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四版 >> 正文

创新社会管理  切实改善民生

2011/9/22

——绵阳市社区建设工作纪实

      加强社区建设工作是强化城市基层管理和服务的本质需要,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社会管理工作的加强,越来越多的部门将职能工作沉到基层,延伸到社区,绵阳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社区建设成效明显。2009年,涪城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游仙区富乐街道办事处沈家坝北街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市还建成“全国百佳学习型社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全国文明示范社区”5个,“全省社区建设模范镇”2个,“全省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达标)机构”6个;2名社区干部荣获“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称号,18名社区干部荣获“全省优秀社会工作者”称号。全市建成“社区建设模范乡镇(街道)”18个。

    第一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书记、市长亲自调研
    近年来,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将社区建设纳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总体部署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深入调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市委副书记张锦明亲自抓,使社区建设工作得到了强力推进。
    2010年6月29日,绵阳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社区建设现场会议,对近年来全市社区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并表彰了全市“十佳社区”和30名社区建设工作先进个人,明确今后社区工作的基本思路,与会人员实地参观学习涪城区城北街道办事处铁牛街社区、朝阳街道办事处新华社区和游仙区涪江街道办事处开元中街社区、经济试验区汉城社区4个社区开展社区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绵阳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张锦明先后带领相关部门赴广州、上海、重庆等地进行考察,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探索一条适合该市特色的社区建设之路;并组织对全市社区建设进行多层次调研,旨在找准制约社区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2011年2月24日,绵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靖平在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张锦明及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到涪城区的滨涪社区、绵州社区调研社区工作,了解社区建设和管理服务情况。吴靖平强调,社区是开展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载体,抓好社区建设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社区从事的服务管理工作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涉及的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深入了解群众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在服务群众中创新社会管理,在化解矛盾中促进社会和谐。
    2011年5月4日,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曾万明在副市长赵琪及市民政局局长陈敏和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到高新区火炬中街社区和涪城区绵州社区调研社区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工作。曾万明强调,社区建设在创新社会管理中作用非常重要,指出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窗口、平台和桥梁,社区建设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切入点,各地和市级相关部门要坚持向基层群众学习,总结社区建设好的做法和经验,提炼好的工作精神。
    短短2个多月,书记、市长分别调研社区工作,充分表示了绵阳市委、市政府狠抓社区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第二篇——千名干部进社区  逐个破解社区难题
    2010年12月3日,绵阳市民政局成立“千名干部进社区”领导小组,抽调局机关4名同志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进驻所联系的涪城区滨江社区开展工作;12月9日与社区进行了工作对接;12月16日与社区代表开展了“千名干部进社区”座谈,通过座谈和走访,详细掌握了滨江社区的基本情况、驻辖区单位和人员的构成状况、目前制约社区发展的主要问题,居民特别是残疾人、低保户最期盼解决的困难;12月24日,提出了帮扶滨江社区的主要目标和具体措施,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社区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有能力办事,把社区建设成全国“减灾示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社区”的特色和谐社区;12月28日参加了滨江社区第八届居委会换届选举。2011年制定落实了社区值班制度,每周安排专人赴社区开展工作;3月17日,与社区一道召开了2011年度第一次共建工作大会;3月23日与社区干部和社区共建单位一起共同学习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就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进行宣讲,并向社区捐赠了一批办公设备;5月6日,与社区干部一道,对所属辖区内的住宿区和家属区的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和督促,确保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取得优异成绩;5月12日在社区人口居住集聚点较稠密的地方,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这些只是绵阳开展“千名干部进社区”以来一个部门帮扶社区的缩影。2010年11月9日,绵阳市委五届第144次常委会通过了《关于组织千名干部进社区帮助工作的通知》;11月12日,绵阳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了《关于组织千名干部进社区帮助工作的通知》,决定每个市级部门联系1—3个社区,从2010年11月开始至2012年底,选派千名干部进社区,帮助社区做好服务居民工作,这项工作既是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重要举措,同时又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抓手。12月2日,绵阳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千名干部进社区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市千名干部进社区和社会管理创新等工作。随之,“千名干部进社区”工作在全市迅速铺开,106个市级单位分别前往城区的117个社区开展各具特色的帮助工作,重点开好“三个会”,帮助社区办好“四件事”,建立“四项制度”,开展好“五项活动”。
    第三篇——创新社会管理  打造星级社区
    绵州社区:创新“五零工作法”社区管理上台阶
    涪城区绵州社区辖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常驻人口3402户,11532人,流动人口2100人。辖区有25个小区,其中95%属于商住小区,临街门面多,经商人员多,农民进城买房经商个体户多,从而导致了物业、邻里等矛盾纠纷多,政策、法律咨询多等问题。对此,绵州社区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社区功能完善,形成了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社区服务网路。绵州社区作为涪城区打造的星级社区,从以前20多平方米的狭小车库办公室到现在500余平方米的多功能办公场地,配备了社区多岗位便民一站式服务大厅、青少年之家活动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图书阅览室、市民学校、多功能会议室和文体活动场所等服务场地,针对辖区居民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社区在打造阵地建设的同时,软件服务上台阶,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的“十分钟卫生服务圈”和社区晚霞艺术团开展的“十分钟文体活动服务圈”活动深得辖区居民的好评。社区硬件和软件的不断提升,更好、更全面地服务于辖区居民,为文明城市创建、和谐社区建设打下来扎实的基础。
