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四版 >> 正文

四川“量服”突出  受到高度关注

2012/8/6

 

 

省残联理事长毛大付检查量服工作



 

省残联理事长毛大付看望残疾人




省残联理事长毛大付听取量服工作汇报

 

日前,中国残联在北京召开了题为“消除障碍·促进融合”的北京国际论坛(以下简称“论坛”)。论坛广泛分享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残疾人事务的成果和经验,并围绕如何保障残疾人权益,使之全面融入社会生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毛大付应邀代表四川在论坛上作了题为“以‘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以下简称“量服”工作),推动‘两个体系’建设”的专题发言,就我省开展“量服”工作情况作了详细介绍。

四川开展“量服”为残疾人谋幸福的工作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副主任杨立雄、四川大学公共学院教授蒲晓红等纷纷表示,四川的“量服”工作对全国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值得进一步在全国推广。

国际性残疾人组织——康复国际主席郭建勋高度评价四川的“量服”工作,认为是发展残疾人事业非常有效的办法。他指出,“量服”工作实现了传统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逐户到残疾人家庭进行调查和服务,服务的路径为“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和“左右整合”,是一种主动的、上门的、零距离的、注重充分开发残疾人自身潜能的工作方式,最能有效解决残疾人的困难和问题。既实现了政策与需求的无缝链接,确保了各项服务得到落实,同时又建立了残联组织与残疾人的血肉联系,更重要的是能真正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能让残疾人满意。

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副主任杨立雄认为:“量服”工作非常有思想,非常实,很有效。其中关键所在,就是4万多名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主动走进残疾人家庭,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意愿,与各级残联一道,为他们量身定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与残疾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种做法的前沿性在于体现了从供给到需求、从设施服务到人性化服务、从共性服务到个性化服务、从标准化服务到差异化服务的转变,蕴含了很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好经验、好办法,非常值得总结和推广。

2011年,全省得到各项服务的进网入库的残疾人总数达149.12万人,制定服务方案107.67万个,落实的社会保障和服务达290.71万项次。广大残疾人对社会保障项目的需求达222.82万人(次),专项服务项目的需求达194.91万人(次);18个社会保障需求项目中,新农村合作医保、最低生活保障、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目前残疾人最需要帮助或解决的,分别是56.74万人(次)、48.39万人(次)、27.3万人(次);76个残疾人专项服务需求项目中,残疾预防与康复知识宣传、扶贫、康复医疗是残疾人最需要帮助解决的,分别是18.42万人(次)、17.8万人(次)、14.54万人(次)。

630日,杨立雄专程到四川,通过到乡镇(街道)、村(社区)查看资料、登录信息平台、与残疾人交流、与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座谈等方式,进一步深入了解“量服”工作。他深切地感受到,“量服”工作是一种与国际先进理念接轨的管理机制,它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通过个案辅导这种方式和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建立了庞大的包括残疾人基本信息、基本需求和服务内容在内的数据库,残联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非常具有针对性、实用性、迫切性,很多政策、项目能真正落到实处。从纵向看,整合了各级残联的服务,从横向看,发挥了相关部门的职能;从面上看,统筹了社会各界的资源,从点上看,激发了残疾人自身的潜能,从而实现了管理的系统和高效,是传统管理方式的一次革新,对我国公共管理改革具有启发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长期致力于推动对残疾人事业理论和政策的研究,提高残疾人福祉,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我认为四川开展的‘量服’工作,为全国各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残疾人工作蓝本,中国人民大学和我本人非常愿意组织开展对四川省的‘量服’工作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杨立雄说。

蒲晓红认为,从公共管理的角度,“量服”信息平台作为一种监督平台,实现了省残联对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工作情况的有效监督,还借助各级党委、政府对各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监督。这种监督的有效性在于通过“量服”工作全面掌握了全省各市(州)、各县(市、区)、各乡镇(街道)直到各村(社区)的残疾人每年得到各项服务的全面、准确数据,这些数据实实在在地反映出当地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在全省的排位对比情况。因此,当各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收到本地区当年“量服”工作的情况和数据反馈后,面对准确的数据分析,各级各部门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省残联)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