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四版 >> 正文

用心“调剂”社区居家养老良方

2012/11/26

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在德阳市旌阳区城北街道,老人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做幸福的社区老人。

“幸福”二字如何落到实处?今年,城北街道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大力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健身、医疗保健、康复护理、人文关怀等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务,使辖区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探索养老服务新途径

淮河路社区87岁的低保户谭婆婆,老伴早逝,儿子不争气长期在外游荡,老人身体不好,病重时生活不能自理。像她这样的老人能去敬老院养老最好,但是谭婆婆希望能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生活,于是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帮她达成了这个心愿。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志愿者每周定期来到谭婆婆家中,帮助行动不便的谭婆婆做家务,尽可能让年近九旬的老人家过得舒服安逸。“他们帮我打扫卫生,帮我买菜做饭,帮我请医生治病……全靠他们照顾。”谭婆婆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她生病在家里休养,社区的志愿者们一天上门几次照顾她,对于这样的养老服务站,她非常满意。

在城北街道,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13125名,占社区常住人口的13.2%,其中90岁以上高龄老人24名,孤寡老人5名,五保老人9名,养老问题一直比较突出。为此,街道率先在淮河路社区开办了社区养老服务站,并顺利通过“省级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验收,成为德阳市第一个“省级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

 

打造老龄工作新模式

“我今年74岁了,年龄大了视力越来越差,两年前,社区工作人员帮助我申请免费做了‘白内障’手术,术后多亏志愿者们精心照顾,陪我聊天,让我很快康复。”孤老黄世英感激地说。

近年来,城北街道积极动员辖区单位、学校、热心公益人士参与到为老年人服务工作中来,大力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成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网络,形成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社会服务组织为载体的服务体系,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和医疗等服务;对生活能基本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定时上门探访、卫生清洁、家务料理、保健咨询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为低龄(6065岁)健康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提供文体娱乐、保健咨询、协助料理家务等服务,并鼓励支持他们参与社区公益活动。

街道党工委充分挖掘和利用辖区内的服务资源,开通了社区为老服务热线,设立服务网点,签订服务协议,为辖区90名“空巢”老人实行居家养老政府补贴100/人,逐步建立健全了“社会志愿者参与、社区监督管理、各种服务相结合、服务对象签字认证”的管理运作模式,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以“二帮一”的方式为老人提供服务,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帮扶”。

 

拓展养老服务新领域

城北街道通过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随时掌握辖区老年人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居住状况、经济状况等,并有针对性地在社区举办老人电脑培训班、康复活动,对老人进行日间照料等,为老年人提供了日益丰富和多元化的服务项目,有力地拓展了居家养老服务领域。

为了进一步了解老年人需求,城北街道每半年定期抽取5位老年人开展一次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问卷调查,建立了老年人基本信息数据库和个人服务档案。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帮扶和走访,对老年人的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打扫卫生、洗衣做饭、代购物品、陪聊、送医送药等服务项目。

“老人的物质生活满足后,精神关爱就是‘一号工程’。”街道党工委书记曾德全说。城北街道创造性地在文化教育、心理咨询等方面提供服务,各社区都建立了老年活动中心,内设图书阅览室、乒乓球桌、音响、健身器材等,常年免费向社区老年人开放,为老年人学习、交友、娱乐提供平台。建立了老年健身队、歌唱队、舞蹈队等文体队伍40支,有老年文化骨干共计720余人,长期活跃在社区的大舞台;定期不定期组织老年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养生保健等,并通过开展老年人书画展、座谈会、形势报告会等,使广大老年人、老干部保持“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人老心不老”的良好精神风貌。(赖雅莉 刘勋)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