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永县六举措精准识别低保 助力脱贫攻坚
2016/9/19
2016年,叙永县民政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全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按照“认识抓强化、保障抓提升、救助抓完善、和谐抓民生”的工作思路,瞄准最贫困的村、最困难的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切实履行民政帮扶工作职责,努力编织保障全县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网,充分发挥了民政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低保兜底保障职能,六举措精准识别低保,助力脱贫攻坚。
变更工作主体
明确工作职责
低保工作与群众利益直接挂钩,“一碗水”端平是至关重要的,而村社干部在当地都有一张“人情网”,具体操作过程中,个别村社干部难免会有优亲厚友的现象,未享受低保政策的群众也难免会质疑村社干部是否“暗箱操作”。为了让群众信任政府,相信党政策的严肃性,本次低保精准识别的工作主体由各村社变为各乡镇,乡镇干部全程参与到精准识别工作中,县、乡多次召开专题培训会和推进会,先让干部明白,再让干部宣传。每个村安排工作组,负责向群众宣传解释相关政策。每个驻村干部都要入户调查和开群众会,以此打通群众思想关。多措并举争取群众理解与支持,确保精准识别工作程序不少、环节不减、质量不降、资料不缺。
严肃退出机制
确保应退尽退
早在2004年,叙永县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标准是每人每月10元。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低保金额逐年提高,低保户都是“易进难退”,为打破这种僵局,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部署,全县统一行动、硬化措施、严肃纪律,加大政策宣传造势,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应退尽退。
做实做细环节
严把各项关口
严把入户调查关口。在叙永,工作人员入户调查要做到乡镇干部两人以上登门入户、不漏一户,确保入户调查质量,避免因申请理由不充分、材料不齐、弄虚作假申报低保的情况发生。
严把民主评议关口。以社为单位,召开民主评议会议,现场评议并签字确认,这一方法把同一辖区群众放在同一水平线上,用同一把尺子进行衡量,真正把民主落到了实处,全县共召开评议会议1657次,参与群众达到174285人次。
严把审核审批关口。乡镇人民政府通过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的形式对申请家庭是否给予低保提出意见,确保公平、公正性。县政府抽调监察局、财政局、扶贫移民局、民政局分管领导及工作人员组成督查工作组,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进行入户抽查审批。
严把公开公示关口。经审核和审批后,在村公示栏进行两次公示,对公示无异议后纳入的对象,进行长期公示。全县共接到群众举报253件,查证属实106件。
严把责任追究关。实行“谁调查、谁审核、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制,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发现存在违规办理低保的,将从严从重追究责任,善始善终、一抓到底。
建立电子档案
加强动态管理
在每户拥有纸质档案基础上,又建立了电子档案,该电子档案通过《全国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进行录入,实行一户一档,包括户主基本信息、家庭成员基本信息、致贫原因、救助金额、收入状况等近40个项目。只要输入低保户姓名或身份证号,该低保户的信息便会一目了然,进一步加强了低保户的动态管理。
注重精准识别
实行精准救助
攻坚措施多种,脱贫才是目的。低保是“输血”,产业发展能力是“造血”,要因户施策、因人定计,引导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实现转移就业脱贫,对经过帮扶收入增长实现稳定脱贫并高于低保标准的,按规定取消低保待遇。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困难家庭,纳入保障范围,实行“兜底保障”。
着手挤干水分
实现减量提标
彻底清理“关系保”、“转转保”、“政策保”、“维稳保”等问题低保,从根本上扭转错保、漏保等低保乱象,坚决防止简单的“提标”,按照收入核查结果确定保障金额,杜绝直接增加新老保障标准之间的差额。在严格依法依规做好识别工作的同时,制定应急预案,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坚决防止出现群访、闹访现象,杜绝群体性事件发生,确保稳定。 (罗顺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