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 持续给力
2016/6/27
乐山市民政局局长王东(右二)在金盆村调研道路建设情况
乐山市民政局局长王东(左二)、乐山市精神病医院院长邓晓舫(右二)一行到金盆村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生姜种植基地——妇女种植示范点
乐山市民政局组织企业单位为金盆村捐赠家电用品
乐山市精神病医院组织为金盆村群众捐赠衣物
驻村帮扶工作组走访贫困户
基层农校课堂
村名积极参与生姜种植
开展义诊活动
建设中的肉牛养殖场
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扶贫工作作出了重大战略调整,提出建立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及乐山市委八次全会精神,乐山市委选派首批“千名干部人才”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乐山市民政局党组高度重视帮扶工作,成立了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践行“三严三实”在联系贫困村开展“齐帮共扶工程”的通知》,并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对驻村帮扶工作组、驻村帮扶“第一书记”以及帮扶责任单位进行了统一的安排部署和明确的工作要求。
乐山市精神病医院作为沐川县大楠镇金盆村责任帮扶单位,在乐山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驻村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东和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驻村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严志岩以及乐山市精神病医院院长、党总支书记、驻村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邓晓舫的领导下,迅速行动,狠抓落实,扎实有效地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形成了全方位、多要素、村民与帮扶单位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
金盆村位于乐山市沐川县大楠镇东南部,距离县城23公里,幅员面积约4.2平方公里,深丘地山区,海拔高度从330米至720米不等,年均降水量900—1000毫米,年均气温在16℃。
目前,金盆村有村民小组7个,农户247户,共计853人,其中党员16人。金盆村有贫困户50户共计153人,低保户38户64人,五保户4人。现有耕地面积1100亩,人均耕地面积在1.38亩左右,主产水稻、玉米、黄姜、白姜及林竹等作物。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外出务工和种植、养殖为主,人均纯收入较低,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4450元。
金盆村村容村貌十分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无村小学、幼儿园、村级活动室及村卫生站等,生产生活用水和交通比较困难。现有水利工程山坪塘34口,蓄水池9口,公路里程5.9公里,其中水泥路4.9公里,泥碎路1公里。
在了解了金盆村的基本情况后,乐山市精神病医院在市民政局的安排部署下,积极与金盆村结为党建共建单位,并选派医院团支部书记、主治医师徐霞进驻金盆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帮扶工作。
精准识别 夯实精准扶贫基础
徐霞是乐山市精神病医院的一名主治医师,从2015年8月下派到大楠镇金盆村担任“第一书记”已整整10个多月。一个口袋、一碗泡面,或是摩托车、或是三轮车,10个多月来,徐霞就这样在村里忙碌地穿梭着,着急过、生气大吼过、也曾被吼过,有过委屈、也有过倔强,或是笑过、哭过、拼搏过,所有的心情交织成了她在金盆村的扶贫生活。
金盆村的8月,烈日和暴雨交替袭来,好几次徐霞不慎摔倒在泥泞的小路上,下队的日子里也从来没有按时吃过一顿午饭,还因此患上了急性胃炎,对此徐霞只是淡淡一笑。作为排头兵和“第一书记”,徐霞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一到基层,徐霞便为自己定下了工作思路,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到达乡镇开完见面会以后,连热茶都没顾得上喝一口,便立即奔赴工作岗位,进行入户走访,迅速开展工作。
从去年8月10日到8月底,耗时近大半月的时间,徐霞挨家挨户走访全村53户贫困户,并调研了全村村情、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情况,对贫困对象进行了精准的摸排调查,建立了清晰有序的一手台账。医院帮扶工作组在市民政局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王东、严志岩的带领下,更是先后组织32次、90余人次到金盆村协助党支部开展摸底排查、调研等工作,针对每一户建卡贫困户制定了精准详细的帮扶措施。
按照“五步一公示”的工作程序,确定了2015年的精准扶贫对象20户、74名贫困人口。驻村帮扶工作组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按照“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的工作思路,积极实施、于10月底筹措、划拨帮扶资金10万元用于扶贫对象搭建养殖棚、购买鸡苗、猪仔、饲料,为2户贫困户发放猪苗,为20户贫困户发放电视、冰箱、洗衣机等,扎实推进金盆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
