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造百万酒城老人的幸福晚年生活
2023/9/21
——泸州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打渔山社区“物业+社工”养老服务站
四川泸州,一座因美酒而闻名遐迩的幸福之城。作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和全国第四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泸州的养老服务工作一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先后被评为2020年全国居家社会养老服务改革优秀试点地区、2022年全国10个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城市之一……
近年来,酒城泸州聚焦养老服务“一体两翼、城乡多元”发展路径,不断健全完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与配套服务,推动医养康养与兜底普惠融合提升,全力打造适合泸州实际、具有泸州特色、舒适且高效运转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辖区各类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进一步增强了全市老人晚年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统筹“一体两翼”发展
幸福养老有广度、有深度
据七五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底,泸州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共有97.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2.86%,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聚焦养老服务发展趋势和全市实际,近年来,泸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把养老服务发展融入片区国土空间规划,融入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全过程,科学编制《泸州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描绘出了“一体两翼”的养老事业发展图景。
在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3个“一体”地区内,着力完善城市“15分钟”养老服务圈,打造都市高品质养老示范区;“两翼”则是在泸县、合江县“东翼”地区,加强与重庆永川、江津等地合作,探索异地养老服务机制,打造泸永江养老融合发展试验区;在叙永县、古蔺县“南翼”地区,发挥乌蒙山区气候、自然景观等优势,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山地避暑康养旅居优选地。
其中,在城市地区,泸州市紧抓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契机,持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先后在主城区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20个、“物业+养老”服务站20个、社区老年人互助睦邻点20个,适老化改造老旧小区115个。在农村地区,进一步整合片区养老资源、持续优化各县域养老机构空间布局,在中心镇、重点镇优化布局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逐步构建起以县级失能老人照护中心为中枢、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支撑、农村养老互助服务点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建强“两级”关键支撑
幸福养老有基础、有依托
“管理很规范,服务很周到!还经常组织开展许多有益的活动,住这里太舒服了!”住在泸州市社会福利院的80岁老人郭文质感慨道。近年来,依托党建凝心聚力,泸州市社会福利院积极推动“三个专业支撑、五个示范引领”建设,推动医养结合、精细化护理、社会工作、兜底普惠融合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纵观泸州市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难发现,其间有两个起关键支撑作用的支点,一为泸州市社会福利院,二为各县级失能老人照护中心。福利院的创新发展为整个泸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技术和规范支撑。县级失能老人照护中心则让泸州市新时代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搭建最终得以串联成网。
在泸县玉蟾街道怡园路东段,一座占地面积12.97亩的泸县失能老人照护中心让人眼前一亮。干净整洁的环境,清新雅致的装饰,双人间、空调房……220张床位均是护理型床位,各类基础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失能特困老人集中照护中心为各乡镇的养老减轻了很多负担,这样护理员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和时间服务身体健康的对象!”据泸县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县级失能老人照护中心建成后,中心专门邀请国家一级护理师对全县养老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还邀请市社会福利院进行指导,进一步提升了养老服务水平。
激活“三大”关键要素
幸福养老有保障、有支撑
近年来,泸州市创新激活政策、资金、人才“三大”关键保障要素,成功孵化培育“小蚂蚁”“好孝心”等本土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推动15个社工机构、110余家社会组织、327名专业社会工作师介入养老服务。
在政策保障上,泸州市通过统筹市场准入、财税金融、土地利用、医养结合等方面政策资源,出台《泸州市住宅小区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移交与管理办法》等政策30余个,发改、民政、财政、自规、税务、金融等部门协同配合,在土地、财政、税费优惠、融资等方面明确建设和运营补贴、税收优惠、费用减免等扶持政策,打出政策“组合拳”。
在资金保障上,建立财政资金、福彩公益金投入保障机制,对于养老服务综合体给予200万元/个建设补助,“物业+养老”服务站给予20万元/个建设补助,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给予30万元/个建设补助,老年教学点给予4万元/个建设补助,严格落实民办养老机构补助、养老护理员补贴和社区养老设施补助等政策。
在人才保障上,大力实施“百千万养老骨干人才工程”,创新“政府塔台、学校培养、基地提升、机构培训、社工助力”的多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累计培训各类养老服务从业人员5600余人次,1400余人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同时,依托泸州市社会福利院刘世英(养老护理)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打造泸州市养老护理培训基地实训中心。在泸职院、卫校等职业技术学校设立教育培训基地,开设“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培育养老专业人才。
深化“多元”养老模式
幸福养老有内涵、有温度
“住进了养老服务中心后,我经常参加活动,生活更加规律,身体也越来越健康了。”家住江阳区大山坪街道龙透关社区的文爷爷说。2022年5月,涵盖集中供养、日间照料、老年助餐、老年教育等养老服务,辐射大山坪街道9个社区的养老综合体——百子园养老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为辖区2万余名老人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全新体验,文爷爷就是其中之一。
“小度小度,呼叫养老管家!”在大山坪街道,依托家庭终端设备,老人在家使用方言就能直接联系到百子园养老服务中心,实现线上呼叫居家养老服务。同时,以百子园为中心,积极链接辖区内养护院、“物业+养老”服务站、社区睦邻点、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资源,推动多点开花、联动服务,成功搭建起了家门口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同样,在纳溪区永宁街道打渔山社区二期安置房小区楼下,今年3月开始运营,占地1000余㎡的和善“物业+养老”服务站,不经意间就成为了周边老人的“新宠”地。服务站内,儿童游乐区、理疗室、爱心工坊、餐厅等功能区一字排开,“最忙的时候,我们同时服务100余人!”服务站负责人罗应霞说。
而对于家住农村的谢新荣来说,近年来,农村互助养老服务驿站的建设,让他的生活发生了不少的改变。“在这儿住着真幸福,两室一厅一厨一卫,有防滑地毯、紧急呼叫器、座便器,啥都配齐了!”今年72岁的谢新荣说,“平时还可以到食堂吃饭,7块钱就能吃顿可口的午餐。”
为改善农村困难老人的居住环境和出行条件等,泸县嘉明镇狮子村社区整合各类资金300余万元,建成了让老人集中居住、互助养老的幸福大院,为老年人提供助餐、休闲娱乐、健身、文化等服务。同时,泸县还依托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创新打造区域性养老中心,随着新一轮适老化改造完成后,福集镇周边几个乡镇的特困老人都统一来到了新中心养老。
从兜底到普惠,从康养到医养结合,从机构养老到社区、居家养老......泸州市正全力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城乡养老服务体系,一幅绚丽多彩的夕阳画卷正在泸州大地徐徐铺开。(王崇莹 本报记者 李彭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