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2021/6/24
■ 中江县实验小学 陈艳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拼音教学总目标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学会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的问题是抓好养成教育,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热情;认真钻研教材,定位教学目标;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个人认为,要搞好拼音教学,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认真钻研教材,定位教学目标
纵向分析,横向联系,梳理课标、分析教材、调查学情,按照教材梯度定位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二、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1.将拼音教学与学生的养成教育相结合
将拼音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我们可以这样做:以组为单位进行评比,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扬孩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表扬和鼓励最重要的作用是让孩子感到成功和快乐。当孩子的行为得到老师称赞时,一般都会再次强化他的行为,期待老师的再次肯定。其实,这是孩子在体验快乐。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去理解,表扬和鼓励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动力,它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而成功和快乐又让他产生自信,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更具体的引导。
2.故事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活泼欢快的课堂气氛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把枯燥的汉语拼音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能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但特别爱听故事,可以说故事能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无意注意,延长注意力保持时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根据一年级孩子的以上特点,注重在拼音教学中故事资源的开发。
3.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激发兴趣
对于拼音的学习,我们可以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去感知、学习。我们还可以让孩子通过捏胶泥,用豆类拼等多种方式来记拼音字形。这样,我们的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学课堂多变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三、在拼音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教学重在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汉语拼音教学虽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但它仍要求学生在掌握正确的发音(拼读)方法并熟记字形的基础上,把听说读写放在首位。
1.培养听的能力
有效的倾听是良好学习的前提,学生在课堂上要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明白老师的要求,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对于课堂上会倾听的同学,我们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会倾听,老师讲得再多,对于他们也是毫无意义。
2.培养学生观察、说话的能力
拼音教学是语文学习的一个环节,不能脱离语文学习的大环境而独立存在。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让学生不只是说简单的词语,在学习过程中能积累丰富的词语,对于一些词汇量比较少的同学,能激发他们积累词语的兴趣。这样的训练看似和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不符,但是它和我们小学低段语文学习的总体要求是符合的。丰富了孩子的词汇,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对孩子进行了说话训练。
3.培养读的能力
我们首先要求学生把每个字母的音读准,学会拼音方法,掌握拼音规律;其次,声母要读得轻短,韵母要读得响亮,三拼音节要声母、介母、韵母快速连读,逐步做到准确地拼读。读的方式可以多样:如全班读、小组读、抽人读、同桌读、请小老师带领读。
4.培养写的能力
在学会拼音字母正确的发音后,我们还要让孩子学会书写。在这个环节,我们首先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坐端正、背挺直、眼离书一尺、胸离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老师在训练学生书写上,还可以尽量用童话的语言。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学生、教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其实,汉语拼音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只有适应孩子,并能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才是真正适用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