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四版 >> 正文

巴州区“五新五化”创新社会管理

2012/8/6

我办养老保险,你看我的手续齐不?”“邻居修房子影响到我们生活了,请去调解一下。”727日,在巴州区三江镇公共服务中心里,来办事的人络绎不绝,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处理,群众都满意而归。这是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镜头。

巴州区是四川省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县(区)之一。今年来,在去年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又在20个乡镇、24个被撤乡镇办事处、21个城市社区和240个村(农村社区)扩面推开,从建立新体制、健全新机制、推行新模式、打造新平台、构建新格局入手,坚持“科学化、一体化、精细化、均等化、多元化,五化联动”模式,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

 

建立基层管理新体制

推进机构设置“科学化”

该区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着力构建覆盖全面、管理有序、联动协同的工作体系,让群众办事更方便。下放部门权力,把管理服务触角延伸到乡镇;整合乡镇资源,把管理服务触角延伸到村社;强化社区管理,把街道管理服务触角延伸到家庭。巴州区整合机关干部和事业站所力量,充实组建了乡镇“两办”、“两中心”:即党政办公室、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公共服务中心、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在被撤乡镇办事处,成立了综治工作站和便民服务站。在城区街道,整合现有资源组建了“两办”:即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公共服务办公室。在农村行政村,依托村“两委”设立了“两站”,即综治工作站和便民服务站。在城市社区,整合部门、街道和社会组织力量,将人员、机构、服务、经费下移到社区。通过调整机构设置,理顺了工作关系,强化了管理服务职能。

 

健全维护权益新机制

推进诉求化解“一体化”

该区按照“关口前移、服务延伸”的要求,建立了源头治理与事后处置“一体化”管理机制,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一是健全诉求表达机制。通过完善领导干部接访、带案下访和定期回访等制度,并探索在村(社区)设立群工委员,落实专项经费,负责村级群众工作,进一步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二是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建立“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建设项目四必评”制度,全面推行稳定风险评估,定期分析研判并及时预警,在当前重大拆迁工作任务中,坚持依法拆迁、文明拆迁、和谐拆迁,未发生一起群访、集访事件。三是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区委、区政府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信访稳定工作联席会议,集中化解了一批老难信访积案。健全区、乡镇(街道)“大调解”协调中心和调解室,建立了拆迁、劳资等专业调解组织,实现了调解工作无缝对接。

 

推行管理服务新模式

推进社区管理“精细化”

巴州区以创建“明星社区”为抓手,通过以居民自治为核心,以辖区网格为着力点,力求形成“党政引领、居民自治、社会协同、整体联动”的管理服务机制,逐步实现“家庭和谐→网格和谐→社区和谐→民心凝聚→社会稳定”的梯次建设目标,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水平。一是推行“网格化”模式。按照“细化单元、定人定责”的思路,依托物业小区、驻辖区单位(企业)和商业网点,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网格内专人专责专管,网络实行层级管理,消除社会管理和服务盲区。西城街道坚持“管理从单元抓起,服务在网格落地”的理念,成功创建为“全国和谐示范街道”。二是提高“信息化”水平。以社区为单位分类建立社区人口、特殊群体等数据库,对驻辖区单位(企业)、商业服务网点进行调查摸底,分类分行业建档,达到了良性互动、信息共享,实现了“上一个网、知所有人、晓所有事”。三是实施“亲情化”帮教。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按社区网格配置专业信息员,实行“流入登记、流出销号”的动态管理机制。对劣迹(失足)青少年实行“四帮一”(监护人、社区干部、司法所干警、派出所民警)工作制度,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打造公共服务新平台

推进政务服务“均等化”

该区牢固树立“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理念,打造了规范的便民服务平台。一是建立乡镇公共服务中心。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将民政、计生、劳保等站所集中到公共服务中心统一办公,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了“进一扇门,办所有事”。二是建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按照人员、机构、经费、服务“四个下移”的要求,将低保、保障性住房审定等公共服务事项从街道下移到社区,全部纳入中心集中办理,实现了居民“办事不出社区”。三是组建乡镇流动服务队。整合乡镇站所力量,成立新居建设、医疗卫生等9支流动便民服务队,向社会公布联系电话,配置便捷适用交通工具,通过开展预约上门服务,构建了“半小时便民服务圈”,实现了便民服务无缝对接,有效解决了边远村社群众办事难的问题。

 

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

推进社会管理“多元化”

该区建立了“项目为主、部门为辅”的投入机制,将特殊党费援建、财政专项资金等集中捆绑使用。今年已投入资金9100余万元,建起了21个标准化乡镇公共服务中心,24个被撤乡镇办事处的便民服务站,15个城市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乡镇流动服务队配置了交通工具。该区还充分吸纳社会力量,扶持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等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依托社工队伍、青年志愿者和辖区学校教师,为社区空巢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父母无暇照顾的儿童进行课余辅导和心理疏导,真正实现老有所乐、幼有所教。同时该区还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推行村(居)委会干部公推直选,建立健全以民主决策、村(居)务公开、议事协商等为主要内容的自治制度,全面推行“五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确保村(居)民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的落实,实现了居民的事自己定、自己办、自己管。(孙启洋)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