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四版 >> 正文

廖红军:当好大竹白茶产业发展的“主心骨”

2020/2/27


大竹县首届喊山开茶文化节

      廖红军,男,1981年2月生,四川大竹人,中共党员,现任大竹县白茶产业党委书记、四川竹海玉叶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浙江善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在部队期间,曾获三次三等功、获师以上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被达州市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致富带头人、创业之星。

      现任大竹县白茶产业党委书记廖红军,是大竹籍的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返乡农民工。2009年,廖红军通过智力支乡联谊会牵线搭桥,了解到家乡正开展扶持返乡创业专项行动——“能人助村”计划。于是,他决定回乡创业,并从浙江安吉溪龙乡带回白茶试种,经浙江安吉农科所检验,大竹白茶氨基酸含量等主要指标在原产地之上,让他顿时敏感地觉察到大竹白茶的可观前景。

      随后,在大竹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廖红军牵头成立了四川竹海玉叶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点燃了大竹白茶发展的星星之火,并逐步推动形成了燎原之势。尤其是2017年白茶产业党委成立后,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动白茶产业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之路。作为一名返乡创业农民工、基层党组织书记,廖红军时刻想着如何发挥大竹白茶产业党委——“龙头”引领作用,带动大竹白茶产业做大做强。近日,廖红军向记者吐露了多年来发展白茶产业的心得。

      引领产业发展

      党委统筹定位是关键

      在廖红军看来,引领产业发展,党委统筹定位是关键。大竹县白茶产业党委牢固树立“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搭建服务、交流、沟通平台,发挥党组织统筹协调和组织引领作用,引导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建立完善利益联结和分享机制,深化互信合作,同舟共济抓发展。

      定思路。秉持“企业增效、群众增收、生态增绿”价值取向,致力讲好白茶故事、指导白茶种植、推介白茶品牌、规范白茶市场“四大定位”。现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喊山开茶”文化节,并荣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网等中省市县各级媒体宣传报道。

      定目标。致力打造国际顶尖天然有机茶叶品牌,制定标准化规程,规范采摘、摊放、杀青、理条、烘干、保存等生产技术,高标准指导行业进行自律管理。“巴蜀玉叶”白茶先后获得2016年中国茶叶学会金奖、2017年四川名茶等多项殊荣,现已成功创建三大白茶品牌。

      定模式。坚持走中高端产业发展路线,构建“产业党委+党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新模式,建立公司、合作社“三免三保四统一”机制,即:免费发放种苗、技术指导、加工白茶,保底收购、分红、就业,统一产品质量、行业管理、利益联结、品牌推介,实现抱团发展、多方共赢。

      引领产业发展

      支部必须融入产业链

      在推动白茶产业发展中,为发挥好白茶产业核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大竹县白茶产业党委积极探索“龙头”引领乡村振兴新模式,依托竹海玉叶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云峰白茶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国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同人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4个党支部,“强强联合”组建大竹县白茶产业党委。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我们注重发挥这4个产业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党建工作和产业发展相融互促。

      思想融入。将党内组织生活与入社会员培训结合起来,采取支部书记讲党课、致富带头人讲技术、营销能手讲市场等方式,既增强了“三会一课”的吸引力,又促进了党员与会员相互认同,形成“发展命运共同体”。

      工作融入。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帮助协调处理公司、合作社与村“两委”、公司与合作社、党员与社员、社员与农户等利益关系,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服务群众、服务产业中强化了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力量融入。实施“三向培养”工程,坚持把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优秀党员技术骨干培养成管理人员,先后发展青年党员6名,农民工党员12名,将16名培养产业骨干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9名党员成公司高管或合作社理事。

      引领产业发展

      党员必须走在前

      按照大竹县委统一安排,大竹县白茶产业党委认真组织开展了亮旗帜、亮身份、亮承诺、亮成效“四亮”活动,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促进产业发展上。

      带头学。组织党员赴浙江安吉实地考察,学习白茶种植、管护、加工等技术,并将白茶种植的自然条件、市场前景、经济效益等所见所闻,广泛向群众宣传,提升群众认可度,增强发展白茶信心。

      带头干。2011年,时任团坝镇白坝村主任卢华林(现任团坝镇白坝村党支部书记)率先发展白茶10亩,经过3年培育,2014年每亩纯收益达4500元。良好的收益彻底打消了群众顾虑,当年就有28户党员、群众种植白茶近100亩,形成了“头雁领航、群雁跟进”示范效应。

      带头帮。以37名共产党员为骨干的技术服务团,采取“1对1”“1对N”模式,手把手帮助农户解决育苗、移栽、管理等难题,有效化解了群众的种植忧虑。

      通过近10年的培育发展,大竹县现有18家白茶专业合作社、6家白茶企业,白茶种植面积已达4.3万亩,成为大竹产业发展的“五张名片”之一,辐射万源、宣汉、广安等邻近县市。2019年,大竹白茶投产面积3.5万亩,亩产15—25斤,产量突破350吨,平均批发价格在1700元/斤,实现产值11.9亿元,为当地群众年提供日常管护、采摘、加工等季节性就业岗位2万余个,当地群众劳务收入达8千万元,人均年增收4000元,带动3600余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白茶产业核心基地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在历届“喊山开茶文化节”上,大竹县白茶产业党委还着力开展茶文化活动,打造白茶文化品牌,推动“农旅文”融合发展,初步实现“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白茶产业党委的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实施白茶产业“123”工程,即:建设“大竹白茶”一个公共品牌;建成白茶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现年产值15亿元;建成白茶交易中心,实现年茶叶交易20亿元;做大做强茶企,培育产值达亿元以上茶企3家。力争到2020年,白茶种植面积发展到10万亩,综合产值达25亿元。”廖红军信心满满地说到。  (本报记者 李芊浔)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