没有改变。多年来,泸州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始终把深入开展双拥工作提高到巩固国防、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历届市委书记始终任双拥领导小组组长,市长及其他市委、市政府、军分区有关领导任副组长,成立了30个部委局和6个驻军团以上独立军事单位为成员单位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双拥工作领导力量坚强有力,将双拥工作及双拥模范城(县)创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写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和军分区党委工作报告并加以强调,列入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重点督办事项;出台《泸州市党政领导干部双拥工作考核办法》、《泸州军分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办法》,列入对市管干部和军分区、武装部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建立了党委议军会议和军地联席会议制度,由市长主持会议,各驻泸部队领导发言,成员单位会上述职。
    泸州市双拥办是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的办事机构,副县级行政机构,行政编制3名,专职驾驶员1名,驻军人员1—2名,实行军地合署办公,在原来两间办公室的基础上,市政府又专门增加了一间,办公设施齐备,经费足额保障。驻军、市级和区县各部门、镇(乡、街道办事处)建立双拥机构,明确了专、兼职双拥工作人员;部分社区建立了双拥工作站,做到了“四上墙”,即:工作站人员构成上墙、工作对象上墙、工作制度上墙、活动计划上墙。建立拥军阅览室、图书室、活动室、健身房等,成立双拥志愿者队伍,每支志愿者队伍都有队旗、誓词,有活动计划。市各级机关部门、群团组织和各级各单位,区县、乡(镇)及个人拥军优属服务组织达到3000多个,覆盖全市所有机关团体、工厂农村、街道社区、大中专院校和基层连队,形成上下贯通,纵横相连的拥军优属网络体系。
    重优抚,拥军优属大跨越
    古训说:“不成规矩难以成方圆”,泸州市努力寻找突破口,修改出台《拥军优属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做好驻泸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等规范性文件和政策,解除了军人的后顾之忧和提高了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
    在军人及家属方面:四年来,全市共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152人,其中团职干部23名,全部安置到机关和事业单位,随调干部家属14名,安置率达100%;接收城镇义务兵、转业士官4504人,安置就业706人,货币安置3798人,安置率达100%。通过各种途径,安置、推荐和促进随军随调家属就业,副团职以上驻军干部随军家属实行计划安置,逐步解决就业。2008年以来,全市解决随军家属就业65名,接收安置随军随调家属18名。其他随军家属实行货币化安置,每月给予180元生活补助,今年起补助从180元调整至225元,共发放军嫂就业金154.57万元,军嫂安置率达到100%。同时,提高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古蔺县两年提高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400元,标准达到1200元;叙永县去年一次性提高200元,标准达到1000元。2011年,进一步大力提高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提高后所有区县标准均不低于1200元。为官兵减免各类杂费350.6万元。对驻泸部队及泸州籍部队官兵立功给予50—50000元的奖励,共奖励立功人员2456人次,奖励金额65.15万元。解决部队子女入学升学220人,副团以上干部子女选校入小学、初中,上高中加15分;驻边疆、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子女,加20分;烈士子女加20分;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加10分。
    “现在下再大的雨我也不再担惊受怕了,终于可以睡安稳了。”6月6日,泸州市江阳区况场镇红山村三组73岁参战退役军人王明才说。之前,他一直住在烂草房里,一到下雨就得起床,担心房子被雨淋塌。改变来自2010年泸州市建立的重点优抚对象住房困难解决机制,区上补助1.5万元,镇上免费跑手续,130平方米新房2个月竣工。
    在重点优抚对象方面:建立优抚对象医疗费用“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体系,为优抚对象提供医疗优惠减免、报销补偿和政府补助即时结算“一站式”服务,一次结清,同时为优抚对象提供“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取药、优先住院”的“四优先”服务。同时,建立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费用减免机制,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检查治疗费用减免比例不低于20%,床位费减收50%,四年来共减免32146人次,减免各类经费1586万元。完善优抚对象动态管理体系,建立重点优抚对象“一账一册一档一库”即:动态管理台账、优抚对象花名册、个人档案、优抚对象数据库,进一步完善资金备查账、优抚政务公开及工作轨迹资料。为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住房困难。每年,市民政局下达各区县重点优抚对象建房计划,分步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住房困难。四年来,各级财政投入建房经费1330.6万元,维修改造住房4859间,解决了1498户重点优抚对象的住房问题。全市结对帮扶困难军人家属、困难优抚对象1035户,切实解决了“功臣”们生活、医疗和住房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泸州官兵正在泸县抢救转移群众


