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固本抓建设 增添举措抓落实
2013/10/14
为认真总结、交流、督查县(区)民生工程工作,进一步理清思路,解决目标任务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工作方式方法问题,确保全面完成民生工程工作任务,宜宾市兴文县按照省市对残疾人工作的全新要求,针对残疾人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显著增加、工作要求日益严格的新形势,立足实际、强基固本、狠抓落实,全面推动残疾人民生工程建设。截止目前,该县涉及的7项残疾人民生工程顺利推进,总体进展良好。城乡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解困、为贫困残疾人适配亟需的基本辅助器具、“阳光家园”居家托养智力、精神和重残残疾人、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实施无保障改造、救助贫困家庭重度听力残疾儿童等6个项目已全面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救助贫困家庭脑瘫儿童项目已完成目标任务的85%以上,已下达目标全面达到时序进度要求。
抓载体建设,打造服务平台
兴文县高度重视县级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建设工作,将残疾人康复中心这一残疾人工作的重要载体作为关注民生的实事,积极主动对上争取协调,目前已争取到国家发改委项目资金240万元,省残联项目资金60万元。通过前期的选址、规划、设计、招标,县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体工程于2013年4月12日破土动工,工程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项目占地54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732.08平方米,主体工程建设计划于2013年12月底前竣工。县残疾人康复中心配备康复训练、阳光家园托养服务、辅具适配、就业培训、聋儿听力言语训练、文体活动、一站式服务大厅等功能,中心建成后将免费对残疾人开放,届时全县残疾人就能享受到更多更好更有针对性的康复服务。
抓“量服”工作,强化组织保障
本着抓基础、促服务、抓巩固、促提高的工作思路,兴文县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通过积极协商,兴文县残联与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共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撑。县残联主动深入全县各乡镇、村(社区),指导乡镇、村(社区)开好残疾人代表大会,建立健全乡镇残联、村(社区)残协,督促乡镇、村(社区)落实人员、办公场所、公开服务项目程序。该县还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开发了一批针对残联系统的公益性岗位,有效解决了基层残联工作重、人手不足的困难。同时,兴文县进一步加大了对基层残联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除不定期组织乡镇残联干事进行业务培训学习,依托残联工作QQ群,定期通报各乡镇的工作推进情况外,县残联还专门组织乡镇分管领导、镇“量服”办和社区工作人员赴德阳绵竹市、成都郫县学习考察“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工作先进经验。
抓保金征收,加大民生投入
兴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民生工程,采取多项举措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有力地保障了残疾人民生工程的全面推进。承诺配套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资金700万元,确保中心如期竣工投入使用;在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较去年同期增长200%,为残疾人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县财政及时足额划拨全年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保障残疾人工作顺利开展。
抓宣传工作,营造浓厚氛围
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残疾人民生工程和“量服”工作,结合“爱耳日”、全国助残日活动,进一步加大了扶残助残宣传力度,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文化活动,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残疾人事业中来,营造了全社会扶残助残关爱残疾人的浓厚氛围。“爱耳日”当天,为老人进行听力检测、助听器验配,对符合条件的老人配发了耳背式助听器。现场为残疾老人办理残疾证,为残疾老人送上轮椅、坐便椅、手杖、腋拐、盲杖。4月,多部门联合开展了关爱残疾儿童义演义捐义卖活动,活动共募集资金49571元,现场义卖书画、手工作品资金10020元,为特教学校35名学生‘圆梦’募集资金10500元。全国助残日期间,举办盲人定向行走培训,来自部分乡镇15名盲人代表、8名盲人家属、5名残联专干参加了培训。深入村组农户,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了解他们生产生活情况,为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提供上门服务,并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送去轮椅、腋拐、手杖、盲杖、坐便椅等辅具。
抓督促检查,确保目标完成
在县残联职工中推行分片包干、对口联系机制,加强政策指导与协调,把残疾人民生工程纳入对乡镇的残疾人工作年终目标考核和残联专干的绩效考核,确保残疾人民生工程优质高效全面完成;加强指导和督查。县残联要求2013年县残联班子成员随机深入到100户残疾人家庭,一般干部深入到60户残疾人家庭,指导和检查残疾人民生工程的落实情况,每个残疾人家庭的督查情况都要填写指导督查情况表,由指导督查人员和服务对象签名后录入到“量服”平台中,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
兴文县按照省市对残疾人工作的全新要求,依法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不断健全残疾人工作机制,大力倡导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使残疾人的各项权益保障得到显著改善,广大残疾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本报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