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力的培养
2018/10/11
■ 中江县柏树乡中心学校 黎能凯
一、教师首先要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意向
观察是认识新事物的首要感知,观察也是科学实践的重要环节。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首先需要教师有意向地进行培养。那么观察具有哪些性质呢?客观性:这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是科学精神的精髓所在。教育学生对待科学要实事求是,观察时说实话,说真话,不可伪造结果及编造数据,要真实反映观察到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不能仅仅依靠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各方的观察能力。教师要有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有吸引科学教学方法。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经典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有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教导和耐心帮助。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把握学生好奇的心理,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比如:水为什么会往下流?会比较重?在“做”中学,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遇到问题,不是依赖老师,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而是如何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自觉主动地去实验,自主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动手前先动脑,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活动中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并用,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养成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认识空气》的教学中,空气和水一样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水占据一定空间,空气也占据空间吗?怎么感觉空气的存在?学生根据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讨论、设计,先提出预测,提出实验方案,再选择方法和仪器、药品,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验证自己的猜想。讨论后得出:刮风的时候能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对于空气是否也占据一定空间的问题,意见不一致。同学们提出了几种验证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方案。拿烧杯、纸和胶布,在组长的组织下做空气实验,有条不紊地验证了猜想:空气占据一定空间。课堂上,可以先讲解科学书上的知识,在课下,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真实的自然事物,让学生把学到的与实际相比较,加深学习印象。例如,在学习“花的构成”这一节中,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的校园里,认真观察莲藕花、李子花及桃花等花朵。让学生仔细观察,既了解了花朵的构成,也可以启发学生对不同种类的花进行比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促进学生对小学科学兴趣的培养,从而使观察能力得到提高。教师还可以通过讲科学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要积极观察周围的事物,形成自己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师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观察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各方条件有限,不可能完全满足教学中需要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尽力去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多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以《土壤与生命》为例,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团队探究方法的教学方式,将班级分为三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探究土壤的方向不一样,让学生亲自与土壤接触,并实验。运用实物、模型、挂图和学校现有的科学实验设备进行教学。有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比如“细胞的构成”这一节中,就可以运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和体会细胞的构成结构,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授课,也会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观察能力对学生科学课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多方来提高教学质量,多方促进及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是指导学生顺序观察,主要是指在科学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观察对象作出合理排序,并在心中记住观察顺序,如,从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等观察顺序。
二是注重学生重点观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指在实际观察中要引导学生对其中的重点、本质做出准确把握。
三是培养整体观察能力的。通过引导学生先观察整体再对局部作出细致观察的思维,可以让其对事物整体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够更轻松的掌握观察要点。
四是重视学生长期观察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指导学生不间断、连续的观察记录,另一方面,作为科学课教师,坚持每周用一到两次的时间与学生一起观察周围事物,发挥榜样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