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四版 >> 正文

倾心化民忧 甘为孺子牛

2012/12/24

——泸州市民政局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侧记

 

1116日,住在泸州市社会福利院的老人刑顺鑫度过了百岁生日,福利院职工和附近社区的两百多名“亲人”一起为他唱起了生日歌。冬日里,老人的心里暖流涌动,连声感谢社会的关爱。

2003年,家人相继去世,无人照顾的邢顺鑫老人住进了泸州市社会福利院。作为“三无”老人,邢顺鑫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是泸州民政工作成绩的缩影。

泸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洪这样诠释“民政”一词:一头连着“民”,一头连着“政”。民政工作承担着社会保障、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基础性工作,是惠及百姓、为民解困的民生工程。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民政工作正如一缕春风,惠泽着广大困难群众,播撒着党和政府的关爱和雨露。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今年的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上,泸州市民政局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在730日召开的第十六次全省民政会议上,刘洪受到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时任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和民政部部长李立国等领导的亲切接见。

 

社会稳定离不开民政

社会发展离不开稳定,稳定工作离不开民政。民政工作是和谐之基,在协调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和安定有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民政工作做好了,使老有所养、贫有所济、残有所助、灾有所救,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社会的不公平、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刘洪常说,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困难群众解愁,民政部门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窗口,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为了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泸州市民政局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努力发挥民政的保底和稳定作用,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着力推进基层民主和社区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优抚安置改革举措,努力发挥民政的支持作用。

有了稳定的社会基础,泸州经济实现快速发展。2012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9.1亿元,增长 14.5%GDP 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在民生方面,全市21.7万低保群体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五保老人、孤残儿童拥有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因病、因灾、因贫需要救助的人群得到了及时帮助。

 

社区服务完成覆盖

“风起于青萍之末”,社区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根据地,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集聚地,所有的社会问题都会在社区最先反映出来,社区也就成为社会管理的第一端口。

每天中午12点,家住泸州龙马潭区红星社区枫林小区的王书华老大爷都会把一张长条凳摆在沙发前,从厨房拿出两双筷子放在凳子上。然后,搀扶老伴坐在沙发上,打开大门,等着社区人员送餐上门。他们是红星社区针对80岁以上失能老人推出的“银发食堂”受益者。红星社区95%以上的居民都是失地农民,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80多个,社区开办“银发食堂”,使失能老人吃上了热腾腾的“现成饭”。

从群众最需要的角度出发,泸州市民政局将社区作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切入点,通过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功能,畅达社情民意,强力推进社区阵地建设,不断探索“泸州模式”,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促进了泸州市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在“泸州模式”的基础上,泸州各区县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社区管理体制方面,龙马潭区的“4+X”运行体制试点,探索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居委会为主体,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以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参与服务为必要补充的社区管理新模式。纳溪区的“网格化”社区管理试点,以街为条、院落为块,将社区管辖区域科学划分为若干网格网络,社区协管员“下沉”社区,分区负责。形成工作站、协管员和楼院居民齐抓共管的社区管理服务新机制,实现对社区居民管理服务的全面覆盖。

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职能。在这方面,泸州市民政局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地解决民生问题。如不断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管职能,充分发挥现有的社会组织力量,促使公共服务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公益事业福泽万家

德如大树,善如培土,德茂须善厚。

遵循“赈灾、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学、助医”宗旨,泸州市慈善总会广泛发动和依靠社会力量,筹募社会慈善资金,开展社会救助工作,截至2012 12月,市慈善总会已累计募集款物达6900万元,开展各项救助活动积累救助群众35万余人次。为不断扩大慈善工作的影响力,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慈善活动,该市民政部门坚持整合社会组织、企业、群众三方资源,推动慈善工作全域化、平民化和常态化。

“天天买福彩,日日做善事。”5年来,在泸州市民政局的大力倡导下,泸州市福彩事业完成了从起步摸索到兴盛的局面,销售网点从21个扩张到300多个,营销队伍发展到1000多人,初步呈现产业发展模式。

“将福彩事业根植于更广的公益土壤中,能为和谐泸州增添更多的活力。”泸州市民政局有关领导表示,福彩自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该市福彩发行至今,已销售8.5亿余元,筹集市本级福利公益金1.4亿余元,累计对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农村敬老院建设、城乡医疗救助、国办社会福利机构基建和维修改造以及慈善助学等方面共100多个项目进行了资助。在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该市福利院、社会救助福利中心的服务功能已由单纯住养,向养、治、教、康复等多种功能相互结合的方向发展,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的照顾项目不断增加和拓展。全市共有各类福利机构173个,床位1.59万余张,为孤寡老人、孤残儿童和特殊病患提供了良好服务。

 

双拥情怀情深意切

当泸州市第六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殊荣时,全市上下无不欢欣鼓舞。“后起城市比学赶超的氛围浓厚,城市竞争异常激烈,在‘保五争六’的竞争中,我们压力巨大。”泸州市民政局办公室主任如是描述泸州市的双拥金牌保卫战。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泸州长久以来的双拥情怀、拥军爱民的浓郁氛围,为夺取“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奠定了坚实基础。路漫漫其修远,上下而求索。涉军稳定工作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泸州民政人“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埋头苦干、奋发有为,不断开拓创新。

泸州市是兵源大市,全市有重点优抚对象2.99万人,市民政局主动在落实优抚政策上体现关爱,全面实行优抚对象住院医疗费用“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优抚对象住院医疗实际报销比例在80%以上,让优抚对象切实感到与党和政府一家亲。

近年来,该市累计接收1.25万名退役士兵,安置城镇退役士兵1.21万人,按时足额兑现自谋职业补助金,认真解决退役士兵安置遗留问题,解决率达97%,居全省第三。

 

关怀民生播撒甘露

民间疾苦,枝叶关情。走过5 年,泸州市民政局交出的一张张可圈可点的“民生答卷”呈现在我们面前,一组组实在数据就是泸州民政人的最佳答案。让我们看到人民生活的切实改善,社会保障面的扩大,投入增多,受惠人群渐增。

截至目前,通过多次扩面提标,全市城市低保标准由2005年的人均141元每月,提高到目前的人均320元每月,增幅达126.9%,全市农村低保补助标准由2005年的人均20元每月,提高到目前的人均86元每月,补助标准是2005年的4倍多,真正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第一时间到场,第一时间救灾,第一时间救助。”这是泸州民政人的承诺,他们情系灾区、雪中送炭,为灾民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近5年,市民政局共计下拨各项救助资金3.27亿元,转移安置灾民210万余人(次),帮助5097户倒房户、危房户重建家园。

夯实社会保障基础,提升全社会福利保障水平。市民政局正有序推进大型避难场所、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精神病院住院大楼扩建、儿童福利院建设、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6大总投资1.16亿元的惠民利民项目。

近年来,泸州市民政局全力打造“强势民政、爱心民政、开放民政”,有 100 项(次)工作获中央、省、市表彰,有近百人次分别被授予各种奖励。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民政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正是由于意识到民政工作的沉重责任,泸州民政人俯首甘为孺子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谢蕤)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