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救灾有保障
2012/12/24
安县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取得成效
安县地处龙门山脉南麓,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幅员面积1189平方公里,全县山、丘、坝面积各占约三分之一。辖18个乡镇、234个村、27个社区,总人口43.5万人。“5·12”特大地震以来,安县是全省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损失最为严重的县之一。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安县民政局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为目标,通过完善救灾机制、加强队伍建设、科学规范管理,不断加强全县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确保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取得了明显成效。
完善救灾机制,提高防控能力
安县县政府成立了防灾减灾工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建立健全了以工作例会、信息通报、灾情会商等协调方式为主的工作机制,确立了民政部门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综合协调地位;建立定期检查、情况公示、监督反馈、会商调度、信息上报等制度,形成闭环式管理系统。同时,根据新修订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修订完善了《安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防灾减灾档案和应急网络体系。结合全县各村(社区)自然地理条件和面临的主要灾害风险,针对村民(居民)家庭、住宅、环境的具体情况,制定三级自然灾害专项预案,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救灾工作责任体系,规范了紧急状态下救助工作程序和管理机制,提高了突发事件防控和预警响应能力。
加强队伍建设,保证应急救援
安县以“安县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建设”为契机,建立了安县救灾应急指挥中心,基本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互联互通,有利于科学调度各方应急救援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展救援行动。以灾后重建“避难场所建设”为契机,把城镇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整体规划,以各乡镇学校、广场、社区为依托,按照“防火灾、防洪涝、防地震”的要求,有力提升了应急疏散和避险能力。加强了驻县部队、武警、民兵和公安民警等专业救援队伍建设,组建乡(镇)、村(社区)救灾应急救援队伍,提高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加强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灾情信息员队伍建设,各级灾情信息员按照责任片区实行了减灾“网格化”管理,在每一网格内挑选1-10名联络员,协助信息员做好网格内的日常性防灾巡查、信息收集、防灾宣传以及应急预警情况下的灾情救助、人员疏散、安置等工作,做到不掉一户、不漏一人,将综合减灾工作落到实处,不断增强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能力。
科学规范管理,救助能力提升
安县县政府建立了救灾物资储备金制度,2012年财政预算资金达到100万元,并随着财政收入增加比例而逐年增长,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救灾资金。全县共规划设置救灾物资储备库(站、点)12个,其中:县级储备仓库1个,山区乡镇储备站2个,山区村储备点9个。同时,与各乡(镇)超市签订物资采购协议,设立应急物资供应站,形成灾害应急物资供应网。例如,今年汛期,全县共储备了大米35吨、菜油8吨、棉被2500余床、大衣2000余件、绒衣绒裤2000余套、彩条布400余件、胶鞋1000余双等。在健全机构、落实责任的同时,管理也一一规范。这些储备物资,在今年“8·17”特大暴雨灾害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确保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本报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