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刊-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四版 >> 正文

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 提升救助管理服务质量

2021/8/5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眉山市救助管理站始终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布局、高质量推进,突出与流浪乞讨人员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相结合,用救助质量提升水平衡量学习教育质量,将党史学习教育焕发出来的激情与力量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具体行动,推动救助管理服务水平整体跃升。

将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应对和化解重大风险的智慧能力。注重从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汲取政治智慧,树立历史眼光、找准历史逻辑、厚植历史情怀,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提高应对风险挑战能力,发扬伟大斗争精神,防范和化解风险危机。制定了《关于加强政风行风监督管理实施方案》,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事业代表、社区民警、媒体记者、社区干部等各行业代表担任政风行风监督员。制定《眉山市救助管理站领导安全责任清单》,细化内部管理、生活照料、卫生防疫、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离站返乡等各环节责任分工。严格落实日报、周查、月巡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全面排查安全风险隐患。建立应急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建立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制订《眉山市救助管理站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2.0版),对救助站遇灾、遇险,受助人员走失、死亡等异常情况,完善报告、处置、评估、反馈等闭环工作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将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推动救助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载体,着力完善救助管理体制机制,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强化街面综合治理。将“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专项行动工作要求融入日常巡查制度,常态化、制度化进行街面巡查,落实细化公安、城市管理、卫健等协调部门街面巡查职责任务,明确了未成年人、老年人、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救助对象转介处置程序。在城区公交车和雕像广场等人流集中地每日播放救助、寻亲、未成年救助保护及家暴庇护等政策宣传片,引导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救助管理工作。畅通落户安置渠道。发挥救助管理领导小组机制作用,滞留人员安置工作纳入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对长期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滞留人员,由市社会福利院及各区县社会福利机构安置,严格按照“人员移交-户口登记-特困认定”三步走安置法,确保安置人员合法权益。目前,所有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长期滞站人员已全部妥善安置。深化源头专项治理。建立返乡人员信息台账,及时给予有效救助。对于送返的救助人员通过书面形式将返乡受助人员信息反馈至流出地救助管理机构或当地民政部门,并根据返乡人员基本需求制订政策帮扶、就业援助、心理疏导等救助方案,做好返乡救助“后半篇”文章,防止再次流浪。对反复流浪者,组织社工开展定期走访,制订长期干预方案,确保及时救助。今年以来,共回访帮扶50余人,无1例再次外出流浪现象发生。

将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救助管理党员干部职工的强大合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开展行业先进典型学习,注重从许帅等行业先进典型立足岗位当先锋作表率、忠诚奉献的事迹中,感悟“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的红色本色;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涌现出把救助对象当亲人,掌握多地方言、足迹踏遍全川的“活地图”黄箭;坚守从事救助管理工作31年,身兼行政、财务、驾驶等多项职责于一身的“多面手”郑建华;老骥伏枥、初心不改,59岁仍旧坚守在救助管理工作第一线的“老黄牛”徐志忠等一批先进典型。同时发挥身边典型示范模范作用,激励工作人员爱岗敬业、开拓奋进、乐于奉献。通过学先进、当先进,广大干部职工自觉向行业先进典型学习、向身边榜样学习,自觉投身救助管理事业,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为全面开创新时期救助管理服务格局凝聚磅礴奋进力量。(刘大鹏)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 蜀ICP备170070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