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县民政局加快推进省级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工作
2021/10/21
四川省第二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项目落地大英后,大英县民政局高度重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将试点项目作为为民办实事和建设“大美大英”的关键举措及镇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的重要抓手,精心研究谋划、全力组织推动、全面抓好落实,努力探索社区治理的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工作推进有序,成效明显。
集众智、聚众力,高起点规划“起好步”。通盘考虑试点社区人口状况、小区数量、人文历史和居民需求,厘清短板弱项,凝聚各方智慧,精心编制能落地、可操作的实施方案。一是全方位开展调研摸底。对标试点项目要求,由县民政局牵头,组织镇(街道)、社区干部和志愿服务者深入街道、社区、小区,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意见征求表等方式,走进居民生活圈,广泛收集社情民意,详细调查社区基本情况,了解居民服务需求、社区治理短板,提高试点方案的针对性。二是多角度借鉴先进经验。结合全市上下开展的“对标竞进”行动,组织盐井街道、蓬莱镇分管领导和4个试点社区党组织书记,到射洪市、绵阳市游仙区学习省第一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经验做法。先后3次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深入试点社区实地调研指导,提出10余条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提高试点方案的可行性。三是聚众智编制试点方案。围绕“硬件有改造、软件有提升、服务有亮点、场景有呈现”试点目标,针对不同的社区条件和居民意愿,因地制宜将试点项目分为“便民服务型、社会组织参与型、社会服务项目化”三大类别,编制总体方案和专项方案,采取“社区居民定、部门专家评、专题会议审”方式,对各方案进行审定,提高方案的精准性。
补短板、强弱项,高质量推动“开好局”。围绕当前社区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基础不强、平台不高、队伍不专、服务不优等短板弱项,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推动试点高质量发展。一是突出党建引领营造社区环境。整合组织、人社、群团等部门项目资金500余万元,致力于打造具有大英本土特色的“邻约汇”社区治理品牌,对4个试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了亲民化改造;依托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立“红色物业”,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对“水晶城”进行改造,探索建立了三无小区治理“六线工作法”;在商业街成立“商圈党建”,配套建设晚间6点半微电影广场,社区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基本形成。二是突出三级联动完善服务体系。投资20万元,完善提升县社工总站硬件设施,依托镇(街道)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镇级社工服务站和社区社工服务点,落实专人管理服务,县、镇(街道)、社区三级服务平台全面建成。坚持“引进一批、孵化一批、壮大一批”的思路,大力培育社会组织,项目区共培育启善等社会组织15家。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引导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留守儿童关爱等社区服务,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三是突出机制创新培优专业人才。实施“卓筒之星计划”,将大英本土社工纳入全县5大类人才激励范畴,对获取社工资格的人才按初、中、高三级分别给予2000元、3000元、5000元的奖励。将执证工纳入社区工作者招考加分对象,其中初级加2分,中级加3分;积极推进社区专职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体系建设,对于取得高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的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每月分别增发职业津贴500、300和200元。
建专班、压责任,高效能组织“奠好基”。建立“小区派专员、社区建专班、面上抓统筹”工作机制,落实“政府主导、社区主体、部门配合”责任体系,全力抓好试点工作落实落细。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组织部长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级相关部门、试点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20个责任单位的职能职责,组建工作专班,建立上下贯通的社区治理工作领导体系和协同联动的推进机制。同时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确保试点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二是强化宣传引导。成立宣传小分队,深入试点社区和小区,广泛宣传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试点内容、目标要求,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激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活力和动力。同时,及时总结试点工作中的特色亮点,展示试点成效,以此推动城乡社区治理提质增效。三是强化跟踪问效。将试点工作纳入全县目标考核,创新推行“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将群众满意程度与现实工作成效相结合,科学评定工作进展,逗硬实行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加扣分,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构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确保试点工作进度和成效。(本报记者 李芊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