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四版 >> 正文

丹棱老龄事业走在全省前列

2013/6/3

 

雄义村医务室医务人员正在给村民看病



 

朱莉在全省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推进会上进行经验交流



 

代表们参观雄义村老协



 

狮子村老人图书室



 

雄义村的老人秧歌队




狮子村日间照料室

 

眉山市丹棱县地处成都平原西南边缘,是全国唯一一个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同时,又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桔橙之乡”。全县60岁以上老人有2.9万人,占总人口的18%,百岁老人有11人,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丹棱县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县委、县政府以强化老龄基层基础建设为抓手,以提高老人幸福指数为目标,不折不扣落实和创新各项涉老政策和举措,不断提高全县老龄工作水平。

日前,我省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推进会在丹棱县召开,这是对丹棱近年来老龄工作发展的肯定和鼓舞。这里的老人生活美满,精神富足,当地科学践行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敬老爱老之花盛开在每一个丹棱人的心房。

“最美夕阳红”,丹棱的老人是幸福的。他们享受着全民为老服务的便利,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愿景。近年来,丹棱县中心敬老院被评为全国模范敬老院、全国民政系统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群众满意窗口单位”,县人民政府被评为全国敬老爱老先进单位。这些荣誉的取得实至名归,是对这里全面快速发展的老龄事业的生动诠释。

 

 

编织“无缝”网络

实现为老服务全覆盖

在丹棱,一张结构完整的老龄工作组织网络已经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为老服务体系正在构建。

该县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长任主任,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老龄委,统筹协调全县老龄工作,并将老龄工作纳入各乡镇、部门年终目标考核,让比学赶帮超成为一种风尚。同时建立了老龄工作督导制度,强化督查,确保老龄工作落到实处。每两年以县政府名义召开一次全县老龄工作会议,表彰老龄工作先进集体、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和“十大孝亲敬老模范”,充分发挥模范宣传的正能量,不断传递为老服务的正效益。

健全工作机构,编织基层老协组织网络,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老协工作,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老协组织。县老年人协会会长、副会长由德高望重的离退休县级老领导担任,乡(镇)老协会长任理事,聘请老龄办的退职领导为秘书长;乡(镇)老协会长由退职乡(镇)领导或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同志担任,民政办主任兼任秘书长;村(社区)老协会长由退职村(社区)干部担任,书记任名义会长。乡(镇)、村(社区)老协、老体协、关工委三个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有各级老年协会85个,会员2.5万人,老年学校85所,在校学员5800多人,老年文艺、体育队伍96支,建立老年活动场所102个,组建了老龄工作志愿者队伍85支。

科学指导是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的催化剂。丹棱县为此建立起老协工作指导制度,确保老协工作规范化开展。仁美镇老协充分发挥班子成员从县级部门退休多、威望高的优势,分4个组指导辖区8个村的老协工作,使该镇老协工作整体提高很快。与此同时,在开展老龄工作时,丹棱县坚持老协会长培训制度,县老龄办每年对三级老协会长集中培训两次,使得老协会长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不断提高。

整合优势资源

活动阵地建设规范化

丹棱县是全省十个新农村建设整县推进县之一,在新农村建设中,以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主动争取基层老协的意见,把老年活动场地建设与村级阵地建设同时列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充分发挥老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促进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在丹棱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级老协提出合理化建议146条,帮助村委会征地40余亩,拆迁房屋140户,极大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中的和谐度。

据了解,丹棱县投资1200万元,对全县乡镇、村(社区)老年活动场地进行了规范化建设,该县老龄办及时指导各级老协对自身办公场地进行了适合自身特点的规范化打造。通过国有资产划拨将县城占地8亩的花园划拨给民政局,投资80万元建成了县老年活动中心,目前,全县有绿色门球场4个,城市广场3个,充分满足了城区及周边老年人的文体活动需求。各乡(镇)、村(社区)建立了标准的老年活动中心,均设置了办公室、图书馆、健身设备齐全,室外活动场地都在300平方米以上。各级老协工作职责、老协工作学习制度、会议制度、财务制度以及各项为老服务措施等全面上墙。老年活动阵地实现了全覆盖,确保了全县基层老协各项活动正常开展。

实行多管齐下

健全养老保障新体系

发展老龄事业,充实老年人心中的安全感最为重要,为此建立起全方位的养老保障体系显得越发紧迫。2012年,丹棱县政府以3号文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老龄事业的实施意见》,对老龄工作体制机制、老龄事业投入、老年社会保障等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明确要求。真正为发展老龄事业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全面建立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按照会议精神,丹棱县对8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发放200元生活补贴,9099岁老人每人每年600元,百岁老人每人每年3600元高龄生活补贴。