    勤拥军,真心竭力固长城
    在泸州,部队官兵就是人民的亲人。多少拥军故事感人肺腑,多少鱼水情深的画面让人难以忘怀。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人民的双拥和国防意识,增强群众参与双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市委、市政府把宣传作为双拥基础工作来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横幅、宣传牌等形式,在全市广泛开展了宣传工作。今年5月,泸州市开展了“鸿阳杯”双拥国防知识竞赛活动,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加,有810个单位及个人共32211人参加了竞赛活动,表彰参赛个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50名,单位组织奖2个。组织学生开展军训活动,对学生进行国防军事教育,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寓教于乐、生动活泼,双拥宣传主题更加鲜明突出、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活动更加有声有色。声势浩大的宣传,感召成巨大的力量,化为深深的拥军情怀。
    在古蔺县石宝镇黄泥大山脚下,被评为“爱国拥军模范”的苗族汉子项润香一家三代为驻军官兵送菜的故事被群众传为美谈,他们的背篓被亲切地称为“拥军背篓”。项润香1995年从父亲项永权的手上接过了送菜的背篓,如今,项润香已经读中学的儿子女儿又接过了背篓。30年来,“拥军背篓”向海拔1400多米的黄泥大山运送后勤物资1000多吨,保证了驻军官兵每天的后勤供给。
    2010年11月,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双拥办送培训进军营,为即将退伍的2000多老兵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强他们退伍后到地方工作的就业能力。
    2009年“八一”节,民营企业王氏集团捐资105万元支持部队建设。
    2010年“八一”节,民营企业郎酒集团公司为部队组织了一场“拥军篮球赛”并捐赠200万元的酒。
    2010年“八一”节,民营企业泸州飞高电影公司送电影进军营,丰富了官兵们的文化生活。
    2010年12月底,民营企业国粹酒业送文艺演出进军营并赠国粹品牌酒。
    ……
    每年“八一”、“春节”,泸州市、区县委,由市、区县政府主要领导都要带队慰问驻军和优抚对象,主持召开党政军领导座谈会,军地主要领导共商双拥发展大计。市领导带队,到地震灾区,对“5·12”救灾官兵进行专题慰问;组织“大爱无疆”拥军文艺晚会,欢迎抗震救灾部队官兵凯旋;组织特别欢迎仪式,欢迎77105部队红原外训归来,并对外训官兵进行了特殊慰问。各级单位、社会组织、经济组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慰问活动。为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民政、工商、税务等部门引导和组织40多家非公经济组织和20多家社会组织开展拥军慰问活动。
    泸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部队各项建设,坚固驻军钢铁长城,大力深化拥军优属,强化并严格落实各项优待政策,扎扎实实为军人、家属、烈属等优抚对象办好事实事,出台了《泸州市支持部队完成战备执勤、训练演习、科研试验和抢险救灾等多样化军事任务方案》,明确各部门、单位的职责,在人员、土地、建设规划、资金及其他各方面给予全力支持,有力促进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对部队粮、油、水、电、气等方面给予优先供应保障。近四年来,共为部队解决建设用地1076.58亩,办理土地登记、转让、土地权属和土地范围确定11宗,争取和安排资金7859.3万元支持部队重点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军事设施建设。其中市政府投入资金2760万元修建武警支队办公楼,投入2311万元修建市消防指挥中心,投入550万元修建市消防特勤中队营房。开展“援建军营图书室,共建学习型军营”活动,投资15万多元为部队援建军营图书室10个,赠送图书10000余册。
    创亮点,实现拥军大发展
    泸州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这延续和铸就了一方人民朴实真挚的拥军情怀。在这里,人民视军队如长城,把军人当亲人。在这里,部队的困难,就是市委市政府的困难。市委、市政府总是坚持特事特办、优厚优先的原则,想方设法为部队提供便利,千方百计为部队解难题、办实事。
    2008年至今,泸州市委、市政府、军分区成立了创建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指挥部,先后出台了《创建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决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双拥工作政绩考核暂行办法》、《泸州市预防和处置军地纠纷预案》、《泸州市委议军会议制度》、《泸州市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创建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政策,为配合“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泸州市委于今年5月面向泸州籍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公选7个副科级领导干部,为巩固和发展双拥工作提供了制度和组织保障。
    同时,军事建设用地为驻军提供“一兼顾、两优先、一从简”优质服务,对部队军事设施建设明确六项优先优惠服务规定。该市法律援助中心设立了军人军属维权中心,驻泸部队和区县武装部设立维权工作站,建立了有效的法律援助网络和军人军属维权协作机制,为军人、军属提供“优先受理、优先办理、优惠收费、优质服务”的“四优”法律服务,实行“一站式”全程免费服务。4年来,泸州市法律援助机构共受理涉军案件83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00余人次;市、区县两级法院建立了“涉军案件合议庭”,为涉军案件提供“快立、快审、快结、快执”的“四快”优质服务,各级法庭受理并审理涉军案件300余件,为部队赠送3000余元的各类法律书籍。粮食部门建立“一个机制、两个制度”(建立军粮供应监管机制、军粮应急供应制度和军粮义务监督员制度),实行“两优先、四保证、七统一”:“两优先”(新粮优先、好粮优先);“四保证”(保证时间、保证质量、保证数量、保证服务);“七统一”(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配送),确保军供粮油质量。电力部门、天燃气公司、自来水公司专网专线保证部队用电用气用水。
    泸州市还建立别具特色的“双拥车”,现役军人凭《军官证》、《士兵证》、残疾军人凭《残疾军人证》免费乘坐市公交公司运营的公共汽车,147辆出租车为现役军人(含军官)提供市内乘车只收取起步价的优待;公路、桥梁、隧道、渡口等收费站点为军车提供免费通行优待,各收费站设置了“军车免费专用通道”;各类收费公共停车场所为军车提供免费停车优待。

