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四版 >> 正文

辉煌背后的真情付出

2012/3/19

起点高、氛围浓、工作实、亮点多,“全国双拥模范城”实至名归——
绵阳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亮点集萃

    近年来,绵阳市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在开拓中前进,牢固树立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的思想,做到抓经济建设不忘国防建设,始终把双拥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宣传教育广泛深入,拥军工作扎实有效,拥政爱民成果显著,政策法规落实到位,双拥活动坚持经常,军民共建富有成效,军政军民关系融洽,舆论宣传氛围浓厚,创造了双拥活动进基层、进社区等多项工作亮点。

    绵阳市是全国唯一的科技城。市内有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为代表的国防科研院所、军事实验基地、军工企业10余家,团以上驻绵部队(单位)数十个,各类优抚对象29万余人。近年来,绵阳市双拥工作在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悉心指导和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增进军政军民团结”这个主题,认真按照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评标准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发挥优势促融合,排忧解难办实事,创造性的开展双拥工作,走出了具有绵阳特色的双拥路子,双拥工作呈现出了“起点高、氛围浓、工作实、亮点多”的良好局面,已连续四届获得“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2012年2月27日,喜讯从再次北京传来:绵阳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
    龙年新春,《四川民生周刊》走进绵阳,感受当地春风般温暖的双拥氛围。

 
2011年“八一”军政座谈会前,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问候部队领导。

新闻回放
    新时代的“双拥”赞歌
    2012年2月27日,一个喜讯从北京传来:绵阳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
    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枚沉甸甸的奖牌,凝聚着人民军队对灾区百姓的无疆大爱,承载着绵阳人民对子弟兵的感恩之情。
    人们不会忘记,“5·12”特大地震发生后,搜救地震幸存者,决战唐家山堰塞湖,抗击“9·24”洪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每一次灾难面前,人民子弟兵挺身而出,始终与540万绵阳人民坚定地站在一起。
    人们不会忘记,来绵参加抗震救灾的部队陆续回撤归建时,一双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受灾群众与子弟兵相拥而泣,泪水、鲜花、掌声……一次又一次出现在送别的现场。
    不会忘记,灾后重建中,绵阳市委、市政府主动关心部队驻地的重建,科学规划,热心服务,一幢幢新营房拔地而起;驻绵部队继续关爱灾区,为建房的群众送去急需的红砖,把失去校园的学生接到部队的学校里读书,演绎了无数感人的故事。
    爱民,拥军优属。军民鱼水情,洒满重建路,近年来,驻绵部队与绵阳市委、市政府携手共建“全国双拥模范城”,谱写出了一曲大气磅礴的新时代“双拥”赞歌。
记者视线
    国防建设无小事
    国防建设无小事,多年来,绵阳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领导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心和使命感,始终坚持把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科技城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绵阳市县四大班子领导每逢“八一”和春节都要亲自到驻绵部队进行走访慰问,四年来,累计赠送给部队官兵的慰问金和慰问品达1600多万元。
    通过军地共同努力,绵阳市已连续四届荣登“省级双拥模范城”金榜。涪城区、游仙区、三台县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区、县,江油市、北川羌族自治县被评为省级双拥工作先进市、县,63833部队、63837部队、武警绵阳消防支队、长虹集团、九洲集团等单位被评为省级双拥先进单位。目前,全市双拥组织达6000余个,服务小组2465个,形成了全方位的“双拥”服务体系。

新闻回放
    百岁老红军的生日宴
    11年11月5日,绵阳城区解放街社区有着73年党龄的老红军陈顺在500多亲朋好友的陪伴与祝福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百岁生日。
    当日上午,来自新疆克拉玛依市老干局与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以及陈顺的500多名亲朋好友、街坊邻居都早早地来到四维大酒店,等待着为这位老寿星道贺祝寿。陈老身穿红色唐装,头戴蓝色帽子,坐在轮椅上的他虽然身材略显瘦小,但是精神十足。面对着向他致敬鼓掌的人们,老人难掩内心的激动,举起右手向大家行起了军礼。陈顺是北川羌族自治县人,1912年11月出生,1934年12月入伍,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多次光荣完成任务,曾获人民功臣勋章、西北解放纪念章、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各1枚,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1954年转业后,他曾任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玛依采油一厂党委副书记、副厂长,1982年离休。
记者视线
    慰问优抚落到实处
    近年来,绵阳市不断拓宽双拥工作渠道、创新双拥工作方法、改进双拥工作举措,全面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使军转干部、退役士兵、随军家属以及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绵阳市将各种优抚补助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优抚对象抚恤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推行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制度,普遍实行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委托金融机构发放,切实保证了优抚对象定抚定补资金按时足额保障到位。

