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城泸州:十万人员齐抢险
2012/7/30
【生死时速,与水魔赛跑】
21日 泸州全城遭遇罕见暴雨袭击。
22日 为迎战长江泸州段出现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泸州防汛应急响应15小时“三级跳”。
23日 50年来最大洪峰过境,保障汛情信息全覆盖的泸州连夜转移13万人,无1起人员伤亡报告。
24日 随着长江泸州段水位的回落,泸州城区内,另一场清淤、防疫的战役又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从24日下午2点开始,以每小时20厘米左右的下降速度,长江泸州段水位已降至15米的警戒水位以下。
此次特大洪峰过境,泸州全市共78.04万人受灾,安全转移人数13.12万人,成功解救被困人员4216人,参与抢险人员近10万。
7月24日,泸州滨江路几名战士在进行清淤工作
【泸州市】民政人在第一时间完成集结
泸州市市委书记刘国强(右二)在清淤现场
泸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强(右三)一行在江中指挥抗灾
刘洪局长(左一)带领民政人员日夜兼程清淤
21日晚至22日,泸州全城遭遇罕见暴雨袭击,境内长江流域史上最高洪峰过境,7个区县78.0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人,失踪2人,受伤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9927公倾,绝收面积5510公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3043.3万元。大灾面前,泸州市民政系统第一时间完成集结,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攻坚战,在暴雨中奔走,在洪峰中抢险,为人民群众拉起了安全网,当好了守夜人。
奋战第一线
21日傍晚,暴雨开始激烈,凭着救灾工作的经验和敏感,泸州市民政局局长刘洪立即召集副局长林光智、郑荣华及救灾科同志迅速到岗,向7个区县民政局强调工作要求,做好民政救灾应急准备。各区县局立即组成若干工作小组,组织沿江流域住户开始有序疏散。
短短2个小时,泸州各区县不同程度的大面积受灾,交通告急、电力受阻、灾情蔓延,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民政部门第一时间启动了救灾应急预案,派出3个工作小组赶往受灾地区查核灾情,指导区县民政局抗灾救灾,转移安置灾民,开展应急救助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迅速调集救灾物资,在主城区安设了16个安置点,搭起了200多顶民政救灾帐篷,派民政干部蹲守安置点接收转移群众,发放生活物资。
当好排头兵
灾情就是命令,群众的安危一刻也不容耽误。泸州市民政部门职工全部投入抗洪救灾,市局应急处置、灾情评估、救灾捐赠、宣传报道、物资保障、后勤保障6个工作小组陆续到位。狂风暴雨中,快速转移安置群众118508人,老人、残疾人、儿童、妇女首先得到照顾,其他安置群众陆续安排妥当。主城区内调运棉被1000床,发放了面包、矿泉水2000余份。
市局救灾科24小时高速运转,一边统计全市灾情,向市委、市政府、省民政厅报送;一边调拨救灾物资,坚守应急救助热线,将灾区的所急所盼、灾民的所想所难及时有效地妥善解决。市慈善总会向全市发出捐款倡议,号召社会各界向受灾群众奉献爱心,一直坚守在捐助热线旁边。
通过全市民政系统一整夜的努力,基本保障了受灾群众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食物、有医疗,将党和政府的关爱真真切切地传递到了受灾群众心中。
昼夜车轮战
21日深夜,泸州市民政局长刘洪带领相关同志,逐个察看安置点的情况,反复交代各点驻守的民政干部要切实做好群众生活的保障,安抚灾民心情,积极帮助解决困难。直到清晨,又随市领导到受灾区县查看灾情。
22日中午,洪峰退去,水位逐渐下降,市级机关分片开展清淤工作,泸州市民政局负责沱一桥到管驿嘴区域,是清淤工作的关键区域,需要借助退水尽快实现江水与道路的分流,建立隔离带。中午1点,已经连续工作17个小时的郑荣华副局长又赶到包片区,组织系统近100人投入清淤工作,分为4个小组,轮换作业。
这支吃苦耐劳的民政队伍中,有的人从21日夜晚开始就没有时间休息,撑了2天,有的家中已经受灾,顾不得“小家”匆匆赶来,有的因病休假,听到灾情,坚持参加抗灾抢险,从中午到夜晚,全力清淤,在“黄金十小时”中展现了民政人坚韧顽强、奋力拼搏的风采。(武瑛 庞雪莲)
【纳溪区】面对灾情考卷 民政人完美作答
