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四版 >> 正文

成都市残联宋辉理事长正在看望慰问临济镇黄庙社区残疾人李淑华

2012/5/14

编者按:资阳市精神病医院是民政部首批评定的“国家二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是四川省民政系统“十一五”期间唯一受国务院残工委表彰的“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同时,该院还是省级文明单位、国家“二等甲级”专科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协作辅导医院。近年来医院不断创新精神残疾人康复工作,用爱心呵护着一群精神残疾的弱势群体,用爱抚慰着病人灰朦的心。

 

 

资阳市精神病医院


医务人员正在细心地为患者剃头




资阳市精神病医院2010年度优秀和进步康复病员表彰大会获奖人员合影

 

 

一提起精神病医院,相信不少人一定会产生一种既神秘又恐惧的感觉。然而,当记者走进资阳市精神病医院病区时,却有一种别样的感觉。除了通向外界的病区大门紧锁外,各个病室和综合医院没有什么差别,病房干净整洁,医务人员和蔼可亲。走进病区,记者看到,患者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电视节目,见有客人到来,他们都礼貌地站了起来,看得出来,他们在医务人员的精心照顾下,病情正在逐步好转并走向康复。

 

加强康复工作  规范服务管理

化解医疗风险

由于精神病的特殊性,其高残留、高致残,慢性反复性等特性,导致精神病人及其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不仅家庭贫困,而且备受歧视,不仅精神病人有病耻感,而且精神病人家庭也有病耻感。家庭关、锁精神病人现象和遗弃精神病人的现象也十分突出。近年来,该院始终坚持以民政服务对象为主的民政医院办院方向,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宗旨,积极开展收养流浪“三无”精神病人工作、开展院内医疗救助工作,开展解救关、锁精神病人活动。与乡镇结对开展惠民助医扶贫帮扶活动,使相当部分的贫困精神病人得到救治,但病情稳定后,滞留医院的贫困精神病人也越来越多,医院病床周转也越来越困难。在医院的病人中,有相当部分是肇事、肇祸和无家可归、有家难回的精神病人。病人住院时间越长,医疗风险也越大,在现代紧张医患关系的大背景下,既要履行好职责,又要化解医疗风险,医院决定走管理创新之路,走康复之路。

为了加强组织领导,该院成立了资阳市精神病人职业康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牵头,分管领导负责,医疗、护理部门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大胆实施“精神病人职业康复”工作。并落实专业人员,医院为康复中心配备了工作人员30名(其中精神科医生5名、护士10名、康复训练师及工勤人员15人),主要工作是为精神(智力残疾)人提供治疗、康复、托管、托养、收养、职业技能培训、社区康复服务及技术指导。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了《资阳市精神病人康复管理办法》、《精神病人职业康复实施方案》、《精神病人分级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实现了管理科学化、服务规范化、队伍专业化,有效的促进了康复工作的开展,大大降低了医疗风险。

据了解,资阳市精神病医院是资阳市民政局管理的直属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医疗业务上受资阳市卫生局管理。医院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全市辖区内无法定赡养人、无劳动能力、无固定生活来源,流浪街头(简称“三无”)的精神病人和民政优抚对象中的精神病患者的收治、收养任务;同时承担全市精神卫生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全市精神卫生业务的指导工作。

 

以人为本  转变观念

强化康复工作

目前,该院日均在院精神病人多达1000人,其中85%是贫困家庭的精神病人(民政对象),医院每年为贫困精神病人减免医疗费和欠费合计高达300余万元。为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医院坚持将病人分级管理,既加强医疗工作,又重视康复工作,坚持把医疗与康复、收养与就业、劳动与自信、康复与自立有机的结合起来,为精神病人回归社会,为构建幸福和谐资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创造了业内可资借鉴的资阳经验。

该院在精神病人的管理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转变管理和服务理念。在管理上,由封闭式管理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封闭—半封闭—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在治疗上,由过去单纯药物治模式,转变为“药物+心理+工娱+劳动”的康复治疗模式;在治疗结果的追求上,实现了传统的以控制阳性症状为主的追求,转变为控制阳性症状和恢复社会功能为主的治疗目的。要实现传统的精神病管理、治疗模式向现代精神病管理治疗模式的转变,精神病人的康复工作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环节。为此,资阳市精神病医院坚持解放思想,强化组织领导,统一认识,大胆探索,勇担风险,成立了资阳市精神残疾人康复服务部。同时,在资阳市民政局和市残联的关心下,成立了资阳市精神残疾人职业康复托养服务中心,开展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康复中心设有管理办公室、培训部和劳动康复服务部。管理办公室下设医疗组、护理组、社区服务组,主要负责精神病人的治疗、康复、健康教育、家庭健康指导;培训部下设适应社区生活功能恢复组和职业技能培训组,负责对参加康复病员的社会功能恢复和技能培训;劳动康复服务部下设花卉苗圃基地、蔬菜基地、养殖基地、对外加工服务组和勤杂服务组,负责各项劳动康复工作。

 

改善环境  创造条件

让病人走出阴影

为了解决康复场地的问题,医院利用空地建立工娱基地,组织病人开展乒乓球、广播体操、篮球、羽毛球、跳绳等体育活动,减少和延缓体能和意志衰退。开展唱歌、舞蹈、刺绣、书法,定期开展歌咏比赛等,延缓情感衰退。开展心理治疗和科普宣传教育,消除病耻辱感。租用附近农民闲置土地近80余亩,建立劳动康复基地。开展蔬菜种植和花圃、苗木种植;用国有闲置房屋、土地建立康复中心。在资阳市政府领导及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心无偿借用到了原资阳市公安局拘留(戒毒)所闲置国有土地31.7亩,又建起了精神病人职业康复基地,开展养猪、养鸡及对外简单劳务承包服务。如与纸箱厂合作,为资阳百威啤酒厂生产纸箱,将纸箱生产中的简单劳动环节的劳动工作,由康复人员负责完成,每个康复人员每天可获得工资1020元,有力的解决了精神残疾人的康复和就业问题。

    通过提供生活照料、功能训练、技能培训、劳动康复等康复服务,精神病人不仅疾病得到了治疗,身心也得到了康复。医院的康复工作得到了业内专家学者的肯定和赞誉,全国各地、市、州兄弟单位和台湾、香港的同行纷纷前来参观学习,韩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国际友人也到医院参观交流。(本报记者)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