新闻回放
    军地携手打造“新三城”
    据2010年5月5日绵阳日报消息,近年来,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新城、空气动力新城、航空新城 “新三城”建设,军地双方密切配合,相关部门特事特办,基层干部扎实工作,“新三城”建设进展顺利。目前,空气动力新城、航空新城建设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工程建设即将全面拉开。
    “新三城”未来建设总投资预计超过200亿元。2到3年之后,绵阳市有望崛起三座崭新的重大科研基地以及相应配套企业和产业。
    为加快推进“新三城”建设,绵阳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靖平任组长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推进科技城军民结合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
    为加快推进“新三城”建设,科技城管委会,市发改、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对项目申报、征地、规划、环评等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安排专人提供从选址定点到竣工验收的“一条龙”服务。
    据悉,“新三城”建设对增强科技城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军工技术、民用技术、军民结合三大产业板块,推动科技城建设再上台阶具有重大意义。
记者视线
    军民融合发展  创新双拥模式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是新形势下对双拥工作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驻绵部队按照“共建融合机制、共享军地资源、共促军地双赢”的思路,不断完善融合机制,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近年来,绵阳市以“一院所、一企业、一产业、一特色”为重点,加快推进“新三城”(即科学新城、空气动力新城、航空航天新城)建设,着力构建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培育壮大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群体。培育了长虹、九洲、利尔化学、中科成、九九瑞迪、西普油化、中物材料、中物仪器、中物海通电源、科莱电梯、开元磁材等军民融合型高技术企业100余家,科技城军民融合型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600亿元,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新闻回放
    群众的安危高于一切
    2008年7月20日上午11时至21日凌晨,连续10多个小时的特大暴雨突袭江油城区,276.1毫米强降雨使遭受地震重创的30多万名灾区群众再次无家可归。
    险情就是命令,群众的安危高于一切!由江油市委、市政府领导,驻扎江油的成都军区某部炮兵旅官兵,北京援建江油建设者,郑州特警及广大干部群众等组成的抗洪大军,迅速开赴一线,排涝抢险,保卫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郑州特警、成都军区某部炮兵旅、北京建设者带着塑料盆、铁锹等工具火速赶到现场,迅速投入到抢险救灾中。
    4时23分,建设局组织的大型挖掘机开进了京江花园南小区。仅2分多钟,路面就被挖掘机“啃”开了几块。随着挖掘机轰隆隆的叫声,1米多宽的泄洪渠道逐渐形成。 
    眼看洪水就要翻堤,成都军区某部高炮旅数位官兵组成“党员突击队”,一头扎进齐胸的水中,紧紧排成一排,构成一道牢固的铜墙铁壁,将来势凶猛的洪水堵住。
    这边在封堵决口,那边在有条不紊地转移群众。工业开发区厂房、江油一中礼堂等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已经落实,棉絮、饮水、食品等物资也紧急准备就绪,鸿飞公司正将受灾群众一车一车地送往安置点。当天晚上,4000多名群众领到了棉絮、方便面、矿泉水等救灾物资。
记者视线
    抢险离不开子弟兵
    据不完全统计,在抗震救灾期间,驻绵各部队出动92批次46860人次,出动车辆2万余台次,抢救被困人员30万余人,运送救灾物资3万余箱(件)。绵阳消防支队出动警力6415人次,车辆931台次,抢救、疏散各类事故被困人员1800余人次,为绵阳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作出重大贡献。
    在灾后重建中三年多来,绵阳军分区和各人武部先后组织和发动民兵3万余人次,长期战斗在灾后重建第一线。特别是在农房灾后重建中,由于千家万户齐上阵,一时间所需建材供不应求,价格猛涨,严重影响重建进度和灾区稳定。驻绵各部队得知情况后,及时派出军车100余辆,出动官兵1600余名,从非受灾地区日夜兼程,连续奋战半年多时间,为重建农户抢运红专、水泥、河沙、石子等建筑材料,受到市委、市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各驻绵部队积极参加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四年来,共出动官兵2400余人次,民兵预备役人员3940余人次,车辆机械280余台次,担负32项重大活动的安全警卫任务,参加治安巡逻260余次,协助公安部门抓捕犯罪嫌疑人110名。

