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四版 >> 正文

橄榄绿的时代风采

2012/2/27

——泸州警察协会5年工作回眸

    2005年3月31日,泸州在全省率先成立警察协会。警察协会成立5年以来,在泸州市公安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严格遵守协会章程,按照“团结、服务、自律”、“为人民警察服务、为公安工作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协会非政府性、社会性、民间性、行业性优势,忠实履行公安理论调研、维护警察权益、弘扬警察文化、拓展公共关系等职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中国警察协会、省公安厅的充分肯定和同行的认可,并日益成为公安工作的有益补充,有力助推了泸州公安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泸州市的和谐稳定,为创建和谐泸州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泸州市民政局局长刘洪在泸州警察协会理事会主席何文君的陪同下参观协会工作

   警察文化建设亮点纷呈
    泸州警察协会始终把弘扬警察文化,铸造警察精神,提升民警素质作为己任,积极推进警察文化建设。发现、培养了一批有才华的文学艺术人才。协会对全市公安文学艺术人才进行了调查,建立了数据库,为发现、培养、使用公安文学艺术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共有50名民警因创作成绩显著分别加入了市以上的文学艺术协会。警察协会内还先后成立了泸州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警官艺术团、诗书画分会等文体兴趣组织,他们创办的《泸州警察》、《泸州警察摄影》两个刊物,已成为泸州公安对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警察摄影刊物也是全国首创。
      常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体现了泸州公安文化的深厚底蕴,有力展示和宣传了泸州公安的形象和风采。
    5年来,泸州警察协会文学艺术创作硕果累累,据不完全统计,泸州公安文学艺术爱好者共发表作品300余篇,其中15件作品获得国家、省、市的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通过公安文化建设,极大地提高了民警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品位。
    公安理论调研成绩显著
    警察协会始终把公安理论调研工作放在首位,努力为公安工作提供智力服务。他们在泸州市公安机关挑选社科骨干,组建了一支40余人的公安理论研究队伍。5年来,这支队伍共撰写公安理论文章200余篇;创办了公安理论调研刊物。为展示泸州公安理论调研成果,在《泸州警察》杂志中开辟了“警察科学”栏目,为特邀研究员搭建了发表平台。5年来,通过这个平台,共发表理论调研文章114篇;建立了公安调研讨机制,协会紧扣泸州公安的中心工作,建立起了一年一次全市性的公安理论研讨例会制度,5年来召开了5次理论研讨会,产生理论调研成果35份。
    为提高理论研究员的积极性,协会还制定了公安理论调研评选奖励制度。先后有36篇文章获奖,营造了浓厚的公安调研氛围。为加强西部警察理论研究方面的交流,协会发起创立了西部6省12个地级以上城市参加的中国西部城市警察协会《警察科学论坛》,一年两次,开展理论交流,得到了西部部分城市的积极响应和中国警察协会的充分肯定;积极开展重点课题研究。5年来协会分别开展了7个重点课题研究,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警民和谐度空前提高
    泸州警察协会一直致力于“敢于说真话,为民警代言”的原则,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了解关心民警,特别是对因公牺牲、伤残、重病民警有关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关心他们的生活。此外,协会还在《泸州警察》上开辟了“警察心声”栏目,专门供民警坦露自己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舒缓民警的心理压力。协会成立后,还建立起了民警维权投诉机制,先后接受民警投诉15例,在初查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帮助民警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建立了“泸州公安民警奖励救助金”,金额达三百余万元。到目前为止,已有多名因公负伤和牺牲的民警享受到了救助。2011年春节,泸州老窖集团公司向协会捐赠了一批泸州老窖酒,慰问基层民警,让全市民警体会到了社会对警察的关爱。尽力帮助民警及家属解决就医、就读、就业难问题,建立了《泸州市警察协会慰问会员制度》,对因公负伤和因病死亡的公安民警,及时进行慰问,让会员感到“警察之家”的温暖,为凝聚警心,鼓舞斗志,提升公安队伍战斗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泸州警察协会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对外交往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大手笔、宽视野在社会各界和全国公安机关之间迅速建立了一个相互沟通、支持、配合的通道。建立了与中国警察协会的联系通道,争取到了中国警察协会的关怀、支持和帮助,给予了泸州警察协会极大的鼓舞和鞭策;还同境外的香港警察协会建立了联系;与泸州市30多个单位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出台了为企业服务的“十条措施”,与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协会自身建设全面推进
