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共唱同心曲 争创双拥三连冠
2013/8/5
—— 雅安市名山区双拥工作纪实
名山区委书记王涛、区长杨晓勇等领导在驻名部队慰问考察
名山区庆祝建军86周年军地座谈会
名山区委、区政府领导参加军事日活动
领导慰问抗震救灾民兵韩正权一家三代五口
名山区召开双拥模范区创建工作会
军粮供应点
军地合署办公
抗洪抢险,救助被困群众
雅安市名山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从古至今为内地通往西藏、云南的交通咽喉,具有突出的军事地理战略位置。今天,该区内驻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名山区人民武装部、78542部队、雅安预备役团第二营、武警雅安支队名山中队、第二大队、第五中队,消防中队等7个军事单位。自2003年开始,名山区已成功创建全省第8届、第9届省级双拥模范区,2009年又瞄准第10届省级双拥模范区的目标进军,力争实现三连冠!
加强领导健全网络
2009年,四川省新一轮创建双拥模范城(县、区)的号角吹响,名山区委、区政府及时调整完善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区委副书记、政府副区长、驻名部队等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宣传、教育、民政、卫生、人事劳动、驻名部队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区人武部还安排1名政工干事长期坚持与区双拥办合署办公。6个省、市驻名山的单位和全区20个乡镇、30个区级机关单位,均成立了双拥领导小组;192个村、17个社区居委会建立了拥军优属服务组织;驻名山各部队机关成立了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基层连、排、班建立16个学雷锋便民服务小组。全区基层双拥组织健全率100%,共有专(兼)职双拥工作人员284名。
健全的工作机构,完善的管理和服务网络体系,推动了该区新时期双拥的“三化”制度:坚持节日走访与平时活动相结合的规范化;各项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符合当地实际、军民广泛参与的常态化;群众性双拥服务组织责任明确、各项制度健全、定期检查评比的制度化。
宣传活动氛围浓厚
该区采取国防教育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基层,双拥宣传上报纸、上电视、上专栏,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双拥氛围。
4年来,区级领导干部每年至少要参与军事日活动一次至三次,带头接受国防教育;全区中小学生均按国家规定的要求开设国防教育课,共有15000余名中学生接受过一次为期1周的军事训练;采写双拥工作新闻报道稿件和信息2200篇,有210篇被区级以上党委政府信息和主流媒体采用;名山电视台播放双拥专题节目150余次,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58部;举办军地联欢文艺晚会16场次、军民篮球比赛32场次;开办板报、专栏256期;摄制电视专题片2部;投资10多万元,新建了3米高、3米长的双拥标志牌6个;
每年“八·一”、春节期间,该区集中慰问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共计150余万元;组织开展大型“八一”军民联欢晚会5台;投入资金近1200余万元完成了名山区烈士陵园、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两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的改造重建;每年清明、“六·一”,组织开展大型“祭扫烈士墓”活动,先后有10余万人祭拜先烈;将《国防教育法》、《兵役法》、《国防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纳入全民普法教育计划,并以学习考试、知识竞赛、专题演讲等形式加以推动;全区对在部队荣立一、二、三等功的现役军人及其家属予以重奖,标准分别为10000元、5000元、3000元,对优秀士兵也予以200元奖励,共有168名现役军人及家属得奖。
军民共建成果瞩目
名山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先后出台了《名山区拥军优属若干规定》、《中共名山区委办公室 名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名山区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区(第十届)工作方案的通知》、《名山区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选标准》、《双拥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等制度。
全区207个村(居)委会把拥军优属工作列入了村规民约,24个军警民共建点均签订了《共建协议书》,还逐步完善了9项双拥工作制度:领导调离交接制度、军地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党政军领导议军会议制度、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制度、领导联系共建点制度、评比表彰制度、党政领导参加军事生活制度、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联系部队制度等。4年来,由区人武部牵头,先后召开议军会议10次,区级班子成员带队走访慰问部队官兵60余次;走访慰问军烈属、伤残军人780余人次。目前,全区有军地双方共建对子24个,军民共建文明乡(镇)、军民共建文明村、军民共建文明小区、军民共建学校;军民共建卫生城、卫生街,特别是军民共建川藏路、高速路是一个亮点。黑竹镇先后被评为省级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军地联手共同发展
名山区委、区政府把支持部队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千方百计为驻地部队排忧解难:
在机构改革、企业改制带来就业压力的情况下,安置了随军家属就业13人,部队官兵子女入学入托100%。同时,旅游、医疗、交通、粮食等窗口行业设立现役军人、残疾军人优先、优惠服务窗口36个,粮食部门坚持以优质的粮油、食品保证供应部队。
