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四版 >> 正文

唱响人道曲 共筑中国梦

2014/2/17

——记阆中市残疾人联合会

  2013年阆中市残联坚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领残疾人事业发展大局,围绕省、市残联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目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心,以科学发展残疾人事业为主题,以“量服”工作为途径,以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为目的,以履行“代表、服务、管理”为职能,以建设一个求真务实、高效廉洁的阆中残联为导向,以“创新发展,圆梦残疾人”为动力,全面发展阆中残疾人事业。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成功地创建了“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市”,被中国残联授予2013年度“两刊”“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全省肢协六届二次全委会及市(州)肢协主席会在阆中市隆重召开。

  突主题

  狠抓“量服”重心

  阆中市残联在发展残疾人事业中,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围绕“十二五”规划,科学制定年度计划。2013年初,阆中市召开全市残疾人事业工作会和“量服”工作会议。深入总结上年工作,科学制定当年工作计划,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确保科学发展。年中,以“量服”工作为途径,深入基层,走入残疾人家中,开展调研,梳理工作中的难点,解决工作中的疑点,关注工作中的热点,明确工作中的重点,制定工作计划,强化指导督查,付诸实际行动,见诸工作成效。年末,对各项工作从安排到实施结果,并通过“量服”平台查阅、实地座谈等形式搞好年度总结,做出科学判断。对残疾人反映意见较大的工作,重新研究,对残疾人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坚决整改到位。

  弘人道

  在全社会营造助残氛围

  针对残疾人工作的特殊性、社会认识的偏见性、残疾人本能的自卑感。阆中市残联从三个方面着手弘扬人道,营造助残氛围。

  文化传播。2013年,阆中市残联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宣传,文化发展大局,抓住各种机遇,创造各种载体,跟踪各种活动,宣传各种典型,运用各种渠道,联合各种力量,精心组织策划残疾人艺术周活动,使残疾人事业的支持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社会理解度、关注度和参与度显著提升。

  理念引导。工作理念决定工作思路,具有导向作用。阆中市残联十分重视理念的构建与运用,提出“残建共融、共奔小康”的工作理念,把残疾人工作提升到了理性的高度加以诠释。通过新闻媒体、公益活动、宣传栏、展示板、信息网络等手段和渠道广泛宣传,培育了良好的社会舆论助残氛围。

  爱心助残。残疾人是“鱼”,社会各界就是“水”。2013年市残联、市住建局、市人社局联合向全市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发出“牵手残疾人,奉献一片爱”的倡议书,实现了按比例安置残疾人210人,38名走上了城管岗位,93名残疾人住上了廉租房,813名贫困残疾学生得到了救助,213名困难残疾职工得到了帮助,1938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得到了温暖万家行关爱。

  夯基石

  在工作常态中深化效果

  巩固组织建设。阆中市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框架规范形成,市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由28个调整为33个单位组成,调整的领导均为各部门正职,成为“一把手”工程。5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残联,实现了10专职、40个兼职理事长和专职残联干事。阆中市498个村(社区)残协得到了规范化建设,招聘了残协专员,残疾人工作网络逐步健全。

  为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职工效率意识,树立全新的“代表、服务、管理”新型残联新形象,从制度上寻求效能建设突破口。从“严管理、促公开、抓执行”三个方面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制定了《市残联工作职责暨人员配置方案》,明确职责,规范行为,做到文明用语,礼仪待人,服饰得体,热情周到,办事效率高,深得广大残疾人朋友的好评。

  创亮点

  谋求残疾人事业均衡发展

  阆中市残联在省、市残联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强力创新“三个亮点”,实现了“三个活跃”。

  创新全国残疾人文体建设示范市亮点。作为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市,阆中市以“四个坚持”入手,促进“四个到位”,即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创建示范市纳入文化强化建设,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到位;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项目带动,长效管理,形成长效管理,加强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残疾人在残疾人组织中更加活跃。

  创新志愿助残试点市亮点。作为南充市开展志愿助残试点市,阆中市充分整合社会优势资源,广泛调动社会扶残助残的正能量,掀起全社会志愿助残的热潮,3271名残疾人得到了志愿者服务。实现了残疾人组织在基层更加活跃。

  创新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亮点。成立了阆中市残疾人体育协会,培育了一大批体育人才。2013年成功地举办了阆中市首届残运会,组织参加了南充市第四届残运会,取得了28金、12银、13铜和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阆中市谢红宇、赵京两名特奥运动员参加了首届亚太特奥运动会,取得了田径项目金牌1枚。实现了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在社会上更加活跃。

  建平台

  筑就残疾人梦想

  阆中市残联把关爱残疾人当作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共奔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着力打造“四个平台”,采取“四扶”措施,竭力为残疾人排忧解难,构筑了一道残疾人安居乐业的“保障网”。

  构建康复平台,在市中医院建立了残疾人康复中心,在市迎恩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残疾人康复服务站,落实残疾人康复政策和措施;构建培训平台,以残疾人技能培训中心为依托,充分利用社会培训机构资源,举办残疾人电脑操作、服装与缝纫、家电维修、盲人按摩、种养殖业等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有效地解决了残疾人技术缺乏的问题;构建帮扶平台,阆中市乡镇、村(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达到“五有”标准,即有完善的组织机构、有章程、有阵地、有残疾人基本情况和贫困状况分类台帐、有活动记录;构建保障平台,让残疾人无忧无虑。阆中市残联以加强“两个体系”建设为抓手,实施社会保障工程;构建服务平台,以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为抓手,采取入户调研,与残疾人“话梦”、心贴心帮残疾人“解梦”、实打实为残疾人“圆梦”,量身制定帮扶和发展方案,为32121名残疾人提供了86168项次服务,实现了5512名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取得了“安置一人,救助一家,影响一片”的效果。

  (王大珲 本报记者 何朝雄)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