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四版 >> 正文

追先进  争优秀

2013/4/8

——广元市军供站工作纪实

 

2011年,广元市军供站被四川省民政厅评为军供工作先进单位,这样的殊荣对该站进一步做好军供工作是一种强有力的鞭策。广元市军供站承担着为过往的军队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的重要责任,由于广元市地处要害,是进出川的重要交通枢纽,由此广元市军供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建立以来的40多年时间里该站通过不懈努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军供工作上屡屡取得佳绩。

 

建章立制

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给广元市军供站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军供站倍受政府重视,建章立制使保障更加有力。据了解,广元市军供站历年9月都会根据需要临时召开军供工作联席会议,主要是为了明确各部门职责,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将军供保障工作纳入成员单位目标考核和“双拥”模范评比活动,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保障任务。同时,该站按照正规化建设要求,建立了一体化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人员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建立了从站长到门卫共27个岗位职责和工作、学习、生活规章制度94条,制定了工作办法、实施细则、行为规范、首问责任制,把工作流程建立在制度中,做到严格规范。在接待部队时,该站军供小组按职责负责接待,伙食安排按季节制定食谱,检疫消毒按程序实施,计划单、入账单及时填报。值班、请示、报告、检查等服务部队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形成制度,做到样样有规矩,件件有人管。

 

夯实基础

提高保障能力

只有夯实了基础,才能不断提高应急供应保障能力。广元市军供站在努力提高保障能力的基础上加大投资,改善设备。近年该站本着“加快建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建设投入。争取到了上级经费支持,先后购买了蒸饭车、开水炉、电脑,添置碗筷、盆盘等军供设备,进行了房屋维修。同时争取市财政每年列入30万元的专项资金预算,保障过往部队伙食补贴及改造设施设备。进一步实施重建规划,抓住2008年灾后重建投资511万元,扩建1520.7㎡,加固2619.5㎡,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重应急,制定预案,确保供应。制定了日常、应急军用饮食饮水供应程序、标准及保障预案,完善了区域供应示意图和交通环境详图等应急设施;建立了通报接发组、饮食饮水供应组、住宿接待管理组、安全保卫组、财务结算组等工作小组;先后在保障区域内设立了3个应急供应点和县()9个供应点,并与当地政府签订了保障协议。该站每年组织一次笔试和两次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应急供应保障能力,做到根据部队集结位置、方式实施保障。

 

强化职责

提高服务质量

近年来广元军供站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也做了相应的努力,始终坚持“姓军为兵”原则,树立“以兵为本”理念,毫不动摇为国防建设服务;在日常餐饮服务中注重营养素和热原量的协调平衡,注重原料的精选,注重科学烹制。严把检化关、消毒关、食物质量关、个人卫生关。保证数量全面满足、质量不折不扣、服务周到热情;保证时间不分长短一样供应,人数不分多少一样接待,供应不分内外一样热情,饭菜不分季节一样保温,任务不分昼夜一样完成,标准不分高低一样执行。为提高饮食质量,该站不断探索饮食风格及地方特色,做好特殊供应。坚持落实伙食补贴制度,该站近4年为过往部队补贴伙食费共92万元,帮助官兵代购生活必需用品、提供列车上所需物资、安装手机充电器等。同时建立了“军供寻军服务队”,主动寻找未联系供应保障的过往部队,落实供应保障。

 

狠抓落实

提升全面建设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以来广元市军供站制定了“三抓一制定”方案: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科室抓落实,制定了《深入推进军事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规划》。重点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首先便是要提高保障能力,饮食接待方面由原来的200人次提高到1000人次,住宿接待由原来的50人次提高到200人次,做到了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平时服务;其次,建立信息网络完善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硬件配置、网络联通和对讲设备,安装监控设备,实现了管理手段和方式动态监控;运用市场手段保障军供物资到位,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拓展原料来源多渠道;形成了平时保障与战时保障,定点保障与多点保障,常规保障与应急保障相结合的新模式。

近年来,广元军供站获得了很多荣誉,正是因为他们在军供服务中的热情周到,先后收到过往部队锦旗九面,一直以来都被过往部队称为“好后勤”、“军人之家”。通过不断建设和发展,完善自身的软硬件设施,广元市军供站不仅为过往的军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也为提升自身建设添枝加叶,更好地完成了各项军供保障任务。(本报记者)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