    警协自身建设是确保泸州警察协会工作良性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5年来,泸州警察协会紧紧抓住组织、机制、阵地等全要素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着力组织机构建设,把工作触角全面延伸。泸州市警察协会根据职能定位,确立了理论研究部、警察权益部、文化体育部、公共关系部、报刊编辑部和秘收处“五部一处”总体组织架构,积极依托警种、部门建立下属机构,将警协工作与实体业务有机结合,延伸警协触角,确保了警协工作的落地;积极梳理并回应民警需求,建立兴趣性、专业性组织,开展活动,扩大了泸州公安影响力,有力地服务了公安工作。着力工作机制建设,警协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建立完善主席办公会、常务理事会、名誉理事会和区县警协联系会议制度,加强警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在理论研究方面,探索建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三大载体”的“1+2+5模式”;在警察文化方面,探索建立了依托两个机构、建立多种组织、开展多种活动的“2+X+X模式”;在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上,探索建立了瞄准一个目标、开拓多种渠道、开展多种活动的“1+X+X模式”;在权益维护方面,探索建立了一个机制和一个基金、打通三个通道的“1+1+3模式”。着力载体阵地建设,警协展示平台初步形成;着力强化指导职能,做实做强区县警协工作。五年来,泸州市警察协会大力关心区县警协发展,对区县警协工作问诊把脉,积极建言献策,并帮助分析和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区县警协工作的务实推进。
    5年来,泸州市警察协会步步成长,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构建和谐泸州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也得益于泸州市委、市政府、市民政局和市公安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与大力支持。泸州警察协会始终自觉地将工作置于市局党委领导之下,协会严格遵守协会章程,始终坚持“拾遗补缺,有为不越位,帮忙不添乱”的工作原则,找准定位,积极作为,努力为公安工作中心服务。同时,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有力的支持。
    面对“十二五” 信心满怀
    5年是一个历程,5年是一段发展,5年是一次飞跃。“十一五”的5年,泸州警察协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十二五”的5年又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充满着挑战和期望。在新的5年里,泸州警察协会将在市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严格遵守协会章程,充分发挥其非政府性、社会性、民间性、专业性优势,继续坚持“拾遗补缺,有益补充,帮忙不添乱,有为不越位”的工作原则,充分履职尽责,忠实履行职责,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把警察协会真正办成“警察之家”,努力做好“三个服务”,助推泸州市公安工作全面发展。
      在新的5年里,泸州市警察协会将充分发挥协会“智库和参谋助手”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搞好公安理论和调研,努力为公安工作提供优质的智力服务;充分发挥“社团维权”的优势作用,逐步建立健全民进权益的维护机制,全力为公安民警提供维权服务;充分发挥文学艺术工作的特殊作用,进一步繁荣泸州公安文化艺术,努力打造泸州公安民警的精神家园;充分发挥协会在对外交往中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拓展警察公共关系,促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为公安工作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加强警协自身建设,尤其是工作机制建设和窗口平台建设。同时,加大对各下属组织机构及区县警协的指导,使警协工作全面推进,更加活跃,再上台阶。(本报记者 曹世兰)
编后语: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考验,泸州警察协会的工作发展充满机遇和挑战。相信在泸州市公安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全体会员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泸州警协一班人的团结拼搏下,泸州警协这一品牌一定能够做大做强,成为泸州公安工作的有益补充,成为泸州警察名副其实的“警察之家”。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