严格落实各级老年组织活动经费。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娱乐健身需求更为迫切,丹棱县近年来逐步加大对基层老年活动经费的财政投入力度,从2012年起,规定县财政每年为县老龄办、老协、老体协、老年大学、老龄工作督导组等涉老组织分别预算4万元工作经费;对全县2.9万名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预算了5元活动经费,逐年递增,到2015年达到人均10元;各乡镇为乡镇老年组织匹配5000元,为村(社区)老年组织匹配1000元的活动经费。正是因为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力地推动了基层老年人协会正规化建设,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有各级老年人协会85个,实现了县、乡(镇)、村(社区)全覆盖,有会员2.5万人,老年人入会率达86%

完善各级养老服务机构,该县先后投入2500万元,建成花园式的中心敬老院、龙鹄敬老院、丹棱福利院。并在丹棱县城白塔、城南社区建立了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在杨场镇狮子村设置了日间照料室,满足了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健全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在丹棱,实现了老年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符合低保条件纳入最低保障三个100%60岁以上老人每年每人享受660元社保、独生子女老人每年每人享受960元奖励补贴。该县同时建立起了老年人个人健康档案,定期免费体检,实行个性化服务,免除80岁以上老人逝世后的基本丧葬费。这些为老服务措施,为丹棱老人的幸福生活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发挥“老协”作用

助推和谐丹棱新建设

在发展老龄事业中,丹棱县委、县政府把强化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切实发挥基层老年人协会的作用,让基层老年人协会成为党和政府联系老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全面推进农村老龄工作发展,为创新社会管理、助推和谐丹棱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注重发挥基层老协的“三自作用”,把各项涉老优待政策、各项老龄工作目标任务真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一位老人。丹棱县优化整合资源,依托敬老院和福利院,建立了区域化养老服务中心4个,服务周边老人5000余人;并率先在全省探索创新“民办公助”方式建立了城南、白塔两个老年日间服务中心,成功创建为“省级社会养老服务示范社区”,开设了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娱活动、维护权益等5个服务项目。探索“互助养老”方式,在有条件的村建立养老服务中心,2013年计划建设10个,现已建成杨场镇狮子村养老服务中心。

充分发挥基层老协执行政策的监督作用,协助村(社区)两委落实各项优待政策,将高龄生活补贴落实到每一位高龄老人,将新农保、新农合政策落实到每一位老人。

开展老年维权工作,充分发挥人民大调解作用,保障老人合法权益,组织老年人学习法律法规,主动参与赡养纠纷调解,做到涉老纠纷调解不出村(社区),全县近10年无一起涉老纠纷案件,这是人民大调解工作中的一个亮点。

积极协助村两委做好新村建设、环境综合治理、移风易俗等工作,丹棱镇龙鹄村老协协助村两委认真搞好全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省政府以龙鹄模式在全省推广;杨场镇狮子村老协协助村两委建设公益性公墓见成效,老年人逝世都自觉火葬,既解决了该村人多地少的问题,又形成了简朴、节俭办丧事良好风尚。

尽职尽责,关爱空巢、困难老人。乡镇老协协助村(社区)两委依托敬老院以及村上为老服务设施,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区域化养老服务。如在城市社区建立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城南社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民办公助形式受到省市各级领导认同;仁美镇雄义村老协对该会200余名老人实施定期不定期走访制度,随时掌握老人困难情况,给予及时的关心帮助,该村敬老、爱老、助老蔚然成风。

充分发挥先进群众文化示范带动作用,该县老年大学腰鼓队、军乐队经常参加节目庆祝及各项庆典活动,增添了节日喜庆色彩,城镇广场、旅游环线随时随处可见老年骑游队、舞蹈队健身身影。在全县“大雅新农民,快乐新农村”活动中,基层老协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每年开展广场活动100余期。张场镇老协自编自演的舞蹈《茶山情歌》登上了“2012年中国快乐健康乡村游”的开幕式舞台,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

丹棱为老人撑起了一篇幸福快乐的艳阳天,这里的老龄事业走在了全省前列,模范典型的示范作用是无穷的,通过这次全省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推进会,丹棱模式得到大力宣传,我们也相信,各地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学习丹棱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定会将全省的老龄事业推向新的明天。

 

【点击】

 

小地方有大作为

狮子村老协全力争先进

 

丹棱县杨场镇狮子村位于丹棱县城西南1.2公里处,在这里,60岁以上老年人448人,占总人口的19.9%。其中65岁以上185人,80岁至89岁以上37人,9099岁以上4人,狮子村两委长期高度重视老龄工作,率领当地基层老协创新思维、务实求真,把狮子村打造成了老人安享晚年的世外桃源。据悉,狮子村老年人加入老年人协会比例达到了95%。高度发展的老龄事业让狮子村成为全省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推进会上的亮点。