立足规划 重点打造产业扶贫
驻村帮扶工作组深入村、组,采取“基层夜话”、座谈会等方式,掌握该村自然、历史、资源、产业等基本信息,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有针对性地为贫困村提供产业发展技术、信息,联系专家、协会、公司到村与群众面对面,推荐优势产业,引导全村群众致力于产业发展,打造“一村一品”。
在与沐川县相关部门、大楠镇党委、政府以及村“两委”多次研讨的基础上,围绕基础产业、结合生产营销、科学合理地制定了《金盆村产业扶贫发展规划》,规划采取专合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带动种植、养殖产业发展。
据悉,金盆村专合社实行“一免四统一”服务,即:免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改良、统一养殖技术、统一疾病防控、统一指导性销售。并给予入股村民每头肉牛4000元扶贫政策补助资金,前期将引进55头肉牛养殖,目前,牛圈已搭建完毕。同时引进种羊60只,给予入股村民每只2500元补助资金,目前该项目已实施完成。对于商品猪养殖,金盆村目前正着手进行采购猪仔151头,给予每头补助700元。
在种植业上,结合金盆村土壤、气候条件,驻村扶贫工作组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种植白姜111亩,目前已全面实施完成。同时发展猕猴桃基地320亩,核桃基地80亩、木质林500亩;并积极改造林地,种植台湾桤木树600亩,目前已完成380亩。充分利用林、竹、木、荒坡资源,实行分散式养殖,统一技术管理,发展林下养殖土杂鸡等项目。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联系‘光扶项目’试点落地,成功后将大批量引进设备,通过太阳能发电并入国网,为村民带来一个稳定的收入。”徐霞透露到。
筑巢引凤 要想富 必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深刻地道出了金盆村目前的现状,全村仅拥有一条4.9公里的水泥路(主干道),且路面等级低、弯道多、坡度大、无边背沟,排水不畅,晴通雨阻,通行能力差,农产品和农用物资运输困难,造成了农户生产生活成本增高。
2015年,在乐山市民政局的积极协调下,金盆村大力改造提升村公路主干道,已完成3公里的水泥路面拓宽到标准路面宽度,全村交通条件得到有力提高,交通车接送上学的孩子也更加方便了。为解决村民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驻村帮扶工作组在认真考察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沐川县相关部门帮助,为金盆村新建泥碎石路13公里。目前,该项目已争取政策资金60万元,整村推进项目资金补助55万元,乐山市民政局帮扶资金15万元。据悉,金盆村道路建设已于2015年开工建设完成2.5公里,今年将加强建设组公路,新建水泥路1公里,泥碎石路7.5公里,2017年前将全部完工。同时,今年金盆村还积极开展每家每户的联户路建设,届时将极大的带动山区经济快速发展。
易地搬迁 推进美丽新村建设
金盆村由于地处山区,群众居住点多、面广且分散,部分村组地质灾害频发,就医、就学、就业等基本需求难以保障,为有效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环境,乐山市民政局驻村帮扶工作组按照自愿的原则,在确保搬迁村民“搬得出、住得稳、逐步能致富”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推进美丽新村建设。
面对搬迁资金困难,驻村帮扶工作组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献爱心,实施定向精准捐助,筹集了建房主要物资水泥100吨、河沙1万方、红砖10万匹,为10户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其中,原拆原建5户,搬迁到聚居点集中建设5户,目前,10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建设已完成,村民聚居点已初现雏形。
在聚居点前的小路上,51岁的王志忠热泪盈眶地说道:“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市民政局、感谢徐书记,帮我解决了住房的大问题!”王志忠是村里周知的“无房户”,家里有两个女儿,一个11岁,另一个8岁,还有一位80岁的母亲,一直靠“拣”别人废弃的旧房住,如今,一家人都有了自己的新房,王志忠的心也踏实了下来。
据介绍,金盆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采用统一规划设计,将打造完成村民聚居点1个,全村将新建农房48户,涵盖149人。其中,贫困户33户104人。
保障民生 彰显民政服务本色
