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四版 >> 正文

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融入作文教学

2019/10/17

      ■ 成都石室中学初中学校 邓昭玲

      一、作文教学面临的新形势

      近年来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中考高考也越来越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语文考试中写作比分的增加更是吸引了家长和学生的眼球,人教版初中教材更换后,新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也相应出台:1.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特有感受和切身体验;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想象和联想表达丰富的内容。

      课程标准的新规定使与之相应的作文考试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分值也由原来的30分增加到了40分再到50分、60分。作文也由命题、半命题作文改进为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考试形式。

      二、寓写于读,读写合一,让读与写紧密融合

      为什么同样的教材,有的教师教出的学生文采飞扬,有的教师教出的学生却无话可写,抛开学生个体差异不谈,是不是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呢?试问在教学之前是否想过自己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除了每课教案上写的那个目标以外,整体上是否思考过在语文这一科,培养学生哪方面能力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应该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呢?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语文,语就是说话;文就是写文章。其实教学生学语文就是要教会学生能听会说,能读会写。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时候把听说起来,把读写结合起来。“听说”这里就不多说了。那么怎么做到读写合一呢?教师必须熟悉教材,把握整体目标。之后,在根据教材课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写作的单元目标,然后在制定课文写作目标。这些小目标必须紧贴阅读内容,围绕大目标展开,并能激发学生最大的写作潜能。例如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课文大多是写景散文,那么单元目标就应该是学会写写景散文。读过课文后,发现课文编排还注意了写景季节特色的展现。那么我们在学习文章的时候,老师可以有意识的教学生体会这一点的写作手法的不同。例如〈春〉这一篇朱自清的名篇,春花图中鲜花盛开,花团锦簇的情形写的非常好。那么在弄懂文意后,教师就可以发问引起思考了:作者如何把春花的特点用文字表现出来的?具体落实到哪些文字上?文中这样写到: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儿赶趟儿。一个“让”字把花儿竞相开放的情态一下子写活了,让人倍感生机,拟人手法的运用既形象又生动。这里还可以联想到第一单元学到的《紫藤萝瀑布》里写到花穗“花朵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宗璞用了一个“挨”字,一个“接”字,一个“挤”字,一个“推“字尽管只有四个字,却化静为动地把春天花儿盛开的繁茂景象表现出来了,对于这种熟悉的情景,两位大师手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难道这对于我们以后描写花朵,尤其是春天的花朵没有借鉴,没有启发吗?同样是写春天,我们以前是怎样写的?他们是怎样写的?还可以怎样写?从这里,这一段文字我们又学到了些什么呢?这些都是值得学生和老师思考的问题。这就把写融于读中了,当然听起来仿佛很难,其实也并非你想的那么遥不可及,要实实在在做好这一点,的确要下些工夫了。

      三、结合阅读教学布置写作训练

      如果能灵活变通,根据所读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观察学生的兴奋点并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布置一些既有新意,又不失风雅的写作题目,不仅可以在教会学生读的同时教会学生写作的技巧,还能给学生一些模仿的明灯,让他们既能徜徉在文学的大海里又不至于迷失自我。当然这就可以有意识的按照话题作文的目标进行训练了。例如我在讲完冰心的《纸船——寄母亲》后就让学生思考现代诗歌形式有些什么特点,诗歌的语言有些什么特点。然后让他们模仿现代诗歌的形式,也写一首诗歌给母亲。许多同学本来就对母亲有着很深的依恋之情,读了冰心的诗歌感触很多。于是这首诗歌成为他们真情流露的渠道,很多同学写的情文并茂。于是他们学会一种新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种形式可以融会变通,可以运用到大作文里做题记,题目,后记。或者用这种诗一样的语言来写文章。这难道不是形式的审美化处理吗?当然这里例举的只是冰川一角,要真正达到目标需要更多的此类的训练。在讲到《生命 生命》这一课时,虽然作者写的是一些很小的事物,“飞蛾,小苗,心跳”但揭示的主题是生命的价值,这与我们一来就谈到生命,人生等大话题的文章来讲,又是不同的,在一些平凡的事物中去发掘一些不为人知的主题,让学生去寻找然后用笔记本记录下来,不一定要写成文章,写成一段心得。这样长期的训练,不自觉中学生已经学会了立意,教师在进行引导就不愁写不出“赤兔马之死”这样立意深远的文章来了。当然理论是要运用到实践中去,上学期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此方法,效果非常好。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老师改起作文来也兴趣盎然。

      作文教学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带有创意的工作,并无固定的模式。但在我们的教学中,我希望能寻出点规律,供大家参考,以免做一些徒劳无功的活儿。既然读与写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又何必苦心劳力的把他们分开呢?寓读于写,应该会让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