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7月21日20时—22日08时,泸州市纳溪区遭受了1966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全流域性组合型的特大洪水袭击,给全区14个镇、街道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近3亿元,全区紧急转移人口达2万多人(次)。面对严峻的抗洪救灾形势,该区民政局干部职工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把抗洪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全员上阵,全力以赴,紧急行动,第一时间深入重灾区指导抗灾自救和灾情核查工作,第一时间将救灾物资送到受灾群众手里,贴心服务灾民,真情安抚灾民,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民政人的足迹,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民政人的身影,用辛劳和汗水谱写了一首首抗灾为民的动人篇章。
勇于担当
“灾情就是命令。”7月22日早7点,纳溪区民政局领导班子紧急召开救灾专题会议,重点安排救灾物资调运等工作,同时决定班子成员除一人在家防汛救灾值班统筹协调外,其他领导全部深入受灾区。
关键时刻,该区民政局全体民政干部时刻处于高度的临战状态,始终在抗灾救灾第一线。特别是第一时间接到上马镇一栋三层的老式楼房倒塌的报告后,局长、局党组书记马德凤立即指示该镇社事办负责人迅速会同当地党委政府一道做好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工作。同时,立即组织办公室、救济股、低保办人员,在雷电交加之中一路疾驶赶往重灾镇指导救灾工作。民政干部职工在大雨和洪水中,即使浑身湿透了,仍冒雨奋战,顾不上回家换衣服,又奔赴另一个受灾镇,常常工作到深夜才休息。副局长杨志刚、孙强、纪检组长肖华刚个个都在受灾区、街道第一线,率先垂范,不分昼夜忘我工作。
灾情发生后,该区民政局全体干部坚守岗位,尽职尽责,随时待命奔赴灾区,逐村逐户核查灾情,很多同志日夜奋战在救灾一线,感冒发烧、嗓子哑等现象成了家常便饭,但他们从没有向组织叫苦。救灾期间,救灾救济股曾德江基本上都在办公室度过,大量的灾情收集、汇总、上报等工作,致使他熬了无数个通宵,饿了无数次肚子。同时,他还要负责救灾物资调运工作,不管是到市调运,还是往镇、街道下拨,都是随叫随到,毫无怨言,亲自押运,做到了快捷、及时、高效,保障了灾区物资供应。
牢记使命
“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是民政工作的宗旨。为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提供可靠救灾依据,该区民政局组成4个工作核灾小组,深入基层核查灾情,工作组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首先深入到受灾最严重的村组,到受灾最困难的农户家里了解情况。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冒着地质灾害塌方的危险和暴雨的袭击,在现场紧急转移受危群众,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个工作组每天不论遇到山体道路垮塌,还是遇到堰库河流暴涨,都及时沉着做好群众转移工作,同时还与镇村干部想方设法设置安置点,维持现场秩序。有的民政干部为救灾工作四处奔走,每天休息不到2个小时,饿了用方便面充饥,渴了用凉水解渴。在核实灾情中,干部职工走村串户,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分日夜核实灾情,有的虽然是女同志,但只要接到任务,二话不说,立即行动,不顾路途遥远,踏着泥泞,了解灾情、核实数据,为使数据更加准确、清晰,白天深入一线核灾,指导群众转移,晚上加班加点整理数据,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正是有这样一批民政人,坚持24小时连轴转做转移人口、核实灾情、指导抗灾救灾等工作,才为领导科学决策和上级掌握全区灾情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为全区抗灾救灾圆满完成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满怀深情
