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四版 >> 正文

情牵桑榆霞满天

2014/7/21

——记蓬安县正源镇敬老院院长陈道吉

陈道吉正在仔细为五保老人何元林修剪指甲

绿色环抱中的蓬安县正源镇敬老院

  初见年逾花甲的陈道吉,脸上已显露些许皱纹,头上已密布斑驳银发,目光里时时释放着慈善、亲和之光。正是这样一位普通老人,将远离城区的正源镇敬老院,建设成了省二级敬老院,获得“四川省敬老院文明号”称号,连续两年被蓬安县政府表彰为“十佳敬老院长”。他退而不休,发挥余热,谱写了一曲“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感人乐章。

  重党性,选择敬老之途

  陈道吉生于1953年2月,现年61周岁,初中文化,1971年11月入伍,1973年7月入党,1978年4月退伍回乡,后当过镇小学代课教师,聘过农经员,任过农经站长,在不同岗位均作出过非凡成绩。2003年因机构改革,农经站解体,随后他到了成都一家公司从事管理工作,年薪达4万元之多。随着年龄增长,加之思乡心切,他放弃了在外的优厚待遇,于2012年初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正源镇,与家人同享天伦之乐。

  当时,镇上投资新建的2300平方米敬老院即将落成,正在苦苦寻找一位懂经济、善管理、热心敬老事业的人选。他的回归,镇上的领导眼前一亮:他不正是最合适的人选么?于是镇领导动员他应聘敬老院院长一职。听到这个消息,他陷入了两难之中:回到家乡,与家人一道安享晚年,心想一旦当上敬老院院长,就无法清闲自在了,成天将面对老弱病残,油盐酱醋,既牵肠挂肚,又劳心费神,干不好还会辜负组织的期望,基于这些因素,他的思想一度有些未通。但多年党的教育使他清醒认识到:自己是名共产党员,讲党性、讲党纪,是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他最终选择了服从。同年7月初,他开始步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敬老院入驻前的各项筹备,从此踏上了敬老事业的征程。

  重管理,推进院务规范

  2012年7月28日是敬老院入驻的吉日,也是他走马上任之时。从那时起,他始终把敬老院管理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不懈,从不怠慢。鉴于敬老院是个特殊家庭,成员都是孤老病弱,来自不同居住环境、不同生活习性,个体素质千差万别等实际,他调整好工作思路,从敬老院的日常管理抓起,促进了院务工作日趋规范。

  每到月底30日这天,他都要从报刊、杂志、文摘中精选一些适合老人层面的学习资料,组织全院老人集中学习,让他们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知晓党的中心任务、政治时事,以此提高院民爱党、爱国的情怀,增强院民感恩、谢恩的意识。同时,向院民通报院里当月生产、生活、卫生、安全等工作情况,并开展评选优秀院民例行活动,进一步凝聚了院内的人心。

  为调动院民以院为家的激情,他组织建立了生产、生活、卫生、监督等小组,在生产方面,将院内的20多亩土地交给了有一定劳动能力的院民来耕种,鼓励老人种菜、养猪、养鸡、养羊,对出产的菜类、肉类、蛋类,概由伙食团按市场价格收回,并按院内确定的集体、个人分配比例兑现分红,有效调动了院民参与生产的积极性。在生活方面,他组织院民推选出李俊涛、陈乾发等人负责安排老人的膳食,保证老人每天一个蛋、四两肉,科学安排好了老人的一日三餐,使老人在这里过上了较为殷实的生活。在卫生方面,他督促每天一小扫除,一周一大扫除,始终保持室外环卫优良,树木成荫,室内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整洁;他坚持月末进行一次大检查,开展卫生评比,让老人逐渐养成了人人爱清洁、个个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在监管方面,他确定了三名院民代表,一人负责购物,一人负责运物,一人负责验收,每月定期向院民公示当月购物情况、生活开支情况,主动接受院民共同监督,处处显现出桑榆晚年的美好……

  重奉献,建立深情厚谊

  当敬老院长不是图享受,更不是要索取,而是一心为老人服务,默默为老人奉献。两年来,他始终秉持服务老人理念,将关心、照顾、服务好五保老人作为己之大任,时刻惦记他们的衣食冷暖,处处不忘他们的困难疾苦。

