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四版 >> 正文

76岁老人偏瘫22年 写诗700余首

2011/10/27

    在资阳市雁江区南门口公交车站,一位身穿时髦年逾七旬的老婆婆拿着一叠打印纸在散发,一边吆喝着:“这是我先生写的诗,他瘫痪了二十多年了,请多多指教。”
    拿着老婆婆的诗稿,资阳中学高二年级的陈红莲仔细研读了一番,十首连作的《咏九曲》让她连声赞叹,“写的很不错,很有韵味,把资阳的九曲河美景写出来了。”
    对抗病魔  72岁学写诗歌
    原来,这位老婆婆名叫卓雍贤,老伴王定宇是一位右边瘫痪的病人,从2007年开始写诗,目前有不少作品,在公交车站见到学生,便把打印的诗稿送给别人指教。
    10月16日,笔者找到了在资阳市公安局居住的两位老人,他们子女在外面打工,只有老两口在家。王定宇原来是雁江区农业局的职工,先天性颅底凹陷于1989年病发,1996年退休后,由于行走困难,大部分时间坐在家里无事可做,2007年在朋友的劝告下,他开始学习写诗。
    “要对偶,要分平仄,学的还是不容易。”王定宇说,自己父亲学识渊博从小耳濡目染,现在依然能够流畅背出小时候学过的千家诗,但背和作不同,“幸好有朋友指点,才渐入正规。”
    热爱生活 诗歌反映资阳变化
    王定宇早期诗歌,主要反映坐着轮椅游天下的旅行生活,“檀香山早,夏威夷新,空气真好,水绿山青”,文笔稚嫩。
    从2009年后渐渐开始反映资阳的点滴变化,2009年12月19日,在老伴的陪伴下,前往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参观新农村建设,那是他曾经工作的地方,如今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用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来形容,毛坯房变楼房,羊肠小道变宽敞公路,家家种有大棚蔬菜,连衣柜都换成整体,当时感触很深”,当晚一首从衣食住行反映变化的《晏家坝新农村行》一挥而就,“雁城新农村,东厢有福人。三年大发展,人地涣然新,皆因政策好,偏重民生情,劝君弃疑问,抽闲访晏村”……九曲河的改造、纪念党的九十周年、辛亥革命,无疑不成为诗歌的题材。
    你口述我执笔 写就诗歌700首
    如今,在家里,老伴卓雍贤负责家务和打点一切,王定宇主要从事诗歌创作,因无法执笔,卓雍贤代为执笔,后交给打字店打印,两人约法三章,“你要是有诗歌而我没有记录下来是我的错,如果我写了而你没有灵感则是你的错”,两人形成默契,只要王定宇左手一抬,卓雍贤就知道王定宇有诗歌想写了,她便放下手中的一切家务,挨着他坐在沙发上,他口述她记录,写完后要验证平仄和对仗,两人相互朗读挑错,琴瑟和鸣,煞是有趣。
    “自从写诗后,他的心情就跟着好了很多,不再自怨自艾天天念叨着腿走不了路。”卓雍贤说,到现在为止,王定宇写诗700余首了。(钟美兰  古谟畅)

 
王定宇口述,卓雍贤记录。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