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四版 >> 正文

阅读教学课堂高效浅谈

2020/4/23

      ■ 中江县特殊教育学校 王玲玲

      一、和谐的课堂氛围是高效的前提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良好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试想,一个情绪低落、萎靡不振教师走进课堂,势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在不良情绪的影响下,老师的思维、教学的智慧无法正常开启,解析品味不然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必然无趣。这样的课堂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可见,教师满怀激情上课,一定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积极有效配合教学过程,从而高效的达成教学目标。我们强调和谐的课堂氛围是高效的前提,这便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民主、平等是高效课堂的第一法则。过去的课堂往往是教师的课堂,往往是教师海阔天空的的场所,往往是教师的话就是权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种现象在课堂上还没有真正消散,尤其在乡镇学校。这种教学理念下,折射出来的就是课堂教学缺失了平等、民主,缺乏对学生主体的尊重。这样就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师生关系应该是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亲切的话语,语重心长的教诲,谦虚的胸怀,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有教师的关爱,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

      在这种理念下,就是要求教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实践能力主要指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思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更多的听教师的讲解以及结论。正确的做法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尊重主体,开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点拨提升。

      这样的课堂,就是和谐的课堂,就是高效的课堂。

      二、精巧的切入是课堂高效的基础

      切入点就是突破口。找好了切入点,就能顺着它展开教学,“牵一发而动全身”。

      1、抓住标题与首尾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彰显了是文本主旨,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以反问的形式告知了读者;有的标题彰显文本结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开头总起全文,结尾总结全文,文章思路十分清晰。抓住这些切入就能轻松地理解文本,简明地抓住文脉结构,有事半功倍之感。

      2、抓住主旨凸现处

      文章主旨凸现的地方往往是该文的“纲”,一切写作思路、写作方法的安排都是为此而表现。从此切入可收到高屋建瓴,疏理文路之效,犹如登高览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且直接切入主旨,提纲挈领,迅速触摸文路关键所在,对学习者来说事半功倍。如在教学《老王》时抓住“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凸显主旨的句子设问: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里?一个不幸的人为什么会值得作者颂扬?并且获知老王死讯而感到愧怍?老王是个幸运的人吗?这样顺藤摸瓜,环环相扣,轻轻松松教学了这篇课文。

      3、抓住议论抒情点晴处

      有的文章要达到深层次的理解,尤其要注意文本中精辟的议论,饱含感情的抒情,即文眼。教学中在对文章的“画龙”之处的研读基础上,抓住“点晴”的文眼精深领会,就能深层地把握文本,如教学《狼》时抓住末尾一句中“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结合中间文本而具体深入地合作探究:狼的狡诈表现在哪里?为何又顷刻两毙?屠户的智慧表现在哪里?“止增笑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春》《地下森林段想》等课文结末都是采用这种行文方式,同样可以从此切入深研文本。

      三、深度学习是课堂教学高效的核心

      1、一课一得

      为什么要一课一得?因为语文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太又限,一篇课文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如果不加取舍,便会“眉毛胡子一把抓”,目标不集中,教学便会走马观花;老师解析不深入,学生学得不扎实,课文学了几百篇,依然能力低下。要改变这一现状,进行深度学习,就得一课一得。一课一得如何运用于课堂呢?

      第一,目标单选。比如《春》把握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的声韵之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品味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一节课达成一个目标即可。第二,因材施教,一课一得。“材”有两层意思一是学情,二是课文。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是教学的内容,重点攻克了,课文就教学了。三是找准突破口,一课一得。

      2、品读结合

      读是根本,品是核心,以读促品,品读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是提升质量的主要措施。读中品,品后读,。品读就是精读深度,就是对文本的赏析、体味文章的美点妙要。加一加,换一换,减一减,调一调,这些比较的方法,是品味语言的良方。不仅品语言,还要品篇章。

      3、老师示范品析,总结方法,注重学生实践

      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时,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根据教材、学情和单元要求选好例子,归纳方法,指导运用。比如要体会《春》中比喻的表达效果,老师可以选出“(杨柳风)像”,老师示范分析:作者运用比喻,把杨柳风比着“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杨柳风的温柔,流露了作者的喜悦之情。然后让学生自主选例子,比照分析,交流展示,老师再次点拨提升。学生的强化实践,就会逐渐举一反三。

      当然,实现课堂阅读高效的策略远不止这些。这几点在我看来是毋庸置疑的。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