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幸福迈进
2012/11/19
——南充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综述
【编者按】 残疾人是特殊的弱势群体,残疾人事业是文明、进步、崇高的事业。一直以来,南充市高度重视和关心残疾人事业,坚持把残疾人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实施民生工程和落实优惠政策,积极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广泛开展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维权等方面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让阳光下的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出夺目光彩。
双目失明的王大婶在市残联安排的白内障手术中重获光明;下肢残疾的小张在残联的帮助下,成为蕴宝珠宝有限公司的员工,有了得以谋生的工作;8岁的小明终于有了免费的脑瘫康复适配器具……从城镇到乡村,一个个平凡而又感人的事例,无不真切地展示着南充市残疾人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绩。
今年上半年,南充市残联围绕“一个中心(以深入开展‘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为残疾人谋幸福为中心)、三大保障(组织保障、资金保障、设施保障)”,以项目推动为抓手,力争实现五大突破(在残疾人个性化服务、生产生活状况、康复、文化、创业就业五方面突破),实现了各项工作“时间过半、任务超半”。
最近,本报记者走进南充,与该市残联“零距离”......
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李登菊(中)看望南充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聋儿语训部的孩子们
南充市市委书记刘宏建(左)看望残疾人时关切询问其身体及生活状况
为帮扶残疾人发展养蚕业,南充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康际平(右)亲自为残疾人送蚕簇
残疾人康复工作者手语培训
盲人定向行走培训
南充市残疾人就业招聘会现场
民生工程
残疾人实惠又多又好
残疾人民生是社会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乎着残疾人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大事情。2012年南充市按照省市关于民生工作的相关部署,以解决残疾朋友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抓手,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作为残疾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残疾人的需求作为各项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切实实为残疾朋友带去了许多实惠。
农村残疾人实现了脱贫,生活有了保障。南充市残联积极推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新农保、新农合、低保、五保、大病医疗救助和定月补助、居家托养补助等政策落实,顺利推进农村扶贫和最低生活保障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残疾人社会保障面不断扩大。结合“挂包帮”活动帮助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增收致富。联系农口等部门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班,提高贫困残疾人发家致富能力。利用元旦、春节、助残日等重大节日,开展“温暖万家行”活动,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为其送去慰问金和生产生活物资,解决其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半年来已完成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7719名,落实帮扶资金263.3万元,占目标任务149%。
为有效帮助残疾人增强生活信心,提升参与社会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南充市实施了“阳光家园计划”项目。指导各级残联对申请资助的残疾人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并建立项目档案,做到一人一表、一人一卡,准确掌握了残疾人家庭的基本情况。同时,在全市资助托养服务机构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为重度残疾人发放了居家护理补贴,此举受到了党政领导的称赞和广大群众的好评。1-6月资助集中托养机构6个,占任务的200%;为2042名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和集中托养服务,占目标任务114.7%,共计落实托养资金138.3万元。
上半年为有需求的463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家庭无障碍改造,落实无障碍改造资金100.5万元,占目标任务92.2%。在居家无障碍改造过程中市残联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按照“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统筹规划、分批实施”的工作思路,解决了残疾人日常生活障碍,提高了残疾人生活质量,有效促进了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深受广大残疾人欢迎。