“灾害无情人有情。”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民政人的身影。为保证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水喝、有医疗,该区民政局一班人用实际行动,视灾民为亲人,满怀深情地为受灾群众送去棉被237套、面包560袋、饼干640袋,让灾民在灾情面前不畏惧,使灾民在灾情面前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洪峰即将到达纳溪城区之前,局机关干部职工27人(除1人值班外)均参加纳溪河西滨江路劝导群众安全转移行动,劝导转移群众422户1352人,帮助新乐镇敬老院、大渡口镇敬老院、民营养老院等转移五保对象116人。
在该区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已投入170万元应急救灾资金,转移安置受灾群众20893人,集中安置669人,该区民政局到市上争取了棉被200床,储备了救灾帐篷615顶、衣裤2000件、应急照明灯具25个,同时,加强与粮食部门和食品供应单位的联系,一旦需要,即可迅速调拨救灾物资,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生产生活,确保灾民人心稳定,社会安定。
目前,该区民政局的全体干部职工正在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扎实的作风,做好救灾抗灾工作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用实际行动实践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任务,永做百姓的贴心人。 (马德凤 王国辉)
【叙永县】暴雨中上演大搬家
山体移动处立起了警戒线
马路上出现近1米宽的裂缝
7月23日中午,和老伴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尽管是在别人的家里,但是泸州市叙永县黄坭乡安定村6组的80岁老人胡兵和老伴杨国英才感觉踏实了许多。像胡兵才这样因受暴雨突袭而转移的,还有该村的9户人家。目前,该村成功转移的10户人家生活状况良好,吃住无忧。
7月21日傍晚开始,叙永县境内普降暴雨,导致黄坭乡安定村6组一个小地名叫龚家屋基的地方山体下滑,呈摇摇欲坠之势。下面10户人在全村群众的帮助下,紧急转移到安全地带。
山体摇摇欲坠 笔直村道成弧形
“龚家屋基山体移动了,危险!”22日下午15时30分左右,正在查灾的村支书赵清荣接到群众报告。想到龚家屋基有10户人家,赵清荣立即叫上村两委班子一行,赶往事发现场,并把情况向乡政府紧急通报。
“当时看到马路上尽是裂缝,山水也在往里头灌,我就感觉出事了。”该村群众罗志华描述,当时他从这里走过,眼前的马路上突然出现了许多裂缝,“感觉不对劲,才赶忙给村上报告。”
笔者在该山体移动处看到,山体移动80米开外的马路上,早已经被牵上禁戒线,并设置有“滑坡地段,观察通行”的标牌,并派出民警进行看守。看守民警告诉笔者,“从发现山体移动到现在,都是专人看守,劝周围群众绕道通行,以免发生其他意外。”
而在山体移动处,笔者看到,80米左右长度的山体沿着石板滩,土层下滑了近10米。“很明显,下面的马路都弯了。”据村文书苏朝中介绍,以前在山体下移处下面10米,有一条笔直的马路,现在,随着移动山体的垂直压迫,马路都彻底成弧形了。而在马路上,多处出现0.8米左右大小的裂缝,足以蹲得下一个人,兴安村68岁的禄朝林老人说,像这样大面积的山体移动还是第一次看到。
“下面住着10户人家(其中5家举家外出务工),现有19口人,十分危险。”赵清荣说。
拽绳子过沟 与死神擦肩而过
“10户群众必须以最快的时间转移。”根据村上的一致意见,迅速指定19人临时安置点:胡永兵家安置2户,陈安斌、王启邦、罗志华三家各安置1户。
15时40分开始,一场暴雨中的大搬家在该村紧急上演。一时间,乡上机关干部和该村数十名群众纷纷从山脚赶往山腰,为10户群众搬家。
“瓦夹沟的水实在是太大了,当时搬家队伍是拉着两根绳子过。”参与搬家的群众马光全说,由于受到山体移动影响到的10户人家均在山腰,要搬家必须经过山脚下的一条瓦夹沟,而此时,山上的水全部集中到了瓦夹沟里。“当时水有1米多高,大家只好手拉着手,拽着绳子通过,水整整差不多1人高。”不过,这样恶劣的环境并没有阻止到大家相帮的热情。
截至到17时30分,经过大家紧张的忙碌,不到2个小时,10户人家的重要家当全部搬迁完毕,群众得到妥善安置。
“现在,有大家的帮助,相信我们能渡过难关。”接受采访时,受到转移的群众胡永才告诉笔者。他说,现在在邻居家里住,“一日三餐吃得饱,晚上睡得暖。”
“在安置中,我们暂时确保群众‘三有’。”该乡党委书记魏长云告诉笔者,为了安置转移的群众,该乡紧急调集粮食、生活用品等物资,及时发放到群众手中,“我们确保每一名转移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刘传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