  去年3月的一天,院民宋代学半边头部得了疱疹,又痒又痛,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成天在室内哭啼,侄儿听到消息迅速赶到敬老院探望,见状摇头就走,更增添了他心理上的许多悲伤。为此,他一方面开导宋代学:你是敬老院的院民,我们敬老院有责任、有义务关心你,帮助你,要树起好好生活的信心;另一方面亲自护送他到镇卫生院医治,并落实了一名院民负责护理,通过一段时间吃药、打针、输液,治好了老人的疱疹,宋代学逢人便说是陈院长帮他摆脱了病痛。

  院民陈明清前些年患眼疾,因没及时医治导致双目失明。由于行走不便,影响到自理能力,去年下年到县医院医治的想法极为迫切。他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将老人送到县医院检查,并为其做了手术,经过半个月的精心医护,老人的双眼终于重见光明。老人感慨万分地说:“若不是陈院长的真心帮助,我的双眼还处在黑暗中,不知给敬老院还会增添好多累赘哟!”

  五保老人陈道武入院前,长期在县城流浪,行乞时间达20多年,养成了不理头、不洗脸、不洗脚、不换衣等恶习。入驻敬老院后,他多次与老人交心谈心,不厌其烦地教育他讲清洁、爱卫生,最终使老人改变了不良生活习性,与其他老人融为了一体。

  两年来,全院有4位院民生病先后到医院治疗,他都买上水果前去慰问,开销的费用全掏的自己腰包,未向院里报销一分钱;他动员子女将多余的衣服、鞋子捐献给敬老院,先后两次捐衣8件、捐鞋5双,送给了张帮富、姚国安、苏代芳等院民;去年和今年春节,侄女给他拜年,送的两件牛奶、两袋茶叶,他将这些礼品转手献给了陈明清、何元明、陈明富等老人受用;今年5月初,他见院民有较长一段时间未吃上水果了,抽时间回到家中,将窖藏仅有的60多斤广柑背到敬老院,分发给了所有院民,老人们为此感恩不尽;院民李先厚、张运生听力很差,他叫儿子在网上无偿为他们各购买了一个助听器,帮助院民解除了心头之患。

  他担任院长时间虽然不长,但所做的一些好事、实事,深深打动了每位院民的心,院民对他亲力亲为的滴水之恩,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院内一有煮好吃的,凡见他迟迟未到,院民都像在家里等待亲人一样,翘首盼望耐心等待,如遇他在外办事不能与院民一道就餐,院民都要为他盛上一大碗留着,生怕他吃不到嘴。他与院民这般相融相通的情感,着实令人感叹不已。

  重发展,实现幸福乐园

  为充分发挥敬老院的土地优势,调动院民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在发展种养业、增强院办经济上,他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如院里购的种子、化肥、鸡仔、猪仔,交由院民种养,在利益分配上实行四六分成,院里得四成,种养者得六成;如种养者自购,分配实行二八分成,院里得二成,种养者得八成,这样做既发挥了院民余热,又搞活了院办经济。全院年出槽肥猪6头,养羊8头,产柑桔2000斤,水稻1.1万斤,红苕1.3万斤,玉米1万斤,油菜2500斤、蔬菜8000斤,农副业折款达10万元。

  敬老院地处石牛村,巨正公路由此经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周边的群乐、巨龙、灯台乡镇过往群众较多,见敬老院住房好、设施好、环境好、发展好,院民快乐和谐,生活百般幸福,都竖起了大指拇,竞相传送,赞不绝口。

  敬老院由入驻之初18位院民,陆续增加到31人,目前又有40-50人向镇上申请,要求入驻敬老院。“敬老院像一块巨大的磁场,深深吸引着众多孤寡老人到这所乐园颐养天年”,孤寡老人何元明动情地说。

  现在的陈道吉,依然每天忙碌在老人中,问起他为什么放着清福不享却整天忙碌时,他乐呵呵地说:“老人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桑榆未晚情似火,甘洒余晖献余热。”(唐道禄)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