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四版 >> 正文

仁寿县救助站:创新机制 走在全国前列

2017/7/18

      仁寿县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救助管理和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以下简称未保)点多面广、体量大、风险责任大。近5年来,面对新形势,新常态,仁寿县救助站积极探索创新,攻坚克难,救助管理实现“四转变,四增强”:民政救助向协同救助转变,救助力度进一步增强;自愿受助向主动救助转变,救助意识进一步增强;注重管理向注重服务转变,救助水平进一步增强;单纯救助向全面帮扶转变,救助效果进一步增强。未保创新“1685”工作模式,建立123456工作方法,构建了“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大社会保护格局。未保工作经验全国推广:2014年1月,仁寿县“1685”未保工作模式被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中国法学会评为“全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工程”最佳案例,2014年6月,全国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仁寿县召开,2016年5月,仁寿县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被央视新闻“1+1”深入报道,同月,在全国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仁寿县立足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基础,结合县情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勇于开拓创新,建立了较为规范完备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流程、机制和体系,仁寿县试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全国各地先后有60多个市州、区县到县交流学习。“仁寿未保”已经成为全国一张知名名片!

创新“1685”试点工作模式

经验全国推广

      2013年未保试点工作之初,仁寿县即建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了组织保障机制,完善了部门协作机制;并通过“建立一个中心、六项机制,实施八类政策,五大行动”,梳理了“1685”工作模式——“一个中心”即建立县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向全县未成年人开放,具体协调全县未保工作;“六项机制”即建立未成年人社区(村委会)救助保护机制、流浪未成年人发现机制、困境未成年人救助帮扶认定审核机制、困境未成年人分类帮扶机制、受伤害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分流机制;“八类政策”即由县关工委、民政局、团县委、妇联、教育局、人社局、残联、司法局等共同落实孤儿救助政策、留守儿童关爱帮扶政策、患重庆疾病儿童医疗政策、失(辍)学儿童助学政策、困境儿童低保政策、问题儿童帮扶教育政策、残疾儿童帮扶政策、服刑人员子女帮扶政策;“五大行动”即深化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深化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深化打拐专项行动、深化异乡关爱行动(对外地来仁务工人员子女开展关爱行动)、深化结对子帮扶行动,鼓励群众企业、社团等社会各界采取“一对一”的帮扶。仁寿县未保“1685”工作模式颇具规范性、操作性,被民政部2013年12月《民政信息参考》在全国全文刊发,经验全国推广;仁寿县试点工作同年被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全国法学会评为全国青少年健康成长法治保障制度最佳事例奖,仁寿县作为全国民政系统唯一代表在全国研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同时,仁寿县未保试点工作经过三年的艰难探索实践,确定了“保护对象是儿童,工作重点是家庭”的工作方针,确立了“预防为目标,干预为手段”的工作思路,明确了“依法保护、预防为主、共同参与、有效干预”的工作原则,梳理了“123456工作方法”。即:一个工作理念,奠定依法保护基调;两条工作主线,夯实科学保护基础;“三位一体”体系,探索制度保护实践;四年试点计划,架构未保规范框架;五个纵深推进,实现未保工作全覆盖,六个工作特色,书写仁寿未保新篇章。

理念创新

推进工作“三化”

      仁寿救助站始终坚持“尽职履责,规范专业”理念,将其作为贯穿全县救助管理和未保工作的主线,实现“常态化开展工作,规范化建设制度,专业化提供服务”。

      工作常态化,实现长效机制全覆盖。做到救助管理部门协同常态化。2012年,仁寿县建立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总召集人,县民政局局长为召集人,切实加强全县救助管理综合协调能力,研究解决工作中重大问题,强化工作领导和监管,同年,县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仁府办发〔2012〕53号),提出救助管理“政府领导,民政负责,部门配合,区域合作”工作原则,明确救助管理工作目标、部门职责和工作要求,整合了民政、公安、城管、卫生、教育等部门资源,实现部门密切协作、高效联动。

      全县救助管理按地域划分为县城和乡镇两个层级,落实县城部门协同职责和乡镇属地管理职责;按工作方式划分为站内日常救助和街面主动救助两种方式,细化区分民政业务救助职责和部门配合救助职责,建立完善了救助管理长效机制、目标考核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有力推动了全县救助管理工作开展。

      做到未保工作综合开展常态化。2013年开展未保试点工作以来,仁寿县制定了四年工作计划,2013年探索政府责任,2014年探索社会责任,2015年探索家庭责任,2016年总结经验制度,2017年建立未保工作长效机制,着重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高风险儿童实施分类关爱帮扶和救助保护。近5年来,仁寿县对八类14600多名困境儿童进行了分类建档、动态监测,对其中133名重点对象实施个案管理和监护干预;并救助保护916名流浪乞讨未成年人。

      制度规范化,实现制度建设全覆盖。救助管理规范三机制,实现三到位:救助管理城乡联动到位。以县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为平台建立城乡救助联动机制,落实县级部门联系指导乡镇制度,落实户籍地乡镇无条件接收安置制度,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开创了城乡互动、部门联动的救助管理工作新格局。

      救助管理社会参与到位。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对县城的开放式小区和小街小巷开展巡查救助工作,做好发现报告、引导求助、志愿服务等工作;同时向社区、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社会各界群众发放《求助联系卡》等举措提升救助服务能力。

      救助管理责任追究到位。县联席会议明确了救助管理工作目标任务,明确了乡镇及各部门职责分工,县政府将救助管理工作纳入了年度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在全县救助管理工作中发生失职、渎职行为的实行责任倒查,层层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服务专业化,实现服务提供全覆盖。社会工作专业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与国际救助儿童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培力社工等院校和机构合作,引进专业社工提供专业服务。积极培育本土专业社工机构和人才并取得良好效果。

      项目运作专业化。近年来,仁寿县陆续争取了国际救助儿童会“家庭干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项目、省民生慈善基金会“留守儿童心理矫治康复”项目、省民政厅“三留守关爱”及“三州计划”社会工作项目等;由未保中心包装未保专业项目、面向社会进行公开发包。

      志愿服务专业化。建立县志愿者管理服务中心,成立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对全县志愿者进行培训、管理和指导;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对志愿者进行考核考评;成立了关工委五老志愿者、妇联巾帼志愿者、团委青年志愿者、教育教师和学生志愿者、民政社区志愿者五支志愿者队伍,确保每个村(社区)未保委有五名以上志愿者参与服务。  (钟剑 本报记者 胡治文)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