 

2009年10月,召开全市军转安置工作会


    高发展,拥政爱民深内涵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人民厚爱子弟兵,子弟兵更加热爱驻地人民。驻泸官兵视泸州为故乡,爱人民如父母,担当起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重任,英雄的部队唱响了拥政爱民的动人旋律。
    2007年7月8日,泸县发生百年不遇的洪灾。在涛天巨浪面前,到处是驻泸部队军旗。
    2008年1月,古蔺叙永遭受百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驻泸部队官兵紧急驰援。
    2010年4月1日,泸州创卫迎复审冲刺阶段,驻泸部队官兵集体行动,清理卫生死角,创造清新优美的环境。
    ……
    驻泸部队官兵热爱泸州,共建和谐泸州,在完成战备训练的同时,积极投身泸州“四个四”发展战略和“三个文明”建设。勇于承担各项急难险重任务,维护地方安全稳定,抢险救灾预案健全,准备充分,保障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四年来,共出动人数65442人次,抢救群众41494人次、财产14972万元,积极捐赠款物,支援灾区。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加强军警民联防联治,制定了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协助地方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化解各种矛盾。制定参加和支援驻地经济社会建设意见,全力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促进泸州快速发展,参与援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项目41个,出动人数18075人次,出动车辆机具1583台次,投入经费441.3万元:其中修建酒谷大道,96617部队出动兵力2000人次、车辆机械200台次;建设白酒工业园区、化工工业园区、临港工业园区三个工业园区,77105部队出动兵力5000人次、车辆机械500台次。驻泸州市4个军代室4年间为我市企业创造产值17亿余元,谱写了军地军企紧密结合、共促发展的新篇章。驻军积极参与泸州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活动,出动官兵7350人次,出动车辆625台次。每年新年上班第一天,军分区都要组织驻泸部队,与机关干部一道,共植“双拥林”,绿化、美化环境。积极参加新农村和城市社区建设,开展扶贫帮困工作,53名副团职以上驻军单位领导干部,分别结对帮扶53户困难群众;驻泸77105、77148部队开展的军民共建泸县嘉明镇罗桥村新农村建设,出动官兵200多名和几台大型机械,修筑公路16公里,节约资金60余万元;泸州军分区召集各驻泸部队和军代室,共同出资20万元,为多民族聚居的古蔺县双沙镇河屯村修建了爱民饮水工程,解决了2300多户村民的永久性用水问题,彻底结束了他们长期缺水、找水、背水的艰难历史。驻军与驻地贫困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34名副团职以上驻军领导分别与34名贫困学生开展“一帮一”的结对帮扶。
    共融合,全省六大率先
    风雨如磐,岁月如歌。在持之以恒的军民共建活动中,泸州市确立了“制度要完善,思路要拓展,形式要创新,内容要丰富”的共建指导思想,促使军民共建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全市现有军民共建对子645对,90%以上的共建单位被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其中95773部队与市公交公司、77105部队与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的共建,被评为全国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军民共建结成了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深情。
    “双拥工作重在制度健全,关键在政策落实。”泸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朱以庄说。这几年泸州完善了双拥工作、拥政爱民、双拥政策和优待服务“四大制度体系”,目的是推动双拥工作上台阶,着力长效。泸州在全省率先出台《泸州创建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在全省率先修订出台《泸州市拥军优属若干规定》,在全省率先建立退役士兵“训、用一体”的培训就业服务体系,每年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98%,推荐就业率达到95%以上,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优抚对象医疗“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重点优抚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和在全省率先创建了双拥工作长效机制。
    “这‘六个在全省率先’,我最看重‘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在朱以庄看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或森林城市,很多有硬性指标,容易落实。而创建国家双拥模范城,很多都是政策落实,没有强有力的监督不行。“光是嘴上说政策落实了,或者报一个信息上来说落实了政策,难免会有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发生。因此,我们搞了这个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事实证明,很有效。”
    在“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上,有10种情形被列入追究,追究方式包括7种,构成违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双拥工作丝毫不敢懈怠,相关政策全部落实到位。”江阳区区委书记刘云说,双拥工作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泸州市一手推进制度建设,严格责任追究;一手致力于在推进中突破,在互动互助中提升,军民融合共赋双拥工作新理念。

编后语:
     千年营盘地,百年双拥城。多少危难时刻,人民和军队肩并肩,手挽手;多少艰难坎坷,人民和军队血浓于水,共克时艰。酒城大地,双拥局面如春潮涌动,鱼水深情承载着双拥之旗舰,扬起风帆,迎接着更加美好的未来。(泸州市双拥办)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