新闻回放
    阳舰”回访团来绵回访
    2011年9月23日,北海舰队驱逐舰第十支队副政委吴晓辉带领“绵阳舰”回访团来绵回访。绵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学民,绵阳军分区政委唐炼,副市长赵琪会见了吴晓辉一行。
     张学民对吴晓辉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绵阳的基本情况和灾后重建取得的成绩。张学民说,“绵阳舰”作为以绵阳科技城命名的战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海军对绵阳科技城的重视,是绵阳人民和“绵阳舰”全体官兵的光荣和骄傲。近年来,“绵阳舰”全体官兵为保卫国家海洋权益作出了巨大贡献。“绵阳舰”官兵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激励着绵阳人民感恩奋进、勇往直前。
     吴晓辉说:“通过这次回访,看到了绵阳灾后重建的新面貌,让人振奋。绵阳市一直对舰队十分关心,还来看望我们,让我们倍感亲切和深受鼓舞。我们将不辜负绵阳人民的情谊,将这种关心厚爱转化为动力,忠实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远播绵阳科技城美名,以更大的成绩回报祖国、回报绵阳的父老乡亲。”
记者视线
    军民互动 鱼水情深
    开拓创新是双拥共建的源泉和动力。绵阳市的双拥创建活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创新载体,不断丰富新的内涵,拓展新的领域,保持了双拥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全市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开展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和军民共建和谐绵阳活动,把“感恩、博爱、开放、诚信、文明、和谐”的绵阳精神贯穿于军民双拥共建全过程。
    四年来,驻绵部队以“扶贫帮困”和“支教助学”的实际行动,把拥政爱民的真情洒在了绵阳的乡村和社区。截至目前,全市团以上驻绵部队共投入扶贫帮困资金850余万元,扶持45个村,11个社区,帮助近万人摆脱贫困,投入近100万元资金,资助地方289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作为参与支持双拥工作的重要形式,不断提升拥军工作水平。绵阳市委、市政府投入1000多万元,支持驻绵部队美化营地环境,新建、改建部队文化体育设施,将电脑、电子教材、科技书籍和电子设备送进军营,设立军营网络学习室、军营图书室,市属各部门还利用行业优势,积极开展“书籍、影片和法律知识进军营”、“科普知识竞赛”和“现代科技巡回展”、组织文艺团体到部队慰问演出、义务为部队官兵送知识、送健康、送法律等科技、教育、文化、法律拥军活动,密切了军地关系,加强了军民团结,促进了军地和谐发展。
    特色的双拥宣传
    绵阳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驻绵部队把搞好双拥宣传教育当作一项基础工程来抓,纳入全民教育和部队教育体系,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双拥宣传教育活动。持别是在抗震救灾期间,充分利用大批部队官兵赴绵奋勇救灾之机,广泛掀起拥军热潮。
    据统计,四年来,全市播放的军事题材影片、电视剧达250余部,点播歌曲1000余首,中央、省、市(县)报刊刊登双拥先进事迹2900余篇,县级以上召开拥军优属座谈会100余次,书写大小标语5000余幅,出板报、墙报900余期。代表绵阳市参加“2011·四川省首届双拥文艺晚会”演出的歌舞《羌家姑娘绣金匾》因主题鲜明、艺术感染力强,被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评为特等奖。(陈小平)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