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一版 >> 正文

军队全国人大代表团视察省八一康复中心

2011/9/22

 
孙大发一行在康复中心水疗中心视察

    本报讯 近日,军队全国人大代表团一行在总后勤部原政委孙大发上将的带领下,来到位于温江区永宁镇的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视察并看望和慰问在此接受康健治疗的病人。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阮志柏及省残联理事长毛大付等领导陪同视察。
    视察中,八一康复中心院长罗增永向代表团一行介绍道,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由解放军四总部援建的一所大型现代化省级康复医疗机构,是由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直接管理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占地面积185亩,工程投资近4亿元,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编制床位500张,暂定编制人员400人。
    代表团一行在拥军病室看望了在训练中因公至伤的现役高原兵蒋春林同志。据介绍,拥军兵室是该康复中心为利用现代化的医疗条件为现役军人及离退休干部提供免费康复服务而特设的。孙大发上将认真询问了蒋春林的受伤原因及治疗和康复状况,为他送上鲜花以示慰问。并对其英勇无畏的军人气节给予高度赞扬,鼓励他勇于克服病痛,争取早日康复。
    随后,代表团一行看望了在“5·12”地震中受伤的王兰(音)女士。据介绍,王兰来自彭州市龙门山镇,地震中被埋26小时后才被救出,属于感觉运动障碍的高位截瘫患者,于2010年7月转至中心接受治疗,之初伤情非常严重,经过一年左右的精心康复治疗,现已得到很好的康复。王兰握着孙大发上将的手,动情的说:“灾难无情,人间有爱。非常感谢所有的爱心人士对我的关心和支持,更加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及中心全体医务人员对我的精心照料和开导。罗院长等领导还经常过来看望我,鼓励我,现在我部分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了,八一康复中心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在康复1号楼成人PT、儿童PT厅,孙大发一行看望了在这里接受康复治疗的病人。毛大付理事长向代表团一行详细介绍了脑瘫儿患者的康复治疗计划。孙大发上将抱起两岁零八个月大的刘轩铭小朋友,认真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和康健情况,并鼓励他的父母要有信心,要坚持治疗。在康复2号楼辅具展示大厅和水疗中心,代表团一行认真了解各类残疾人医疗设备和辅助器具的相关情况,孙大发上将还亲自学习了残疾人视力康复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并欣慰的感叹道:“现代化、人性化的医疗设备用具为残疾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据了解,该中心除拥有一流的环境,其硬件设施均按三级甲等医院条件配备,设有门(急)诊部、康复部、住院部和残疾人辅具中心;拥有各类医疗、康复设备一万多台件,包括数字化医院系统、层流手术室,全进口东芝1.5T核磁共振机等大型诊疗设备和康复机器人、全进口水疗设备、三维步态分析仪、生物反馈治疗仪等国内一流的康复设施、设备。康复中心的残疾人辅具中心同时承担着四川省残疾人辅具的研发、适配、教学和科研等工作,是中国西部惟一的辅具区域性资源中心,发挥着引领中国西部辅具发展新方向的作用。
    据悉,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于2010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在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中心主要开展康复训练、残疾人辅助器具配置与研发、康复人才培养、社区康复指导、康复信息咨询、康复知识宣传普及、康复科学研究和残疾预防等工作。截止目前,中心开展了包括“5·12”汶川特大地震伤员康复项目、中国残联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长江新里程脑瘫康复与残疾预防项目、国家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等社会公益项目7项,惠及广大群众。收治地震伤员及残疾群众等共计2万人/次,康复治疗与训练4.8万人/次。
    作为解放军四总部援建的福祉工程和爱心工程,中心上下始终牢记为广大残疾人提供一流康复服务的宗旨,坚持“康复为主,医康结合”的建设发展思路,走临床康复一体化模式,以“三瘫一截”为重点,以建成“集康复、医疗、科研、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区域性康复治疗中心、技术资源中心和人才培训中心”为目标,立足四川,辐射西南,面向全国,力争将中心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康复中心。(本报记者 邓霞)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