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出来的新生活
2011/12/8
为了让残疾人在建设幸福资阳活动中分享幸福和快乐,从今年5月11日起,资阳市启动了“助残幸福大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助残畅行、助残康复、助残才艺、助残就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十大助残行动,着力解决残疾人的生活、工作、环境、社会保障等困难。 活动开展至今,受益残疾人已将近4万人。近日,记者走近这些残疾人士,见证他们的幸福生活。 “量体裁衣”“末路人”看到新希望 张建兴,雁江区雁江镇新堰村人。1998年,张建兴因意外摔伤成了肢体三级残疾人,妻子也因此离开了他,从此,他独自一人带着年幼的女儿,生活举步维艰。 在镇、村干部和残联同志的关心和鼓舞下,张建兴每天抓着绑在屋里的绳索练步,拄着拐杖种菜、砍柴卖钱供女儿上学。最艰苦的时候,家里没有一粒米,眼看着女儿靠卖灯笼花换回两三斤米,张建兴倍感无助,有一种到了“末路”的感觉。 今年的“助残幸福大行动”将曙光送到了这个无助的男人身边。残联干部多次到他家了解其特殊情况。为了解决他家的实际困难,让他重燃生活的信心,残联不仅为他家送去米、油等慰问品以及慰问金,还积极与市教育局协调,将他女儿纳入特困对象,减免学杂费。 在残联、民政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帮扶下,今年9月,父女俩申请的农保续保获得了批准;10月,镇残联将200元的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费送到了张建兴手中;生病住院时,医疗救助和新农合帮他报销了大部分医药费。 通过这一系列的“量体裁衣”式服务和张建兴自身的自强不息,父女俩的日子一天天慢慢好起来。残联干部根据市场信息和他这么多年积累的养殖技术,决定明年帮扶他办一个千只规模的土种蛋鸡养殖场。 感激的同时,张建兴对自己未来的生活也充满了信心:“我要好好办好养殖场,向社会提供优质的鸡蛋,以此来报答党和政府的关怀。” 送医上门 复明手术做到家门口 今年51岁赵平珍是简阳市贾家镇兴隆寺村3组村民,两年前她患上了白内障,去年双眼都看不见了。在“助残幸福大行动”中,她在家门口免费接受了检查和手术,如今视力已经恢复到0.5。 在贾家镇,和赵大姐一样的受益患者还很多,城南社区的徐子富视力恢复到0.6,二道桥村的宋治林视力恢复到0.8……今年8月,简阳市近四百名患者就近接受手术后重见光明。 在“助残幸福大行动”中,简阳市残联积极思考如何方便、高效、安全组织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7月下旬,简阳市争取到省人民医院(省防盲办)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指标。8月上旬,在贾家镇、镇金镇等15个乡镇的党委、政府大力配合下,简阳市残联组织两家医院医务人员带上检查仪器展开了白内障患者的救助工作,让赵平珍等一大批患者得以康复。 爱心温暖 多残人家过上幸福生活 乐至县石佛镇红庙村张吉琼和婆婆许世玉都是肢体二级残疾人,一家4口就有两人残疾,家里还有正在上大学的儿子。 为了帮助张吉琼一家,残联动员爱心企业为其捐款,6300元的爱心资金让她体会到了温暖。此外,残联还帮助她家建起了320平方米的大棚蔬菜,新建了一口沼气池。 针对她家一户多残的情况,残联对她家进行了无障碍改造,赠送轮椅,使婆媳俩可以在家附近活动,其儿子连续2年获得助学金,每年1000元。 在残联的扶持下,靠着农作物和饲养生猪的收入,一家人的日子日益红火起来。 为了让残疾人体会到更多的幸福,资阳市在“助残幸福大行动”中把“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作为主要方式,要求乡镇(街道)、村(社区)在全面掌握辖区内残疾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为每个残疾人“量身定做”个性化的发展方案或帮扶方案,在帮助残疾人充分挖掘自身潜能的基础上,将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为残疾人提供的各项保障、服务和帮扶与残疾人实现有效对接,并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管理。 据了解,今年以来,资阳市将近4万名残疾人享受到了“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服务。“十二五”期间,“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还将覆盖全市所有办证残疾人,到时候,幸福之花将会在更多残疾人脸上绽放。(蒲祥梅)
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齐乐生为乐至县劳动镇旧居村7组肢体残疾人陈红云送上慰问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