各级残联组织对符合实施人工耳蜗手术条件的救助对象进行术前检查,从切实保护和维护残疾儿童权益的角度出发,积极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争取财政、卫生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1-6月该市已帮助17名贫困家庭重度听力残疾儿童实施了人工耳蜗手术,落实救助资金31.2万元,占目标任务85%。
“量体裁衣”
个性化扶助准确到位
2012年作为全省“量服”的提升年,4月11日至13日,全省“量服”工作会议在南充市召开,这既是对该市“量服”工作成绩的肯定,更是对该市“量服”工作的一种鞭策。省“量服”工作会后,该市于4月16日召开会议,贯彻落实省“量服”工作会议。目前,该市“量服”“回头看活动已进入整改提高阶段,该市成立了由理事长任组长,副理事长任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中层干部为成员的“量服”工作“回头看”活动领导小组,将9个县(市、区)划分为3个片区,实行市残联领导定点包干,相关科室具体协助指导。同时精心编制了《南充市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回头看”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年“量服”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上下联动、点面结合、各有重点”的原则,将“量服”工作“回头看”活动细化为质量调查、自查自纠、整改提高、汇总总结4个阶段实施,并结合该市的实际工作开展了“五十百千万”创建活动,即:创建五个“量服”示范县(市、区);创建十个“量服”工作示范乡镇或街道,每个县(市、区)不少于2个;创建100个“量服”工作示范村或社区,每个县(市、区)不少于15个;组织数千名残疾人工作者及基层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走访问需;全市各级残联组织及其工作干部走进10万个残疾人家庭,开展“送温暖、送服务、送政策、送岗位”的温暖万家行活动。同时明确了各县(市、区)的工作责任,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单位和具体负责人,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的责任体系。
康复服务
实实在在的效果看得见
康复服务,对残疾朋友来说意味着重生,意味着自信和独立。南充市残联深知残疾朋友对康复服务的需求和愿望,竭心尽力为各类残疾朋友提供康复服务,并以抢救性康复工作为重点,充分发挥残联“代表、服务、管理”职能,让残疾朋友重新找回生活信心,为他们带去了真正的福音。
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和完成全市社区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规划,南充市残联聘请有关专家对全市近600名社区康复协调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分类、系统讲解了残疾与康复基本知识、社区康复基本知识及偏瘫、脑瘫、截瘫、骨关节疾患、智力残疾、聋儿听力语言、低视力、白内障、盲人定向行走、精神疾病、孤独儿童等康复训练、康复服务、康复业务知识。不断提高社区康复人员素质,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免费提供康复训练和服务。与此同时,各级残联组织积极主动对接民政、卫生、医保、教育等部门,有效整合相互之间的政策、项目、技术、人才、行政等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医疗康复机构的作用,有效实现了社会康复资源整合利用的最大化。切实将各项康复项目纳入城镇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范围,做到应保尽保。积极协调卫生、人社医保等部门,不断提高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报销比例。
上半年全市对329名贫困脑瘫儿童实施手术矫治、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落实救助资金238.9万元,占目标任务71.5%。他们对贫困脑瘫儿童进行筛查,由各级残联一起研究确定患儿所需的康复项目及救助金额标准,对需手术矫治的脑瘫患儿,安排定点康复机构进行手术及康复治疗;对符合康复训练的患儿,按照就近就地原则,救助对象在项目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对符合辅助器具适配的患儿,到定点的辅助器具机构进行辅具适配。
目前,该市白内障患者、脑瘫儿童、听力残疾聋儿、肢体残疾人、贫困精神病患者综合筛查工作已经完成,切实做到了心中有数,各项康复项目正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人工耳蜗手术17例,大小腿假肢安装50例,精神病关爱8300例,培训社区康复协调员近600人,创建社区康复示范点9个,九大康复项目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全面落实。
就业扶持
开启残疾人生命的“第二春”
残疾人实现就业不仅能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也能够开启残疾人生命的“第二春”,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保障和希望。上半年来,南充市以实施残疾人“幸福创业工程”为重点,全面开展了残疾人自强创业就业行动,逐步形成了以点带面、层次互补、统筹发展的立体化网络型残疾人创业就业工作格局,在促进残疾人创业和就业上取得了新进展。
