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地和谐 双拥情深
2015/5/18
2014年“八一”,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慰问95426部队
2015年春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慰问成都军区空军
2013年春节,成都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赵小维,副市长谢瑞武慰问武警警官学院
双拥篮球赛
这里是富于革命传统的历史名城,在历史上数次成为革命起义的中心。西晋末年是“成汉”国的都城。北宋初期王小波、李顺起义发动于青城,建政权于成都。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在这里建立了大西国。1911年辛亥秋这里的保路斗争,引起全川起义,成为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开路先锋,被孙中山誉为立下了辛亥革命的“第一功”。 这里风景如画,人杰地灵;这里军民融合,鱼水情深。这里就是在2011年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被称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在新一轮四川省(第十届)双拥模范城创建中,成都将双拥事业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吹响了“双拥”创建工作的冲锋号角。
着眼大局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把双拥工作与经济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同安排、同督办、同落实——这是成都市委、市政府一个长期做法。根据新形势要求,成都市及时调整、充实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部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机构健全,工作人员齐备,经费落实,各级各部门也相应建立健全拥军优属服务机构和双拥服务网络。凡是涉及双拥中的重大事件、重要问题,主要领导都亲自参与、亲自协调、亲自处理。全年的双拥工作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小结、年终有总结”,整个活动内容丰富扎实、措施具体仔细,从组织力量上给予了坚强保证。
坚持完善政策法规、运行机制。最近几年,成都市制定(修订)了《成都市拥军优属若干规定》等22个文件,实现了双拥工作由传统模式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转变,从政策法规上保障了双拥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制定完善了军政联席会议、定期走访、信息通报等各项制度,形成了军地互动、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运行机制,做到了“政府行为与社会行为结合起来,以情双拥与依法双拥结合起来,把双拥工作与评先创优结合起来”,定期检查总结,推进双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营造氛围 深入宣传双拥工作
营造双拥宣传氛围。坚持把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列入宣传、教育、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覆盖宣传。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为载体,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教育;运用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定期发布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信息。结合成都市各地的双拥特色亮点工作,抓好双拥文化产品创作和推广,注重培养和宣传双拥典型人物事迹。立足多个平台,营造宣传氛围。举办双拥晚会、知识竞赛、专题宣讲、文艺演出、图片展览、征文、联欢会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双拥创建氛围。
抓好教育基地建设。新建和修缮了彭州市、郫县、大邑县烈士陵园,目前全市共有烈士纪念设施22个。每年清明节或公祭日,党政军领导同志都亲自参加祭扫活动。把烈士纪念设施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各界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抓好典型宣传。2013年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173个双拥先进单位和172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同时注重宣扬他们的先进事迹,特别是对在抗震救灾和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中涌现出来的英雄壮举和感人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
支持地方 拥政爱民成果显著
人民利益重于泰山!各驻区部队、人武部、武警、消防时刻处于临战状态,做到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军人的身影。驻蓉部队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参与成都市改革发展,为成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积极参加抢险救灾任务,为成都抗击特大灾害、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四川“7·9”特大暴雨洪灾后,驻蓉士兵临危受命,第一时间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一路上,塌方的道路、倒塌的房屋、成片被毁的农田和被扭成麻花的电缆随处可见,官兵们手拉着手,趟着没过膝盖的淤泥艰难前行。经过官兵们日夜奋战,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降低了灾害损失。
大力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积极参与通信管道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反恐处突、维护稳定等任务。此外,还踊跃参与地方公益事业,积极参与 “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与村镇建立对口扶贫点,广泛开展科技助农、帮工、帮料、帮种、帮收等活动,为困难群众献出了人民子弟兵的深情厚意。
每一处最危险的地段,解放军的战旗飘扬、武警勇士的头盔闪亮、消防健儿的身影忙碌、人武部官兵不停奔忙……他们将鲜红的旗帜插在了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
服务部队 扎实开展拥军工作
一个事关国家安危的大事,必须花大力气、下狠功夫。成都市从构筑保障体系入手,全力维护军人、优抚对象权益,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该市建立起以职能部门为依托的“五大拥军优属工作体系”:宣传、文化、教育等部门为主的国防双拥教育体系;人社、民政等部门为主的优抚安置培训体系;财政、税务、工商、国土、住建等部门为主的基础建设服务体系;卫生、财政、人社、教育等部门为主的解决医疗难、就业难问题为主的医疗教育保障体系;粮食、商务等部门为主的供应保障体系。五大体系的建立,形成了立体的行业部门拥军优属格局。
