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诗书画社笔墨传情
2012/10/22
群众展示激情创作的作品
10月15日,在震东乡永兴村的农民诗书画社里,泸州市叙永县震东乡永兴村的农民们在进行激情创作,“向十八大献礼”、“祖国您好”等喜迎盛会的书画作品新鲜出炉,喜迎十八大的召开。
作为川南首家村级农民诗书画社(以下简称画社),它已整整创办了两年多时间。然而,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因画社为“媒”搭建起群众与书画之间的桥梁,一种传承文化的氛围在该村上演。“村级能有这样的平台供群众使用,十分了不起。”参观之后,省、市领导们多次这样高度评价。
传承文化 诗书画社诞生在农民家门口
谈起该村画社,还得从两年前说起,其中该村村主任罗其波,现任该社社长的他可立下了汗马功劳。
“以前村里过节,好多人都不会写对联,现在就不一样了。”谈起画社创立到现在,罗其波一番感慨。他告诉笔者,以前村上办红白喜事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请人书写,“能写的也就只是固定的那几位。”要是遇上过节,群众只好到街上买一些商品对联张贴起来凑个热闹。加之现在电脑普及,能用上毛笔的年轻人少之又少。
“只有带动年轻一代,才能把民间的书画艺术传承下来。”早还在3年之前,爱好书画创作的罗其波就在琢磨,如何以书画艺术为纽带,为群众搭建一个爱好书画和展示自我的平台?
2010年6月5日,在罗其波的倡导下,由该乡党委政府、村两委、学校、企业共同捐资创办的川南首家村级农民诗书画社正式挂牌成立,来自叙永、古蔺、隆昌三县的知名书画家前来助阵,并激情现场创作书画作品上百幅。
“哪里想到我们家门口会有自己的书画社哟!”接受采访时,该村1组63岁的大娘谢国志不禁感慨。据她回忆,画社挂牌之日,该村比赶集都还热闹,全村百余群众把画社围得水泄不通,前来欣赏书画家们潇洒的挥毫泼墨形象。随后,爱好书画的群众也纷纷舞动笔墨,尽享创作之乐。
自娱自乐 群众有了免费艺术展台
“书画社就是好,想写多少就写多少,笔墨全是免费提供!”谈起画社给自己带来的乐趣,该村3组的50多岁村民李天平有说不完的高兴。他告诉笔者,以前自己特别喜爱书法艺术,但是苦于没得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自己在做生意之余,晚上无聊,就只好去打打小牌,自从画社成立以后,他每天晚饭后就到画社练习书法,“差一天不来,真还感觉心里像少了点什么。”
当日,走进画社,墨香扑鼻而来。笔者看到,该村数名群众自发书写,不一会功夫,“共产党万岁”、“祖国您好”、“喜迎十八大,建设新农村”等数幅书法作品出炉。其中,谢国志一口气还创作了两幅。她告诉笔者,自己只有小学文化,但是一直渴望多学知识,“如今家门口有了书画社,也来凑凑热闹,十八大要召开了,把自己的心声用书法作品来献礼。”
“虽然创作的笔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绝不会让一名来创作的群众缺笔缺墨,村上全力保证。”在画社里,介绍着创作的纸张来源,罗其波坚定地说。据他介绍,其实,画社里创作的纸张,一张价格高达4至8元,“画社实现全天开放,群众来创作,笔墨纸全由村上无偿提供,只要是他们想写,我们绝不会节约,不能因为资金而让画社关门。”据当地群众透露,为撑起画社,截至目前,罗其波私人就出资6000多元扶持画社发展。
“爱好者大多都是青少年,其中也不乏中年人和老年人。”据介绍,截至目前,画社已经吸纳上百名群众参与其中并成为了忠实的书画爱好者。与此同时,为了让群众爱有所获,该画社还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交流研讨、青少年培训、书画比赛、展览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真正把画社办成农民家门口的“群众创作基地”。
氛围升温 农民作品欲走向全国
“写起就停不下来了!”李天平说。他告诉笔者,现在村上越来越多的人都爱上了书画创作,“大家得到了专业性的指导,都觉得进步很大。”
该村1组13岁的小朋友罗月希,经过两年的勤奋学习,笔者看到他写的书法作品不仅匀称得体,而且字体遒劲有力。部分爱好者感叹,“以后完全是写对联的好手。”
“我家里的屋子全都挂满了书画作品,全是出自书画社创作的。”与此同时,该村1组的书画爱好青年陈松介绍,他以前都是街上去买作品装饰屋子,现在才觉得“市场上电脑制作的书画没得品味,村上群众创作的作品逐步成为公认的‘抢手货’。”
采访中,笔者得知,像陈松这样理解书画作品的群众,还有胡刚、王育生等数十户人家,他们告诉笔者,用书画作品装饰屋子,在欣赏的同时,还起到励志鼓舞的作用,也给子女从小营造一种书香的氛围。
据该社秘书长罗乾洲介绍,截至目前,该画社由农民群众自发创作的作品已有近千幅,其中大部分都与基层组织建设和廉政文化有关,仅笔墨纸张费用就已高达上万元。
如今走进该乡的党委政府、中小学校、企业和农家乐,处处都是群众创作的书画作品。电脑创作的痕迹,已经在该村绝迹。
“我们的目标是以老带新,让永兴农民书画走向全县、全市,甚至全省全国。”罗其波坚定地说。
采访手记: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以自觉为先
在永兴农民诗书画社里,永兴村积极为农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这里,农民群众可以放开手脚,尽情书画。虽然没有波澜壮阔的辉煌成就,但是“文化自觉”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想来,只要是“政府主导”,迎合农民群众的爱好和意愿,就算是穷山沟里,也能开辟一片文化繁荣的蓝天。应该说,永兴村的文化自觉模式,在省内都屈指可数,“自觉为先”的模式完全值得推广。(刘传福 杨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