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四版 >> 正文

凉山:社会救助,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2020/5/28

       近年来,凉山州民政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凉山工作特别是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行动,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底线任务,切实发挥社会救助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作用,筑牢筑实困难群众脱贫奔康“最后一道防线”。

      聚焦脱贫攻坚

      不断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

      农村低保“应兜尽兜”。2019年,全州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底线提高到4200元/年、高于国家扶贫标准450元,纳入农村低保人口51.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12.2%(其中:低保兜底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9万人,占贫困人口的23.6%),支出救助资金10.97亿元,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切实兜住。

      临时救助“应助尽助”。充分发挥临时救助作用,持续开展“救急难”工作,2019年救助临时生活困难人员1.7万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625万元,群众因突发事件致贫、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特困人员“应养尽养”。加强农村敬老院适老化改造,提升社会福利院供养服务质量。2019年,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底线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705元和500元,1.62万名特困人员供养水平不断提高。

      流浪乞讨人员“应救尽救”。加强救助管理机构规范化、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做好寻亲服务、滞留人员安置等工作,积极开展“寒冬送温暖”等专项救助。2019年,共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2610人。

      困难家庭白内障和先心病患者“应治尽治”。2019年,免费救治困难家庭先心病患者208名,民政救助资金409万元。在省民政厅支持下,“索玛花开”困难家庭白内障患者复明救治项目救治患者1917名,民政救助资金348万元,有效解决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着力“三个强化”

      持续提高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水平

      强化精准保障。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充分运用大排查回头看工作成果,聚焦社会救助兜底保障领域“错保、漏保”问题,召开整改落实专题会,“点球式”落实整改责任;严格按照“按标施保、定标补差、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动态管理”要求,综合考虑家庭收入与支出情况,兼顾基本生活,认真开展复核认定、动态调整,加强社会救助精准化兜底保障。2019年清退不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4.6万人,新纳入农村低保对象12.6万人,确保“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强化政策衔接。印发《凉山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分档施保、分类救助指导意见》,科学制定全州农村低保低限,及时调整县(市)农村低保全额救助档、一档、二档、三档的标准,确保农村低保救助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加强低保与困难残疾人救助、医疗救助、特殊困难儿童救助等政策相衔接,对农村低保对象中的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给予不低于低保标准10%的分类救助金;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90元,为3.77万名对象发放补助金3774万元;1.68万特殊困难儿童纳入“全额低保标准+省级定额补贴”的保障体系。

      强化专项治理。以中央和省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巡查反馈问题及农村低保领域“人情保、关系保、平均保”等突出问题为重点,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全州惠民惠农资金“清卡行动”,州县民政部门组建工作组,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全面、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专项治理行动严厉处置了宁南县大同镇新场村12组组长彭子元平均分配低保金等一批违纪违规行为,涉及资金223万元,低保领域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低保金通过“一卡通”监管平台发放率达100%,资金监管力度更加有力,农村低保公信力不断提高。

      坚持目标导向

      坚决完成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硬任务

      凉山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属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脱贫攻坚已进入“收官之年”、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全州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民政工作会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编牢织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

      在“应兜尽兜”全面保障上再下功夫。科学制定低保标准低限、稳定地高于国家扶贫标准。探索推进“按户保”与“按人保”相结合的农村低保制度,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都纳入保障范围,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掉一人”。

      在巩固群众脱贫奔康成果上再下功夫。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长效机制,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对农村低保中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建档立卡户,制定实施渐退期制度,坚决防止“政策一收、立即返贫”现象。对返贫的群众,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纳入各项社会救助保障范围。

      在提升社会救助工作水平上再下功夫。发挥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优化社会救助申报审批流程,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效率。加快推进县(市)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构建设,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精准度。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推动农村低保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常态化,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切身利益。  (本报记者 李芊浔)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