该区委、区政府拿出城市规划区内的“黄金口岸”地段8亩(旁边商业土地出让金达600多万每亩),支持人武部重新选址建设,仅此一项区财政即少收入资金五千万元。同时,区财政又补助200多万元修建人武部办公大楼,改造了硬件设施,完成了现代作战指挥系统改造升级,改造了民兵武器仓库,修建了民兵应急分队战备物资库,改造和维修了国防动员设施设备;还划拨出价值3000余万元的15亩土地、投资200余万元,支持武警区中队新建营房、训练场地和完善中队硬件设施。投资667.5万元,为消防队配置了先进的消防装备;区政府还牵头为78542部队解决建房、生产、训练、排污用地。
中国电信名山分公司为78542部队投资5万余元,完成卡式电话进班组,方便官兵通信;为名山区人武部完成办公大楼搬迁,投资10万余元实现全光网络建设,搭建数据通信平台,提升军事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能力;利用中国电信3G网络优势,为驻军官兵积极推进移动互联网建设;坚持每年八一建军节对驻军的慰问联谊,坚持开展对企业内部复退转军人的节日慰问工作,每年到成都慰问看望离退休的老革命军人。
该县的民政、科技、文化和信用联社等单位为驻名部队、退役回乡士兵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1600余人次;向军营图书室赠送科普书籍2000余册、文化用品150余件。两用人才开发使用率90.7%。其中:有25人被选拔为乡镇干部,20人被选拔为村(社区)干部,有580人被选拔为组干部,有170人成为民营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军人物。
社会各界积极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全区各级相继投入资金480万元,实施“安居工程”,帮助8400户住房特别困难优抚对象,拆旧建新住房7263间;投入资金320万元,为2960名优抚对象解决治病困难。
驻名部队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积极开展拥政爱民活动。长期以来,区人武部、78542部队、武警名山区中队、武警五中队先后组织民兵和部队预备役官兵参加抢险救灾10000余人次,抢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5000余万元。今年“4·20”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解放军78542部队和武警二大队、武警区中队、武警五中队、消防中队、人武部、民兵预备役等迅速出动救援,累计出动人员4600余人次、车辆870余台次;搜救出人员51人、协助转移(救治)伤病员156人、搭建救灾帐篷和临时住所4000余处、装卸物资4800余吨、运送物资1300余吨、转移粮食120余吨、排危排险5700余间(处)、搬运家具13000余件、收割油菜320余亩、填埋死亡家畜家禽3290余头(只)。
落实政策固我长城
日前,该区现有享受抚恤、定补、优待金的优抚对象3142人,其中:革命伤残军人、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94人,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62人,在乡老复员军人986人,参战(参试)人员719人,60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军人772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409人。长期以来,该区切实按照国家、社会、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始终坚持把做好上述对象的工作作为双拥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建立健全重点优抚对象的登记、核实、注销等制度,做到册上有名,家底清楚。
严格按照政策标准为重点优抚对象落实待遇。在乡老复员军人的定期生活补助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7020元;烈属定期抚恤金城镇每人每年按12050元、农村每人每年按6930元兑现;城镇因公牺牲军人遗属定期抚恤金城镇每人每年按10340元、农村每人每年按6620元兑现;病故军人遗属定期抚恤金城镇每人每年按9730元、农村每人每年按6340元兑现;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生活补助每人每年按3780元兑现;参战(参试)人员每人每年按3420元兑现,残疾军人严格按照现行优抚政策标准发给残疾抚恤金。
从2002年起,建立了优抚对象生活补助自然增长机制,让优抚对象的生活补助标准与该区群众生活水平同步提高;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与当地人均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目前,城镇和农村义务兵家属为每户每年7708元。
把烈属优待金标准定为每人每年600元,优待面达100%;六级以上残疾军人医疗得到全面保障,其他优抚对象看病、治病享受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优先、优惠、减免政策,共为2387名优抚对象出资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凡享受优待、抚恤定补金的优抚对象均建立了个人帐户,由银行代发,减少中间环节,确保优抚对象按时领取经费。
该区高度重视涉军维稳,采取加强宣传、全面排查、重点监控等稳控措施,同时畅通诉求渠道,及时落实政策,切实为部份困难优抚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将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了社会稳定。
坚持把征兵和安置退伍军人作为政治任务来落实,该区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严格把关、确保质量、力争全优”输送优质兵源489名。该区多年无一例责任退兵,区人武部先后被省、市评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最近五年,共接收安置转业军官8人,安置转业、复员和退伍军人603人,支出安置经费1579万元。
4个春秋,名山人励精图治、风雨兼程,将双拥工作推进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新境界!
(图片由名山县民政局提供)(本报记者 陈锡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