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管窥
2021/11/18
■ 中江县城东中学 房明蓉
初中生物是学生接触生物这一门学科的开始。生物学是结合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于一体的,不论是理论知识的思考还是实验操作的实施,都离不开同学们的共同合作学习。然而,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培养来形成。教师不应该继续遵循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昧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忽视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在课上和课下的学习兴趣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在初中生物这一学科中的能力,本文主要探究初中生物课堂上的教学现状和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目前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现状
(一)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对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培养。这样会造成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不足。在新形势下,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目前,一些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不利于学生独立思维的形成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但是合作学习能力差。目前,学生大多有自己的想法,喜欢独断专行,不善于与同学进行合作。众所周知,生物学是注重课堂实验的,实验操作时往往少不了小组合作。如果小组内不能很好地分工,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关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一)小组探究,合理分配组内成员任务在班级里面,不同的学生,其能力不同。教师应该针对生物学新课改的教学方案,对该班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进行大致了解,按照学生的能力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在小组的分配上,教师要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分配均匀,让理解和操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带动较差的学生。这既有利于较差学生成绩的提高,也有利于较好学生进行查缺补漏和知识的巩固,更有利于加强小组内的互动,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促进组内成员全方位发展。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中,需要使用到显微镜,教师可以按照小组,一组一台,先向学生示范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让小组长按照老师要求,分配组员任务。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设计实验;有的负责记录实验;有的负责操作实验。由于初一学生观察微观世界的愿望强烈,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备想要观察的植物细胞的材料。在课前,教师要对小组长和记录员进行培训,提高小组探究的效率。上课正式开始操作时,教师要让学生以小组发言的形式,分享自己小组内做洋葱鳞片业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或者其他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与观察心得。
(二)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根说:“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生物知识和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初一的学生对生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而对生物现象产生的疑问较多。对于初二的学生,经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他们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基本的实验本领。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物重点,教师要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增加实践环节,寓情于景,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二节,种子的萌发和植株的生长”这两节中,教师可以提倡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植物的种子带到学校,由老师带领,小组合作进行培育。学生可以将种子种到学校专门的实验地上,也可以自己带花盆种上,然后放到教室的“生物角落”。实验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各小组将种子放在培养器皿进行实验,并贴好实验标签。这一过程让同学们做好两组准备,形成对照试验,使得学生在课本基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更具有实践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实验探究法,即:明确探究课题—引导探究—获得结论—测试反馈,加强学生整体学习的系统性。
(三)重视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和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报告,并让学生撰写交流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学生在分工完成各自的任务之后,可以根据各自的部分完成小组实验报告的汇总。比如,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一实验时,实验结束后,学习小组可以根据实验名称、实验原理、实验仪器与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讨论进行报告的撰写。其中,实验讨论尤为重要,是整个实验的精华部分。
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分工协作与交流探讨,进行师生互动、全员互动,在小组中克服自己的弱点,积极发言、取长补短,完善知识储备。教师应该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建立小组综合学习体系,科学地帮助学生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高效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