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心”之路打造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标杆
2022/7/28
——江油市第三人民医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纪实
江油市社会心理服务技术指导中心挂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打造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把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看成社会治理的重头戏。江油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市社会心理服务技术指导中心,着力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为契机,积极探索如何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精细化的社会治理,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安定有序,打造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五心”之路,用“五心”护航心理健康,治理良好社会心态,助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承办省级继续教育培训会
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进机关
用“匠心”育匠才,以江油市社会心理服务技术指导中心为依托,持续提高各层心理服务专业技术能力水平。
2020年9月15日,江油市社会心理服务技术指导中心在市三医院正式挂牌。中心抽调骨干人员组成专家团队、讲师团队,认真组织学习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相关政策文件及《绵阳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手册(试行)》,多次外派人员参加省内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相关学术会议。承办了绵阳市继教项目《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运行中特殊人群的服务模式创新》培训会,指导市民政局及下属单位建立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室。成功举办了省级继教项目《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与青少年心理问题干预》培训会,参会人员包括精神卫生医务人员、精防医生、康复医师、司法部门、教育部门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相关单位人员及青少年教育从业者。从相关专业前沿知识,到实操应用和经验总结,不断提高从业者业务水平。
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团体心理辅导
女性心理健康讲座进社区
用“精心”办实事,以心理健康“六进”为载体,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心理健康水平。
一是以心理健康“六进”为载体,深入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2019年至今,先后为市委党校、审计局、目标办、农业农村局、机关事务管理局、市残联、教体局、中坝街道、疾控中心、养老院等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工作人员、服务对象及优抚对象、敬老院老人进行心理健康科普宣教、开展了各类人群心理健康知识、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讲座及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等服务。共开展心理讲座及团体辅导80余场,服务人数5860余人次,利用电话进行心理健康宣教46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9950余份。二是织密基层兜底网。通过对学校辅导员进行团体辅导及《异常心理情绪识别》讲座,以提高普通教师对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识别率,以便及时干预;在社区开展《社区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专题心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主要对象为社区的小区管理人员、联络人员、网格员及部分社区居民参加,以提高相关基层工作人员对心理问题识别及了解基本处理方式;在特殊机构(如残联),针对特殊人员及家属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提升心理健康识别及干预能力。三是定制各类心理服务项目包。根据江油市社心工作要点中“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心理服务网络建设”,制定各类心理服务项目包,为各单位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培训,以及心理测量、评估、咨询、疏导和干预服务。四是为重点人群做好心理服务。包括老年人、女性等心理关爱、干部心理健康、残疾人及孤儿等心理帮扶,并且为住院患者开展家属课堂,以及家属团体心理辅导,为骨科医院160余名工作人员线上开展了《新冠肺炎心理防护-工作人员篇》视频讲座等。五是拓宽宣传途径。通过播放公益广告、开设健康专栏,利用电视、电台、医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社会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每周五晚由医院组织心理相关专业的专家准时在江油电台FM97.6栏目中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充分提高广大民众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
用“关心”暖人心,以专业、专注的职业服务积极主动融入公共突发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心理健康。
一是抽调具有专业资质人员成立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通过对群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心理危机的成因分析,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开通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主动深入一线开展工作。江油厚坝“塌方事件”发生后,对现场人员及家属开展心理疏导;针对马角“黑熊伤人事件”中的学生、公安、家属及周边百姓,由心理专家组成3个工作小组,第一时间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及时介入2022年1月江油市重大交通事故,对事件当事人及家属提供心理干预服务,对相关人员进行持续跟踪心理干预。二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为有效应对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中心制定并启动了应对新冠肺炎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及工作流程,成立了新冠肺炎心理危机干预志愿者队伍,开通了24小时心理救援专线,并建立“市三医院新冠肺炎心理危机干预”专用微信,利用网络电话等开展线上心理救援。多次派出心理干预小组到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集中隔离区为一线医护人员、工作人员以及被隔离人员进行心理访谈、心理疏导、团体减压等。为保障疫情期间全市实行封闭管理的30多家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的心理健康,志愿者队伍通过开展“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给心灵一片晴空”“从心做起,用心陪伴”等主题心理疏导活动,缓解了大家因疫情带来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变化。三是在新冠疫苗接种期间,承担全市28个常规接种点和全市学校、养老机构等临时接种点的人员心理保障工作,为存在心理情绪问题人员进行疏导。
用“细心”促安全,高度重视、明确职责,形成三级精防体系,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控工作。
一是自2019年江油市启动此项工作,成立了以市政府副市长任组长,综治、公安、卫健、民政、残联、医保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政府牵头,多部门齐抓共管的综合防治格局。同时,在镇、乡、村确定防治人员,明确职责任务,形成三级精神卫生防治体系。二是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中,大力实施“零报制”摸排。新冠疫情初期,为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实时掌握居家严重精神患者具体情况,防止发生新冠感染,我院率先在绵阳启动“零”报制,要求各乡镇精防医生每日报告辖区内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无新冠感染。大力实施“双轨制”随访。在保证全市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网络畅通的基础上,一方面要求各乡镇精防医生及时摸排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疫情期间情况,对外地返乡患者实行每日电话随访,全程开通远程会诊服务,按患者的随访分类及时调整随访时限。另一方面要求严重精神障碍技术指导科室对责任片区的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再次进行电话随访,动态掌握全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情况,避免肇事肇祸等事件发生。大力实施“全覆盖”管理。通过精防医生、重精技术指导科室的双重随访,做到了疫情期间对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无死角、无遗漏,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了新冠疫情防控知识宣教及心理疏导。同时,通过分区域送药到基层,保证了患者疫情期间服药的延续性。三是在疫情期间开展全覆盖拉网式摸排患者,通过远程视频访视、电话等方式为患者提供指导、创新“一站式”免费服药方式,改为直接配送至各乡镇。率先推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疫情防控及随访管理双管齐下的工作模式,被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作为新冠疫情期间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管理经验在全国范围推广。
用“真心”助回归,推进全程康复理念,创新精神康复模式,切实做好后疫情时代的精神康复工作。
一是结合江油实际,卫健、民政、残联共同协商,依托乡镇(中心)卫生院建立11个社区康复站点,为辖区无法回归家庭、无监护人、监护人无能力监护、需要接受精神康复治疗的严重精神障碍出院患者提供康养场所和康复服务。根据患者病情,分为5个等级进行复元,每个等级又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和康复目标不同,分不同小组进行康复治疗;而日间病房患者更是量身定制康复计划,更加贴合患者的病情和需求,科学改善和提高患者独立生活的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和家庭。二是利用自身社会心理服务技术指导中心的优势,坚持医防并重,做到临床治疗与社会功能康复相融合、各项政策与主动服务相融合;统筹好医疗机构专科医生、乡镇精防医生、村社干部、志愿者等力量,建设好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康复技术指导网络、防控组织管理网络三级平台,全面推进社区康复模式,不断拓展严重精神障碍预防工作和康复服务项目内涵,提升医防融合、社会参与,逐步提高精神康复水平。
下一步,江油市社会心理服务技术指导中心将不断强化组织建设,强化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加强各级各类人员培训并建立人才信息库;完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提升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规范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包括开展多种形式科普宣教,对受疫情影响重点人员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加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建设、规范心理援助热线服务,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机制。为适应社会心理服务不断发展,持续提升社会心理服务能力,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稿件来源:江油市第三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