今年上半年,南充市残联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联合举行了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温暖”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月”和“就业促进月”活动。各级残联组织和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和以各类就业困难残疾人员、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家庭贫困和一户多残家庭中的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残疾登记失业人员为重点援助对象,通过岗位信息发布、组织专场招聘会、送岗位上门服务、帮助落实社保政策等多种形式,与援助对象岗位对接、与扶助政策资金对接、并对有培训意愿的残疾人按照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其实现就业。1-6月全市新增城镇残疾人就业1140名,落实就业帮扶资金98.2万元,占目标任务65.9%。
该市残联积极联合劳动保障等部门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建立起残疾人培训基地,科学设置适合残疾人专业项目,对残疾人免费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与农业、畜牧、科技等部门联合,结合“挂包帮”等开展“送科技、送知识”进村入户活动,组织种植、养殖专家农闲季节不定期深入残疾人家庭,为从事种植、养殖的农村残疾人提供不定期的技术服务,提升农村残疾人致富技能。目前,全市完成农村残疾人种养殖业培训1140余人,残疾人就业指导员清华大学远程培训20余人,城镇残疾人就业培训近1500人,扶持100余名残疾人自主创业。
各级残联也能够以服务为核心,积极整合各种资源,为残疾人创业就业提供帮助,积极落实优惠政策,积极协调劳动、工商、税务、城管等部门,为个体创业就业的残疾人办理税费减免,最大限度地为残疾人创业就业提供最优惠的政策环境。设立残疾人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切实解决好残疾人创业过程中资金“瓶颈”问题。建立创业载体和服务平台,提供创业服务。并且建立健全了残疾人创业就业指导专家咨询委员会、创业就业协会等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项目开发、行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税费减免、政策咨询等“一条龙”服务,使其真正成为残疾人创业就业的“好帮手”。
在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的同时,该市残联还不断拓宽残疾人就业新途径。如,积极与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协调,在保障残疾人工资福利等各方面权益的情况下,开辟残疾人定向劳务输出新途径,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针对民营企业的用工需求,实行“定向培训、定向就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力争残疾人就业取得新突破。同时,积极开展“残疾人创业之星”、“残疾人创业基地”培养活动,广泛物色、培养和宣传残疾人自主创业就业和安置残疾人就业基地典型10例,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残疾人学本领、干事业、谋创业、创家业的激情和弘扬全社会扶残助残风气,从而带动和改善残疾人就业环境。
活动不断
让生活的内涵更丰富
开展丰富的文化体育生活,能够让残疾朋友享受更多的生活乐趣,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大家庭。为此南充市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进南充市残疾人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实施“十个一”工程为重点,丰富活跃了广大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推动了该市残疾人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关心、帮助、支持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在第22个“全国助残日”前夕,南充市在北湖公园广场隆重举行了宣传活动。活动现场,结合“知识改变命运,阅读成就人生”读书活动,为市特教校捐赠了2万元;组织18名盲人按摩师,在现场开展了残疾人手工品义卖活动。在全国“爱耳日”,与新世纪部分商家在新世纪广场联合举办了“关爱残疾妇女·共享美好人生”暨全国爱耳日公益演出及宣传活动。各县(市、区)残联组织也开展了相关的活动,工作人员走上街头,深入农村社区,积极宣传爱耳护耳知识,热情为耳病患者义诊,使这次宣传教育活动收到了明显成效。在第17个全国爱眼日,为宣传健康用眼、护眼知识,关注白内障患者和孩子视力问题,组织川北医学院眼视光学系和附属医院眼科、市爱尔麦格眼科医院、博视眼耳鼻喉专科医院的医生在北湖公园广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和义诊活动。
5月18日,南充市在北湖公园广场举办了一场文艺演出活动。市歌舞剧院的舞蹈演员们表演了精美绝伦的舞蹈《千手观音》,盲人歌手任明才、肢残人歌手杨洁分别演唱了《说句心里话》、《今夜无眠》等大家喜爱的歌曲;市康复中心的聋童们,声情并茂地朗诵儿歌。通过演出,让广大市民进一步走进残疾人,走进这个特殊的世界,聆听了他们心灵的歌声,领略了他们生命的风采。
