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农村低保十月起提标扩面
2011/9/29
本报讯 近日,凉山彝族自治州在西昌召开全州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工作会议。经州政府第88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全州从今年10月起,全面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现行的年人均纯收入693元提高到900元,进一步扩大保障面,将新增保障人数17.64万人,扩面后全州农村低保总人数将达到56万人,占全州总农业人口的比例将从现在的9.1%提高到13.3%,保障人数居全省第一,按月人均补助60元计算,年需资金达4亿多元。 凉山州农村低保工作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摸底和试点,最初的试点人数仅3.8万余人。从2006年到2008年基本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保障人数也逐步扩大到13万余人。2008年全州农村低保进行第一次提标扩面,将保障水平从2005年的625元提高到693元,使保障人数增加了两倍。到目前为止,全州纳入农村低保的人数已达到38.4万人,保障水平也从试点初期的月人均补助20元逐步提高到了2010年的近60元,低保资金在广大农村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让贫困群众过上了有保障的生活。 目前全州的农村低保标准仍然较低。据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在国定贫困线以下的贫困人口有99.3万人,如果按照全国1196元的贫困标准计算,全州可纳入农村低保的人数有120余万人,基于对州内农村低保现状的分析把握和与全国、全省农村低保制度建设态势的比较,提高标准,扩大保障面势在必行。通过争取中央和省里的支持,凉山彝族自治州决定进行提标扩面。 此次提标扩面以10个彝族聚居县和木里藏族自治县为主,兼顾安宁河流域“五县一市”。扩面人数以各县市申报扩面的人数为依据,并进行适当调整。扩面范围以彝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高寒山区为重点。10个彝区县扩面总人数为136400人,占这次全州扩面人数的77.3%,扩面范围主要是生存自然条件恶劣的高山、二半山的农村贫困家庭。木里县扩面人数为10000人。安宁河流域“五县一市”扩面总人数为30000人,占全州扩面总人数的17%,扩面范围主要是少数民族乡镇的少数民族贫困家庭,以及在各项建设中出现的一些基本生活困难的农村家庭。扩面完成后,10个彝区县的保障人数为405904人,占农业人口的18.4%,木里县保障人数为30725人,占农业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5.9%。 整个扩面工作将在10月底前完成,扩面后新增的17.64万人保障人员将从10月份开始,就能领到自己的第一份“低保工资”了。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杨洪忠 龙文 苏天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