在驻村帮扶工作组进驻前,金盆村没有能灌溉性的蓄水塘,靠天吃饭、等水栽秧等现状依然未能改变,农业生产防灾抗风险能力低下。驻村帮扶工作组在帮扶工作中,充分利用民政优势,积极引导群众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善人居环境。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事实上,助学兴教,是最根本的扶贫之策。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打破贫困“循环累积效应”,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才是贫困家庭的出路和希望。对于贫困户家庭来说,“不送子女读书长期穷,送子女读书立即穷”的现象在金盆村非常突出,50户贫困户中就有27户家庭因子女就学而致贫。贫困户万国荣有3个女儿,其中有两个小女儿上学需要到隔壁村上,每天上学需要坐船渡河,在一次上学途中,两个小女儿不幸掉到河里,所幸没有发生“意外”。徐霞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便积极与镇上联系,将两女转到大楠镇上学,后来又发现万国荣家里并没钱交生活费,徐霞又多方联系学校领导,免除了两女的生活费,又积极联系慈善总会捐助3000元,村里赞助2000元,以资助两女读书。谈到这里,徐霞的眼角不禁湿润了起来。“今年‘六·一’的时候我还去看望了两个小孩,他们在学校的状态都挺好的。”徐霞说到。
众所周知,贫病是一队孪生兄弟,贫病交加,恶性循环。金盆村50户贫困户中就有28户因病残致贫,其中有16户家庭因医治家人的疾病而导致家庭贫困,与疾病致贫相类似的是伤残致贫,全村肢残、听力、视力残疾15人,精神疾病5人。而这些肢残、伤残使家庭劳动力下降且背负着沉重的经济压力。在走访的同时,徐霞便利用自己从事医院临床工作的职业优势,为老百姓免费诊治,讲解医学常识,防病治病,帮助村民尽快脱贫。医院党总支也先后组织多支医疗志愿服务队奔赴金盆村开展送医送药健康义诊活动,免费送医送药下乡。目前,乐山市精神病医院正在积极筹备对口援建金盆村卫生室工作,包括添置基本医疗设备、器械和常用药品;培训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建立村卫生宣传栏,并于去年底前印发了卫生宣传手册、宣传年画等发放到市民政局联系贫困村的每一户。
智力扶贫 基层农校攒后劲
脱贫要先打破头脑中的“枷锁”,解放思想。驻村帮扶工作组清醒地认识到,扶贫帮困不仅要着眼当前送温暖、惠民生,更要放眼长远固根本、强基础,乐山市精神病医院在拔“穷根”上舍得下功夫,善于做好不显山不露水的“地平线以下工作”,为脱贫致富积攒后劲——培养人才。
金盆村虽有劳动力388人,但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常年外出务工210人,加之季节性外出务工和临时外出务工人数,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非常匮乏,家中基本为妇幼、老弱、病残,难以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技能,50户贫困户基本无技术和经济投入发展。
针对扶贫对象在生产、生活中面临的技能缺乏,驻村帮扶工作组为了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的工作进程。于去年11月初开办了金盆村基层农校,每月定期邀请专家来村举办养殖技术、种植技术、医疗卫生以及法律维权讲座,积极培养农村适用人才和技能人才,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切实增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能力、对接市场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据大楠镇专职扶贫书记霍超志介绍,金盆村基层农校的开办在乐山市开创了先河,它的作用不单单是培养一批农村实用人才,更是增强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凝聚力,鼓舞了广大村民勇摘“贫困帽”的决心。
徐霞表示,基层农校是广大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学习先进农业技术的平台,去年发展的“林下鸡的养殖”项目,在养鸡筹备前邀请专家讲授了鸡的养殖和预防,后期又邀请专家入户进行现场指导,最终将鸡苗的死亡率控制在了5%,大大提升了鸡苗的存活率,90天养殖达到每只6-7斤,达到了增收的目的。而且基层农校的普法教育和健康教育培训,更是提高了村民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和保健意识。针对今年村里产业发展重点——生姜的种植,将采用“双向学习”的模式,选派村里种植能手及贫困户代表到榨古生姜种植基地进行考察学习,同时邀请榨古的种植大户到村里进行现场讲解和示范,使村里贫困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掌握现代的蜂窝式生姜种植方式,为贫困户增收创收。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更要看贫困老乡。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越来越近,尽快补上贫困短板,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民政部门处在为民服务的最前沿,民政工作直接面对的是广大特殊困难弱势群众,民政部门、民政工作者更应当在精准帮扶工作中切实践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下一步,乐山市精神病医院将在市民政局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群众自愿、政策保障、项目整合原则,以“扶贫攻坚”和“堡垒提升工程”为核心,全力实施推进精准扶贫项目工作,确保金盆村2019年前全面脱贫,全村产业发展形成种植、养殖两大产业板块齐驱并进的农业现代化新格局。(蔡建银 本报记者 李彭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