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人安居的幸福秘诀
2013/5/16

千鹤还房小区一区

长安小区回迁房
一座千年的古城——阆中,历经风雨锤炼,至今仍屹立在川东北要塞,以其钟灵毓秀的独特气质和淳朴厚重的非凡气韵令全世界为之神往!今天,这座历久弥新的古城,更是焕发着蓬勃生机,随着阆中“一核一极三区三基地”宏伟蓝图的陆续铺开,拆迁还房却是城市发展必然带来的难解之题。解好这个难题更是关乎民生,牵动民心。近年来,阆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强化举措,建成了一个又一个优质还房小区,赢得了百姓认可、社会满意,这就是阆中人安居的幸福秘诀。
“一号民生” 情系民生
这是一个事关明天的工程,必须举全市之力、全市之智,才能打造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最近几年,阆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拆迁还房和廉租房建设。2012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将拆迁还房和廉租房建设列为“一号民生”工程。成立了以阆中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拆迁还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一个还房项目、一名市级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项目秘书”的责任机制和每月一次联席会议制度,大力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城市建设蓝图绘制之初,阆中市委、市政府还特别强调:坚持把还房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用最佳的口岸、最好的地段,按普通商住小区标准规划建设拆迁还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想方设法解决被拆迁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住房问题,真正将还房工程建设成安居工程、民心工程。
该市按照“特事特办,要事快办”的原则,实行“一费制收费、并联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精简还房建设手续办理流程。为还房项目开设绿色通道,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30多项。同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月一次现场视察还房建设项目,并组织相关单位专题研究,解决还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每月通过市目标办和还建办对拆迁还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予以督查通报,确保了还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推进。
完善体系 全力保障
2006年以来,该市还房建设项目共计达52个,总建筑面积390万平方米,住房35185套。其中已建成还房项目23个,建筑面积89.2万平方米,住房8645套;在建还房项目25个,建筑面积240.8万平方米,住房21134套;准备开工建设项目4个,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住房5406套。
这是一个庞大的民生工程,如何全面准确地掌握已建、在建拆迁还房和廉租房的面积、套数和剩余房源基本情况?阆中市委、市政府下决心,花大力气积极组织各建设业主单位与街道办事处,对全市拆迁还房和廉租房建设基本信息和资金投入、使用、需求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和清理,对全市拆迁及房源安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分项目单位建立了台账,完善了还房、廉租房建设管理系统,准确、动态地掌握了拆迁还房安置、回迁及后续管理情况。
为强化对还房建设工作的规范管理,经过相关部门多次研究讨论,阆中市委、市政府制订出台了《拆迁安置还房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对拆迁还房和廉租房建设的规划设计条件、小区规模、建筑密度、交通组织、公共活动空间、绿化设施、管网铺设、市政功能配套等做了明确规定,市委、市政府承担拆迁还房和廉租房建设任务的分管领导,不定期地召集相关部门,深入剖析建设过程中影响推进的问题,并将任务分解到具体的单位和责任人,将拆迁还房和廉租房建设纳入专项目标考核,既加强结果考核,也注重了过程监管。
拆迁还房需要坚实的财政支撑,阆中市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施资金优先筹集方案,坚持“多条腿走路”,采取“财政挤、对外融”的方式,优先保障还房建设资金需求。2012年以来,先后4次下拨拆迁还房和廉租房建设资金共计4亿元;积极采取BT融资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已成功签约还房BT项目11个,总投资27.4亿元,建筑面积170万多平方米。同时,加大银政企合作力度,通过政府融资平台为拆迁还房融资1.76亿元。
该市加大资金使用监管力度,以保证下拨资金优先用于支付民工工资。对拆迁还房和廉租房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用地、手续办理、施工用水电、建设环境营造等,市政府加大工作协调力度,以保证各拆迁还房和廉租房项目按时开工,顺利推进。同时,加大了对安置房源处理、拆迁群众信访等工作力度,真正把拆迁还房和廉租房建设成为民心工程、惠民工程。
规范管理 护航质量
建房质量 千秋大计!阆中市本着能经受历史检验的精神,在拆迁还房工作中坚持四优化,切实保证还房建设质量,保障入住百姓无后顾之忧,有力推动了还房建设优质高效发展。优化选址,坚持在城市的黄金口岸规划建设安置还房;优化设计,出台了《阆中市拆迁安置还房建设实施意见》,按照不低于普通商住小区的标准,对还房建设的规划设计、建筑密度、施工监管等进行了统一规范。
最重要的是优化质量,坚持把还房建设与提升城市品位、推进城市化进程相结合,着力将拆迁还房打造成房地产领域的样板和精品工程。从项目建设施工到后期配套建设,层层建立质量责任制。对每个还房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强化项目施工监管,较好杜绝了“一流队伍中标、二流队伍进场,三流队伍施工”的现象发生。建立健全了 “政府监管、部门指导、群众监督、企业自检”的质量监督体系,为每个还房小区落实1名专业监管人员和至少2名安置群众代表,常驻工地,跟踪监管,确保每个还房项目都是优质工程、放心工程。
同时优化配套,坚持“项目建设到哪里,水电气就配套到哪里”的原则,做到管线的铺设与还房建设同设计、同实施、同推进,经费上实行“保本经营”。2012年以来,水电气三家公司为还房项目建设让利达3500多万元。同时,综合考虑教育、医疗、就业和购物等问题,根据还房小区的居住规模,同步规划和建设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等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将还房小区市政道路建设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统筹规划,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问题,大大提高了还房小区宜居指数和群众的满意程度。
成绩不仅仅意味着荣誉,更意味着新的挑战、新的压力。在拆迁还房工作中,阆中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阆中市政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继续坚持以维护广大被拆迁群众利益和改善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为目标,精心组织,强化举措,落实责任,不断推进全市拆迁还房和廉租房建设有序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百姓提供更加温馨的安居之家。
本报记者 何朝雄 王海波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