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镇敬老院的幸福生活
2015/6/1
何宣泽为老人叠被褥
何宣泽为老人们做饭
在大多数人都吃着苏丹红的鸡蛋,有农药的蔬菜、注水肉,在PM极其超标的空气里生活的时候,后山敬老院里的老人们却吃着有机蔬菜、粮食猪肉,呼吸着纯净的空气。而这一切幸福生活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
何宣泽,1977年出生。1996年在新疆某部队当兵,13年的部队生活,不仅锻练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更让他拥有宽容大度的高尚情操。2009年何宣泽转业被安排在县城一个偏远的乡镇管理敬老院,因工作需要,调任泸州叙永县后山镇敬老院任院长。
敬老院来了个“有心人”
初任后山镇敬老院院长的何宣泽发现,敬老院门口杂草丛生, 一片荒芜;占地五亩的敬老院,有老人10名,床位60个,老人们生活极其不规律,连一处可供活动的场所都没有,更别说提供娱乐设施了。这让何宣泽有些不知所措。
他问自己:为什么入住的老人少? 为什么这里环境差?为什么这里的老人不相互帮助,时常吵架?该怎么做才能解决眼前这些困难?经过不断反思,何宣泽得出结论,要想改变这些不良现象, 首先得改变老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于是,他向所在的乡镇党委政府写报告,要求得到支持和帮助。与此同时,何宣泽动员敬老院的老人们开始平地面、除草、修花园、砌围墙等。他请朋友拉来100吨土,运到花园和花台,把建设所需的材料也拉到敬老院来……老人们见他不止是说说,而是事必躬行,都竖起了大拇指,几个老人也主动帮起忙来。在这期间,何宣泽与老人们白天一起劳作,晚上一起畅想敬老院的未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何宣泽和老人们的不懈努力,泥土坝子变成了水泥地,满目疮痍的杂草地变成了赏心悦目的花园。后山镇镇长贾智了解敬老院的情况后,也将价值3万多元的树苗、花草、石山等亲自送到敬老院。
如今的后山敬老院,有公园式的鱼池,有厨房、水冲厕所、医务室、值班室、图书阅览室还有棋牌活动室,敬老院的配套设施等都逐步齐全。正是何宣泽不畏艰难,雷厉风行的做事态度,才有了今天敬老院的全新面貌。
“不是儿子却胜似儿子”
俗话说:老来小。敬老院里住着的是一群孤独的老人,也是一群需要人关心和照顾的“孩子”。何宣泽来敬老院的第一天就告诉自己,要用自己全部的精力为老人们营造一个祥和美满“家”,要像亲儿子一样去照顾、体贴这些老人。
何宣泽始终把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放在第一位。怎么让老人吃好、住好、幸福、快乐是他每天的工作。有一天,何宣泽听朋友说,丰收村梯子岩有一头大猪要卖,于是,他马不停蹄徒步10公里到卖猪的大叔家里,经过一番唇枪舌战,最后以6.5元一斤的价格买下了。但是这么大的一头猪,怎样才能运下山,是摆在他面前的难题。经过反复思索,何宣泽决定在山上把猪杀了,然后,将猪肉一块一块的往下背。村里的山路陡峭、狭窄,崎岖不平,何宣泽杵着拐杖一趟一趟地把400多斤的猪肉背回了敬老院。此举不仅让老人们吃到了粮食猪肉,还为敬老院节约了近800元钱。
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喜欢思考的人。通过这件事后, 何宣泽结合农村敬老院的优势,利用闲地养起了猪,还办起了养鸡场。同时,他在敬老院附近租了三亩地,种起了蔬菜。现在,敬老院基本上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每月杀一头猪,每个季节都有新鲜蔬菜,仅2014年,敬老院共收入蔬菜1万多斤。
入住乡镇敬老院的基本都是五保对象(五保对象指农村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当家人的何宣泽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
2014年9月,来自后山镇天元村三社78岁的邱泽书老人, 入住敬老院后感觉身体不舒服,经镇医师初查确诊为风湿半瘫, 必须送往县城医院医治。到了县城人民医院后,老人突然闹起了肚子,一天拉了十多次。何宣泽不辞劳苦,一遍遍地抱着老人去厕所,打来热水,用湿毛巾帮老人擦拭干净。就这样,帮老人洗澡, 换衣裤, 喂饭, 成了何宣泽每天要做的事。
“大伯,你儿子真孝顺呀。给你洗澡, 端饭, 又端屎倒尿。”一位病友向邱泽书感叹到。
“不,不是……他是我们后山敬老院的院长,他不是我儿子,但胜似我儿子呀……”邱泽书激动地回应。
2014年10月,后山镇敬老院在镇党委政府及文化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完成了敬老院多功能厅建设,完善了室内活动场所800平方米,室外场所2000平方米的硬化。敬老院内设书刊阅览室,棋牌、会议、电影电视放映、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活动场所。阅览室有两三千册各类图书供他们阅读,使五保老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以满足。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何宣泽身体力行,不断践行大道之行,让晚年无人照顾,本应凄凉的老人们,享受幸福,也享受着党和政府的溫暖。(宋麒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