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革命传统的光芒照亮务实创新之路
2015/3/9
——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医院)发展纪实
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医院)是全国一流、西部第一的优抚医院,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文明优抚事业单位”;是全国规模最大,伤残军人在院集中休养人数最多最集中的优抚医院。
该院始建于1951年,系四川省民政厅直属优抚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各个战争时期及国防建设中负伤致残的一至四级残疾军人住院、康复、休养服务,同时对全省重点优抚对象开展巡回医疗服务,并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现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国家二级综合医院。该院建院以来先后获得“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民政系统文明窗口示范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四川省文明单位”“成都市诚信示范医院”“四川省民政系统抗震救灾先进单位”“成都市文明单位”“成都市文明单位标兵”“成都市园林式单位”“成都市模范职工之家”“成都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在省民政厅的正确领导下,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医院)领导班子围绕办院方针,以保稳定、促发展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带领全院职工团结奋斗、务实工作,单位的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抓党建
组织力量不放松
在民政厅党组正确领导下,该院以抓党建不断促进班子的自身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一是抓学习型、创新型班子建设。该院党委中心组除每月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外,还利用院务会召开中心组扩大会议,通过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水平和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通过学习,纯洁党性,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注重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每月定期召开院务会,总结、布置工作,召开院长办公会研究确定重大事项。三是深入持久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该院领导定期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听取意见,并进行现场办公,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通过群教活动,班子的民主风气更加浓厚,“四风”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制度建设更趋完善。
该院班子在加强自身建设同时,突出党的核心领导作用,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以抓廉政为重点,不断净化党员干部队伍,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同时注重党员队伍的发展,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发展党员,近年来,包括多名伤残军人在内积极加入中共党员,目前全院党员人数已达254人,是民政厅直属事业单位中最大的一个基层党组织。
重服务
优抚医疗显实效
该院依据国家优抚政策,在新形势下以提升服务国防、服务军队、服务公益、服务社会为目标,找准优抚医院定位,确定优抚医院的职能。
为集中供养优抚对象,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生活保障,该院针对在院伤残军人的残情特点,实施科学有效的医学治疗,提高伤残军人的生活质量。同时合理高效利用优抚医疗资源,为全省其他6万多名重点优抚对象提供巡回医疗服务,逐步建立起优抚对象医疗健康档案,提升优抚对象医疗服务保障水平。近两年,该院先后组织巡回医疗队前往甘孜、雅安等地20多个区县开展巡回医疗活动。累计为5000多名优抚对象提供诊疗服务,捐赠药品价值近130余万元。在做好优抚对象服务工作的基础上,该院积极履行医疗机构职责,发挥自身医疗专业特长,每年为社会提供20万人次门诊、1万余人次住院、3000多台次手术的优质医疗服务,对外医疗床位使用率92%。
展精神
革命传统大传承
该院注重发扬优良传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建设,重视发挥优抚对象在光荣革命传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伤残军人是战场上的勇士,生活中的强者。负伤后,他们克服伤残带来的困难,通过力所能及的工作继续发挥余热。
贡献力量促和谐发展。伤残军人在休养中继续发挥军人优秀品质,自觉遵守院规、院纪,顾全大局,积极支持院内工作的开展。同时在休养中,努力争当先进,互帮互学,主动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去年,参加过上甘岭战斗的78岁伤残军人陈富君等多名伤残军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休养中,伤残军人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积极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有益活动,如一级伤残军人周全第常年为来院参观者表演抱笔书法,一级伤残军人张志成等制作的丝网花,作为单位礼物赠送给多位关心单位发展的爱心人士,获得广泛赞赏。伤残军人以院为家,关心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自觉维护单位的稳定。当工休之间或者伤残军人家庭之间产生矛盾、纠纷时,不少伤残军人主动协助休养区帮助疏导、化解矛盾。
弘扬革命传统,长期践行爱国主义教育。该院作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从50年代起即开展爱国主义教育。1958年,伤残军人课余演出队在全国巡回演出,在北京受到了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彭德怀、贺龙等元帅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赞扬。近年来,革命传统教育组通过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参观荣誉馆、观看反映伤残军人身残志坚的纪录片等形式,为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参观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伤残军人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革命精神,感染了无数参观者,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当前正在开展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转观念
护理模式再创新
该院现有在院伤残军人170人,国家专门为伤残军人修建了休养大楼,休养病房200间,床位使用率达到85%。在工作中,该院转变工作观念,探索构建新型护理模式。
因人而护。将全院伤残军人按照病情特点、个体、年龄等分为不同的护理等级,确定了1名需要特级护理的伤残军人,37名需要一级护理的伤残军人,95名需要三级护理的伤残军人,根据伤残军人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明确了护理要点。实施了80岁以上伤残军人特护制度,做到专人管理。四休养区主任钟初云,几十年如一日为特重残伤残军人服务,对所服务的每一名伤残军人的身体状况、护理要点、饮食禁忌、家庭情况等无一不知,被称为院里的“智能档案库”。
因需施护。通过大量的病历比对、数据收集对全院所有伤残军人的病情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具有相似病情,有“共性”护理需求的伤残军人进行分组管理,安排了专门的责任护理人员,确保护理措施的针对性和护理质量的有效性。根据特重残伤残军人的特殊护理需要,特别定制了40余张专用病床。
因势变护。根据伤残军人对护理服务的现实需要和护理改革的客观要求,进一步深化护理模式由“功能制”向“责任制”的转变,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实施护理人员分组制度,根据护理要求、病员特点等因素对伤残军人实施“点对点”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效率。完善了以往定时定点形式固定的服务方式,建立了预约服务新模式,通过对特殊病情的预约上门护理,不但满足了残疾军人“居家”护理的需求,也使医疗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安排。该院新型护理模式的建立,得到全院伤残军人的肯定,满意度达到95%以上。
练内功
发展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该院重视自身建设,强练内功,不断推动医院向前发展。一是通过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加强医院制度化建设。通过开展技术演练、学术讲座、外出进修、继续医学教育等形式,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持续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无重大医疗事故发生。二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在民政部和省民政厅的支持下,投入资金修建了医疗综合大楼,增添了DR、螺旋CT等大型医疗设备,使医院硬件设施再上新台阶。三是以“美丽荣院,和谐家园”为目标,打造医院优美环境。建立污水处理站,通过雨污分流治理院内河道;重视绿化,增加草坪近两万平方米;新建职工篮球场和群众健身活动场。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每年举办职工篮球赛、拔河比赛、摄影书画展以及文艺演出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优抚医院文化建设。
此外,该院还注重提高服务公益的能力。利用多年来在服务优抚对象过程中取得的康复医疗经验和护理经验,发展以临床医疗为基础、以康复医疗为特色的医护型养老机构,探索“医疗、康复、养老”综合服务模式。
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修养院、医院秉承革命传统精神,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伤残军人服务”的办院宗旨作为立院之本、发展之基,该院将持续发挥党委、政府为优抚对象提供供养服务的重要载体作用,服务国防和现代化建设的后备保障作用,积极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同时深入挖掘传统教育资源,不断创新教育活动载体,加强优抚文化建设,切实加强该院作为优抚事业单位能力建设。立足新起点,在务实创新的道路上奔向新跨越,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医院正翻开崭新的一页。(张露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