 

组织健全 活动丰富

该村老协自1993年成立以来,实行了老协、老体协、关工委一套班子、三个牌子。全村建立2支由老、中青人员组成的文艺组,参加人员达40多人。该村的老年学校已有学员80余人,每月授课一次,并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狮子村现有老年人活动场地2个,在新村规划时将老年人活动阵地纳入总体规划。全村现拥有老协办公室、老年人图书阅览室、老年学校培训室、老年人棋牌活动室、老年人休息室等活动场地455平方米,可供400多位老年人同时开展活动。

每年重阳节、春节该村村支两委都会为老年人开展庆节活动。村上要为老年人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和举办“坝坝宴”,由村支两委领导带头向老年人敬酒祝贺。同时每年“重阳节”期间,村两委都要表彰“敬亲敬老”先进个人和“五好”会员。多年来从不间断为80岁以上老人开展集体祝寿活动,全村60岁以上老人都享受了新农保和新农合,80岁以上老年人过世都免除了基本丧葬费用,80岁以上的享受了县政府的高龄生活补贴。

 

发挥余热  老有所为

狮子村老协的成员们个个都很积极,都不服老,一心想为村里发展做贡献。

为经济建设献计献策。全村有各类水果4600多亩,70%都由老年人进行管理,这些老同志为全村经济发展起好了带头作用。如3组原老支书汪克树,种植果树30多亩,年收入10多万元;5组老党员严治明与妻子在家养猪,年出栏100多头;3组胡永方种果树20多亩。

促进家庭和谐出大力。凡有老年人家庭发生纠纷,老协的同志总是主动出面调解。如3组陈春枝家庭不和,经过老协调解,现在家庭和睦了。全村形成了养老、敬老、助老的良好风气,无一例赡养纠纷上访。

发挥低龄老人作用,关爱高龄、空巢老人。关爱、关心高龄、空巢老人是村协义不容辞的责任,村委和老协将低龄老人规划为小组,帮助高龄、空巢老人,并能够做到责任落实,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8·19”洪灾、芦山“4·20”强烈地震后,各组第一时间奔赴到高龄、空巢老人家中查看灾情,帮助解决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困难,为高龄、空巢老人办好事、办实事。

开展移风易俗,老协会员率先带头。充分发挥老年组织作用,大力推进殡葬工作,村民去世后一律实行火化,且火化后不得二次装馆、修山造坟,为此村委报请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在丹棱县新建了第一个村级公益性公墓,对本村80岁以上老人逝世后都给予了优惠(其中80岁以上老人优惠20%90岁以上优惠30%100岁以上老人全免)。村民和丧者家属十分满意,既节约土地又节约经费。

 

树立典型 关爱弱势

雄义村老协勤做善为

 

丹棱县仁美镇雄义村老协于1996年成立,十多年来,他们积极宣传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发展老人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向着实现"六个老有"的目标,开展为老人服务,构建和谐雄义。

 

评选典型  勤做善事

2007年开始,雄义村老协一年一度评选孝敬老人的先进人物,如孝子模范、孝媳妇、孝女婿,先由组里评选推荐,村里审查核实,整理先进事迹,拍摄照片,在村办公室设光荣台,在重阳节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先进事迹,进行表彰,披红戴花、发奖。一年评选一次,每次46人,连续5年,先后已评选24人。榜样是身边的标尺,力量无穷无尽,一个典型影响一片,带动一群,几年来该村逐步形成了一个"孝敬老人光荣,不孝敬老人耻辱的荣辱观",孝老、养老成为一种风尚。经过多年的努力,村里尊老、养老良好民风已形成,老人过得愉快,家庭已和睦,化解了不少矛盾纠纷,提升了老年人幸福指数,让雄义村的老人青春永驻。

 

关爱弱势 做好帮扶

关爱老年人中的弱势群体,是基础老协服务的重中之重,这部分人包括高龄、特困、孤独、残疾,雄义村的做法是,摸清、排出名单,针对不同困难,落实人员协助家人和村上给予具体的帮助,凡80岁以上,生活自理有困难者,首先解决跟谁同住同吃的问题,一般不再单独吃住,生活不能自理的,要落实陪同的责任人。其次还要解决精神空虚,生活孤独,长期患病者,要有人侍候,有人陪同。对农村的酒宴,家中老人不能出席时,饮食要特别照顾,居民老协组长,及时了解,反映问题,帮助解决,凡是逢年过节、冬季,都会组织看望、慰问这批老人,生病住院时,必去看望。村里的高龄老人过生日,老协总是同宣传队一起前去祝贺,雄义村的老人精神充实,活得自信、自豪。(本报记者 王明月)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