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四版 >> 正文

学前康复 让残疾儿童踏上“完美”之路

2012/9/3

 

培训教师正在帮助残疾儿童进行平衡训练




夹江县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培训

 

为进一步做好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工作,夹江县残联积极争取省上项目,组织特殊教育、社区康复机构,于86日至26日,在夹江宾馆举办了首期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培训班,对该县23名脑瘫、智力障碍等残疾儿童以及家长,进行了20天的集中培训。在各方通力配合下,参训家长和儿童通过培训获得了大量的康复知识和理疗方法,为提高残疾儿童的生活品质、为残疾儿童拥有美好明天奠定了一定基础,受到家长和社会好评。

 

领导重视  服务心贴心

夹江县残联十分重视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工作,年初制定了工作计划,并将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工作列入了《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积极向省残联争取项目经费,把此项培训工作作为县残联创先争优项目。残联理事长罗桂芳亲自联系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和社区康复机构,同特教老师、社区康复医生共同制定教学方案。落实了一名有责任心的残联干部担任培训班班主任,聘请了两位具有特殊教育资质的特校老师和一名康复理疗医生对参训家长和儿童进行培训,还聘请了两名工作人员负责培训班学生的生活起居。在夹江宾馆布置了适合残疾儿童学习、生活的环境,购置了培训和康复器材。夹江县残联领导不仅参加了开班和散学典礼,还随时到培训班,关心培训情况、询问参加培训的残疾儿童家长的饮食起居情况,及时解决培训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培训圆满完成。

 

因材施教  培训个性化

培训教师由长期从事特殊教育和社区康复的老师担任,她们牺牲了暑假休息时间,不畏酷暑全身心投入培训中。由于这次培训的残疾儿童残疾类别、残疾程度以及年龄、家庭环境等不同,差异较大。根据以上情况,她们因材施教,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培训方案,为每名残疾儿童制作了适合自己的培训档案。

培训采取“四个结合”的模式进行,一是医教结合——医疗与教育相结合;二是家幼结合——家长培训与幼儿训练相结合;三是集中与分散结合——集体与个训相结合(集体包括集中培训和分组培训);四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讲座与操作相结合。培训的目标是,通过开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推广和普及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残疾人的生活品质。培训内容“围绕一个中心、强化一个重点”进行,即围绕残疾儿童(包括脑瘫、智障、听障、多重障碍)家庭康复教育为中心,强化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为重点。

培训实施途径为一个中心五大板块。即以残疾儿童家庭康复教育为中心,开展“认知、言语、运动、生活能力、社会行为”五大板块的康复教育训练。其次是以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为重点,进行头部、四肢、翻身、坐姿四个方面的训练。并辅之以强有力的设备支持,包括脚步器、步道、滑车(附拉绳)、圆形平衡木、插棍以及感觉统合训练设备(S型平衡木、晃动平衡木、滑梯、跳跳床……)和作业疗法设备(主要训练精细动作)等。

 

多方配合  实效最大化

由于残疾儿童家长饱受为残疾儿童求医治疗的艰辛,当他们接到县残联的通知后,非常激动,开班当天都提前到达培训地点。有的是一个家长陪同,有的是父母陪同,还有的是婆婆、奶奶陪同。他们把培训看成是残疾儿童康复的希望,希望多学习一些知识。开班典礼上,能够容纳60多人的会议室塞得满满的。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仅派出了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还为这次培训提供了必备的康复设备,学校领导还来培训现场,指导培训工作。夹江县残联给予了家长和残疾儿童大量的支持和无微不至的关心,每天都派人送去水果、点心,随时到培训班关心他们的生活。有一名叫陈菀依的爱心女青年得到消息后,还带上慰问品专程到培训班看望慰问残疾儿童。

培训结束时,许多残疾儿童进步很快。例如,雨幸、宋朝旭等同学通过训练,从不能走路到自己能够走路。家长们通过培训也学会了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家庭康复和早期教育。在培训结业典礼上许多家长说出了发自肺腑的话,罗程栩同学的外婆说:“残联和社会对我们的残疾孩子给予了很大帮助和关心,特别是残联领导和这次培训班的老师们付出了很大心血,我们不能辜负他们对残疾孩子的关心。回去之后我们会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使他们能够早日实现生活自理。感谢领导、老师、社会对残疾孩子的关心和帮助。”

由于残联、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通力配合,此次培训取得了圆满成功。不仅让残疾儿童和家长学到了更多知识,也展示了残疾儿童教育的魅力。(杨文琴 蔡建忠)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