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一版 >> 正文

新视野认知民生  新思维发展民政

2011/6/2

——访泸州市民政局局长刘洪

 

   一直以来,泸州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打好“民生牌”、构建“救助网”、搭起“爱心桥”、当好“管理者”,给弱势群体撑起一片蓝天,为构建和谐泸州做出积极贡献。
    “从招商系统调任民政系统工作10个月了,感受最深的是实实在在的责任和巨大的压力,同时对民政工作进行了思考,要做好民政工作,必须要有爱心、良心和耐心。”这是泸州市民政局局长刘洪对民政工作深深的体会。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泸州市民政局局长刘洪。

    记者:“数字民政”是泸州市民政人创新的成果,请你具体介绍下“数字民政”和泸州民政事业创新发展的成果?
    刘洪:“数字民政”就是用数字去诠释民政。因为民政工作最直观的反映就是数据,包括低保标准、救助标准、民政对象、资金投入等。去年我们将20万人纳入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标准分别达到179.8 元和68.4 元,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年人均标准达到178.9元和134.1元,救助资金达到2.5亿元;五保集中供养率达46%;全年接收慈善捐款1120万元,救助群众20多万人次;销售电脑福利彩票1.62亿元,募集福彩公益金1400万元;因自然灾害全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53万人次,下达救灾资金6003万元,帮助53.4万人解决生活困难。这一连串的数字证明了我们过去工作取得的成果,为百姓说了话,为政府算好账,为民政加了码。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运用数据,运用经济学原理,把握经济发展与民生投入的逻辑联系,及时统筹困难群众的民生需求,提供对策,供上级决策。让数字为民政说话,及时反映民政工作在社会管理、社会建设中作出的重大贡献,提升民政的地位和形象,争取社会各界对民政的大力支持。
    除了“数字民政”,我们还提出了“大爱民政”,用大爱书写民政,全面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状态;“项目民政”,用项目支撑民政,大力推进民政项目建设,为民政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金牌民政”,用金牌提升民政,争取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
    记者:民生问题是民政工作最基本的工作,也是最繁重的工作,请你谈谈关于民生问题的看法?
    刘洪:孙中山先生说过,“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所以,改善民生,既是政治任务又是经济任务。抓民生就是抓发展,抓民生就是促和谐。我们应当千方百计增加投入,改善民生,要提高民生服务水平,扩大民生服务覆盖面,把保民生作为民政工作的硬指标。2011年,我们将把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城乡居民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城镇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165元;农村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65元;把符合条件的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五保对象月人均供养标准不低于150元,集中供养率不低于50%。;加强城乡医疗救助,城镇低保对象和特困对象年人均医疗救助补助标准达到140元等。此外,我们将力求做到民政工作效益最大化,运用经济学角度看民政,实现民政资金使用效果最大化。并做好摸底调查工作,核实低保、五保条件,核实灾情等,争取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做到雪中送炭。
    记者:泸州市已连续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而新一轮的创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请你介绍下泸州市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做了哪些方面的准备?
    刘洪: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对我们来说是不容有失的。一方面我们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大双拥工作力度。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双拥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全面构建双拥创建机制,营造良好的创建环境。认真领会市委、市政府对双拥工作的新要求,理清思路、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勇于创新,打造具有泸州特色的双拥亮点,六个方面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制订出台《泸州市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在全省率先修订出台《泸州市拥军优属若干规定》;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退役士兵“训、用一体”的培训就业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优抚对象医疗“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重点优抚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在全省率先创建双拥工作长效机制。
    另一方面以双拥活动为纽带,切实加大军地共建力度。推进拥军工作社会化,大力指导、推动非公有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开展拥军活动,在“两新组织”中培养拥军骨干,以点带面,全面推开,以落实政策为支撑,切实保障军人合法权益。三年来,全市共接收退役士兵11633人,属城镇安置的3606人,其中已安置工作524人,货币安置3082人;解决部队子女入学入托120人;为官兵减免各类杂费350.6万元;分步解决优抚对象住房困难,协调各级财政投入建房经费1320.3万元,累计维修改造住房3801间,解决了1478户重点优抚对象的住房问题等。
    记者: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请问今年泸州民政工作重点是什么?
    刘洪:防灾减灾、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管理是民政亘古不变的主题。在未来五年中,我们将重点开展三项工作:一是科学防灾,完成救灾物资储备库、应急避难场所、防灾减灾指挥体系建设,并投入使用。将救灾工作以灾后救助的重点向灾害防御转移,着力打造快速、高效、完善、灵敏的灾害应急指挥中枢。二是养老服务,集中精力研究老龄问题,创造条件推进老龄事业健康发展。对老年人的养护,我们已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西南天年颐养园”的规划方案,以成片规模发展为思路,着力打造满足本市、辐射周边的档次较高的养老中心,考虑通过政府监督、市场运营方式进行管理。并以此为试点,积极鼓励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机构建立。三是发展慈善。深入探索慈善事业发展模式,创新手段,拓宽募资渠道,发挥品牌效应,不断提高慈善工作的社会地位。
    民生项目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努力,不断发展创新,科学积极的推动民生项目建设,夯实民政工作的基础,促进民政事业发展,让更多群众得到实惠。(实习记者 陈寅)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