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绘形传神 春光美不胜收
2018/3/29
——浅析朱自清《春》的语言特色
■ 达州市第一中学高2016级5班 张艺潇
在中国现代文学百花园里,散文创作异彩纷呈,散文大家群星璀璨。朱自清先生以写景散文著称,其中尤以《春》备受后世推崇。《春》语言精美,笔触细腻,节奏和谐,韵律流畅,准确生动,意味深长,在文学史上影响深刻。在此,谨对其语言特色作一浅析。
一、多用叠字,注重韵律美
叠字的运用可使句子的节拍放慢,形成舒缓的语调,使语言更亲切、平易,更准确地描绘形象。在《春》中共有17处运用叠字,这就使行文悠扬婉转,舒徐有韵,富有了音乐的韵律美和诗意美。如用“嫩嫩的”写小草的质感,用“绿绿的”写小草的颜色,用拟声词“嗡嗡”表现成千上万的蜜蜂飞舞的情形,诉诸人们的视觉与听觉,由此唤起联想,极其生动,读起来,产生了独特的韵味。“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连用四个叠字,与“城里乡下”形成有规律的三组六顿,读起来琅琅上口,形成欢快的调子。其后又出现两个重叠词:“舒活舒活”、“抖擞抖擞”,在构词法上又有变化,由AABB式变为ABAB式,顿时产生一种运动的力度感。
二、运用口语,保持朴素美
朱自清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春》的语言也具有这种清新朴实的特点。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如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如写春的意义“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这些短句浅语都是从口语中来。从达意说,生动活泼、平易好懂,从修辞说,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之后,节奏明快,不平淡,有浓厚的抒情味。
三、善用修辞,突出春光美
作者把比喻、拟人和排比相结合,不仅使事物变得鲜活起来,而且使所描绘的形象更准确、传神,更有感染力。如文章开头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开头运用反复的手法抒写了作者盼春的热切、喜悦和迫不及待的心情。接着,作者又用三个排比句为我们概括描绘了一幅春天的轮廓画,“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一幅万物勃发、气象万千的春景图。“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作者用拟人的方法来描述春天的刚刚到来。用拟人化的手法就使春有了人的神态,准确、传神,富有情趣的表现出了万物受春的温暖、滋润而生机勃发的特点。“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作者把拟人、比喻和排比兼连用在一起,以整齐而又有变化的短句、较有规律的停顿,构成了一种自然活泼、明快错落的抒情节奏,有口语的音色,更有抒情散文语言的明朗、和谐的旋律,有力地烘托出作者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喜悦心情。“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眼睛”和“星星”两个喻体,是从个体和群体两个角度共同描写野花的,突出了野花的鲜亮,星星点点的“散在草丛里”的特征。“还眨呀眨的”,不仅描写出了野花在微风中轻轻摇动的样子,而且活画出野花如小孩子一般顽皮可爱的神态,读起来极富情趣。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将三个比喻连用,形成排比句式:用“刚落地的娃娃”比喻春天,突出春天的“新”;用“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比喻春天,突出春天的“美”;用“健壮的青年”比喻春天,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突出了春天的“强壮”,给人一种健康、壮美的感觉。作者连用三个比喻来赞美春天,层层相关,步步深入,比喻鲜明、具体,既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又增加了文章的气势,使文章结尾鲜明、有力。排比、拟人、比喻和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声韵更加顺畅,语言更加优美。
《春》以清新的感触、活泼的笔调,精彩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烂漫无边的春色,在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着不泯的艺术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