全力打造特色拥军工程。发挥地方优势,开展以“育人才、帮技术、送知识、添设备”为内容的科技拥军;以深化“援建军营图书馆、共建学习型军营”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拥军;以帮助部队培训两用人才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拥军;以加强基层法律拥军服务网点建设,组织法律工作者进军营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拥军;以为退役军人和军人家属免费提供创业就业培训,协调退役军人和军人家属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拥军;以为部队探亲家属免费发放景区参观券为内容的旅游拥军;以社区及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为主体的社区和两新组织拥军。
大力支持部队军事建设。成都市委、市政府和各区(市)县尽力为部队分忧解难,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中兼顾部队需求,在部队重点军事工程建设上给予大力支持,在规划审批、土地征用、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近年来,为部队减免土地征用、基本建设、水电气设施增容等各种税费数十亿元,补贴部队用电、用水等生活费用。投资近亿元建设连接部队营区的道路,有效提升了驻蓉部队的应急机动作战能力。同时,为部队提供优质后勤保障。优先保障部队水、电、气的使用,建立了万亩军粮和蔬菜生产基地,为驻军部队提供优质的军粮服务和蔬菜供应。
维护军人、军属的权益,是该市上下努力的目标。优抚安置上实现了“七个落实”:全区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经费全部由金融机构打卡直发,每月按标准发放,从无拖欠现象发生;军烈属优待金落实实现了逐年提高;优抚对象的医疗政策全面落实;军队离退休干部的“两个待遇”全面落实;城镇退役士兵的自谋职业补助费和待分配期间的生活费全部兑现落实;涉及退役人员的各项优惠政策得到落实;随军无工作单位的干部家属生活补助费全部兑现落实。同时,该区的优待抚恤标准实现了“两个提高”,全区的优抚定补定抚标准年年提高,在乡复员军人生活补助费由2008年的月均263元提高到目前的628元,增加了2.39倍,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生活补助费由2008年月101元提高到目前的321元,增加了3.18倍,革命伤残军人的抚恤标准每年按15%-20%的幅度递增,其他重点优抚对象的补助标准均实现了翻番。
注重创新 军政军民关系融洽
务实创新是成都市双拥工作的一大亮点。为进一步做好双拥文化建设,该市积极探索广大军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军营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在文化活动中充分体现双拥内容,在文化发展中更好兼顾双拥要求。
成都市积极支持驻军建设,配合和保障部队完成训练演习、科研试验、抢险救灾等多样化军事任务,在交通、通信、场地、物资、电力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通过送知识、帮技能、添设备、育人才等方式,深入开展科技、文化、教育、法律和医疗拥军活动,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积极为部队输送有文化、有技术的高素质兵员,鼓励和支持大中专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军。围绕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要求,制定并落实优惠政策,加强后勤设施建设,夯实后勤保障基础,提升后勤服务水平,推动拥军工作再上新台阶。
同时,进一步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国防建设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不断完善与之相配合的地方政策、法规。坚持国家保障和社会优待相结合,落实优抚对象抚恤、补助、优待政策和优抚政务公开等制度。
驻蓉部队也充分发挥优势,积极支援地方重点工程、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建设。大力开展助学兴教活动,帮助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支持开展的德育美育体育等特色教育,开放部队军史馆、荣誉室等场所支持全民国防教育。积极参加社会救助、帮困助残、捐资助学、医疗扶持等地方公益事业活动,并开展多种形式“共学、共建、共育”活动和成都市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大力传播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树“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良好形象,提升军民融合发展水平,切实提高双拥共建水平。
继往开来 打造成都双拥新品牌
在已经实现了“六连冠”的基础上,该市通过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双拥工作社会化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富有时代特色、体现鲜明特点的双拥工作好形式、好方法、好载体,打造成都双拥新品牌。
通过搭建平台、开展活动、塑造品牌,丰富双拥工作内容,拓宽双拥工作渠道,把双拥工作社会化的各项任务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打造富有成都特色的双拥项目。按照“围绕发展抓双拥,抓好双拥促发展”的原则,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双拥工作的同时,努力推动双拥活动内容上的创新。围绕军民利益关注点、部队建设重难点、地方发展支撑点,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在信息拥军、智力拥军、医疗拥军、军民共建国际化大都市、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抢险救灾等工作中发挥作用,打造出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双拥品牌。
同时,在双拥活动方式创新方面,按照“工作从基层抓起、任务在基层落实、活动在基层开展、效果在基层体现”的原则,继续开展双拥工作“六进”活动。把双拥工作纳入社区建设中,驻军和驻地基层单位结对共建共享。整合社会资源,培育一批以部门、行业为主体的社会化双拥服务基地(站)。
今年,全国将开展第十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为实现创建目标,成都市各级及有关部门正在保持“归零心态”,按照创建迎检实施方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位,全面做好各项迎检工作。通过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夯实双拥基础,打造成都特色,推动双拥工作在完善运行机制、拓展活动载体、创新保障机制上实现新突破,确保实现创建目标。(珏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