为激励南充市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斗志和勇气,市残联与南充日报社联合举办了“自强不息 感恩生命”征文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市和全国其他省市的各类稿件200余篇。经过初选、复选等几轮次评选,最终揭晓征文大赛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10名,为获奖作者颁发了3万余元奖金。该市还推荐了12名文艺人才,参加省残疾人艺术团招生,聋哑舞蹈演员孙小惠被成功录取,另外还有2名签约声乐演员及3名后备人才。推荐了35名残疾人参加省残疾人网球队选拔,其中20名被选拔为后备运动员。
【典型示范】
扶贫,注重“造血式”
南充市高坪区东观镇残疾人葡萄种植扶贫基地是南充市残疾人扶贫基地的典型,该扶贫基地葡萄种植面积达2000亩,其中核心示范园区500亩,直接受益残疾人达到200余人。基地地处高坪区东观镇马增桥村,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1358人,其中有各类残疾人35人,已办证27人。
2005年,针对仙人掌公司退出的现状,村支两委一班人大胆创新、谨慎选择,决定建立葡萄种植基地。为此,专门聘请了残疾人任国友同志任种植技术员,并成功组建了“东观红提葡萄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业主+农户”的合作模式,在管理中采用五统一分的模式,在效益分配上采用6:3:1的分配模式,实现业主和股东双赢。
合作社现有社员380余户,跨6个乡镇10余村。合作社成立以后,积极组织本村残疾人入股,针对残疾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自身活动受到影响的情况,专门为残疾人开展技术培训,为他们编发种植知识图文手册,还组织了党员助残志愿队,深入田间地头为残疾人实地介绍葡萄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同时,对于不能做体力劳动、并且又有致富愿望的残疾人,就以培训残疾人家属为主,间接地帮扶残疾人家庭发家致富,极大地调动了残疾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针对较贫困的残疾人家庭,则采用配股和送股的方式帮助他们,通过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组织他们及其家属在园区务工、工地租赁、股分分红等多种形式帮助其家庭脱贫致富,其中郑彩碧、黄秀珍、覃政芳等一批残疾人家属被培养成葡萄园种植技术骨干,月收入1000元左右,使他们达到逐步脱贫的目的。
东观镇残疾人葡萄种植扶贫基地建成6年来,镇、区、市三级残联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多次为残疾人举办种植技术培训,送化肥和农药。
救助,服务“立体化”
南充市残疾人劳动就业康复服务中心是一个集就业扶助与康复训练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机构,该中心占地面积近3亩,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于2009年5月投入使用,开设有康馨庇护工厂、景泰蓝工作室、聋儿语训部等。中心大力引进专业技术,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同行对比和实地考察,引进脑瘫儿童康复基地、英中耐假肢安装站等康复项目。
该中心现在编人员10人,聘用3人,均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南充市残疾人就业康复服务中心作为一所专业化、规范化的残疾人综合服务机构,按照省残联“辐射带动川东北地区”的工作要求,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加大“民生工程”建设的号召,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综合性机构,中心全体干部职工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投身工作中,为该市近56万残疾朋友提供残疾人培训、就业指导、康复训练等服务。
其中,康馨庇护工厂为全市轻度智障和精神残疾人提供日间托养、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技能锻炼、手工编织等各种技能培训。现有学员14人,截止今年9月底已累计推荐30余人到蕴宝公司、滤清器厂、春雷蚕药厂等单位实现就业。
而景泰蓝工作室是专为残疾人开办的手工艺品工作室,主要从事景泰蓝制作。通过参加市残联组织的免费培训后统一上岗。景泰蓝画简单易学、制作精美、颜色绚丽、文化底蕴浓厚,可帮助残疾人尽快实现家庭就业。截止今年9月,已制作出景泰蓝画450余幅,其中大幅作品85幅。作品选送“四川省首届残疾人文化艺术作品站”,有2幅获得市级二等奖。
聋儿语训部主要针对3—6岁聋儿进行语言训练。自2009年6月开办以来累计培训聋儿36名,现有聋儿23名。在训聋儿食宿全免,双耳免费配戴了瑞声达、西门子等知名品牌助听器,由专业语训老师全天集训、单训,效果较显著,大部分聋儿能说简单的单词和词组,个别聋儿能背诵儿歌、诗歌。早期学员中已有10名通过培训,达到接近正常儿童水平,转入普通小学或特教校就读。
脑瘫儿童康复基地是中心引进成都华康医院先进技术,合作开设的,填补了南充市无专业脑瘫医疗康复这一空白,避免了残疾人远赴外地康复治疗,减去相关食宿费用的负担。相比大城市同等的康复治疗优惠额约在35%左右,开设有针灸室、理疗室、运动康复训练室(PT室)、作业治疗室(OT室),现有60多名脑瘫病患在此进行康复训练,经过阶段性康复疗程,90%以上的儿童都有明显的康复成效。脑瘫患儿颜鹏飞刚来治疗时,由于下肢严重痉挛,无法行走,经过近2月的康复,现在可以扶墙行走。
英中耐假肢安装站于2011年4月入驻中心,所适配假肢器具,相比大城市同类产品售价均优惠500元左右,极大地方便了南充市近14万肢残朋友。今年计划对70名肢体残疾者进行假肢适配补贴。现已安装60余例。(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王明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