    将热心公益事业,愿意参与社区管理里及活动的志愿者按其年龄等进行分类管理,成立了“五老”(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模范、老军人)矛盾纠纷民调委员会、夜间安全志愿巡逻队、巾帼志愿者队伍、青少年志愿者群众工作信息员队伍、绿色网吧老年巡查队、党员义务调解队、反扒志愿队。
    在贯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结合辖区小区和辖区居民的实际,围绕构建和谐社区要求和“大调解,零纠纷”工作目标,创新了社区矛盾纠纷“掌控社情零遗漏、服务到位零缺失、矛盾化解零激化、帮扶救助零空白、齐抓共管零盲区”的“五零工作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已在全区进行推广,即将在全市予以推广,并得到了中央政法委的高度认可。
    铁牛街社区:“ 六个一”  全区推广学习
    一股精神——振奋社区向上志 
    以“对群众学孺子牛、干工作当老黄牛、拼事业做拓荒牛”的“三牛精神”,激发辖区党员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做到心系百姓、热情服务于群众、勤勤恳恳工作、扎扎实实奉献,把创新作为立身之本,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推进社区全面发展。
    一种文化——倡导社区文明风
    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倡导社区文明风。建立社区川剧演艺中心、百米文化长廊,百凤朝凰艺术团、柔力球队等群众文艺队伍;建立青少年绿色网吧。积极开展“争做文明市民、全民迎新春”、“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安全防范故事会”、“风筝放飞日”、“铁牛文化节”暨纪念“5·12”抗震救灾等活动。以“五·一”“七·一”、“十·一”等节日为载体,针对不同的观众群体,组织歌咏比赛、综艺文艺演出、诗歌朗诵等文化活动,把居民群众凝聚在一起,“润物细无声”式地让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居民心中生根发芽。
    一支队伍——树立社区一面旗
    狠抓党员队伍和班子建设,创新支部设置,下设社区服务党支部、商业(流动)服务党支部、文化艺术服务党支部、生活小区服务党支部、勇拓物业服务党支部5个特色党支部,分类管理显生机。在全体党员中开展“我是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主题实践活动,对党员身份实行“三亮”(亮在单位、亮在小区、亮在家门口)。社区党员带头参加城乡环境整治专项工作队,先后治理辖区旧货市场、车辆乱停乱放等,赢得居民称赞。
    一张卡片——架起与民连心桥
    建设区级领导、联系社区区级部门和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三级”联系群众网络,构建“社情民意大联系”机制。按照“每人重点联系2户+分片联系+楼栋(园)长联系”的方式,全部联系到居民群众各户。社区干部利用休息时间挨家挨户地做调查,发放“同心卡”,建立服务档案,使社区能够及时掌握居民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极大地提升了群众对于社区的信任度,增强了社区群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一份责任——解决社区烦难事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民生工作,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身边;尽职尽责做好社会稳定工作,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成立社区巡逻队,24小时全天巡逻,保障社区安全;建立社区爱心超市,对辖区弱势群体进行救助;开展志愿者结对帮扶,解决个别群众特殊困难,依托绵阳师范学院在社区设立青少年实践基地和志愿者协会两个平台,开展青年志愿者“一助一”、“多助一”活动,300余名志愿者走进社区,分别与辖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未成年人及进城务工青年等弱势群体家庭结对帮扶;办好社区市民学校、“社区小小少年宫”和社区老年大学,使社区发展成集老中青、少年幼儿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社区。
    一套机制——夯实社区发展基础
    紧紧抓住市、区领导及部门联系社区和“千名干部进社区”活动机遇,把干部联系社区机制作为推动社区大发展的有力平台和保障,及时向领导反映群众困难,提出工作思路,请领导出主意、想办法,为辖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区委办、区劳动社会保障局联系社区,给予社区多方面的支持,还积极参与社区“大联系”工作。市委办对群众反映的广场噪音扰民、辖区个别单位退休人员无活动场所、老小区电线线路老化等问题做了协调处理。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多次亲临社区,为社区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他指出:铁牛街社区结合社区实际,通过开展平安创建、开办老年大学、小小少年宫、丰富群众文体活动等有效载体,整体推进了社区发展。涪城区区委书记席世洪对社区给予了大力支持,使社区达到“星级社区”标准。
    第四篇——出台文件 确保社区服务设施上台阶
    2011年5月13日,在前期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绵阳市委办、市政府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全市城市社区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包括办公用房、综合性社区服务站、卫生服务站、警务室、老年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图书室、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等,建设标准为每百户不低于20㎡,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按单位性社区、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社区、新建和旧城区改建社区三种不同类别多渠道解决,其中新建和旧城区改建社区开发建设单位要同步建设社区用房,按每百户不低于20㎡的标准无偿提供。发改、规划、国土、建设、房管、财政、民政等部门在立项、规划、土地供应、工程建设、竣工验收、房产权证发放等环节协调控制,凡未按政策规定规划设计社区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规划部门不得审批;凡未按规划设计要求建设、提供社区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用房的商品房不得预(出)售,不得通过工程验收,确保社区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用房与小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检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
    通知下发后,各部门立即行动,就需要进一步明确的环节和细节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探讨,即将出台操作性更强的实施细则,确保全市社区办公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五篇——环境综合治理  社区环境更优美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容貌秩序和发展环境,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促进四川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四川省2009年决定在全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期三年。作为省、市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绵阳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从2009年6月启动以来,收到明显效果,绵阳市民政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全市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领导机制、积极宣传发动等方式,开展文明卫生家庭评选等精神文明创建、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志愿者、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教育培训等活动,分批次、分阶段地先后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深入治理五乱”、“六个一”、“城乡结合部”、“集中治理三乱”等专项行动,每年五一期间开展了“除陋习、树新风”等集中攻坚行动。通过这些活动,社区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大为提升,“爱社区、除陋习、树新风、共建和谐美好家园”的主题深入人心,社区居民树立了良好的文明意识,自觉革除各种不文明行为和不良陋习,维护公共环境卫生,使文明新风在社区内常态化,为创建和谐社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车韵飞)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