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一版 >> 正文

叙永: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暖民心

2011/10/27

    医疗救助工作是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困难群众切身利益,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在泸州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在叙永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叙永县从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提高救助标准、改进救助办法、加强监督管理入手,创新困难群众和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救助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切实解决了困难群众和重点优抚对象就医难的问题,使该县的医疗救助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深受人民群众好评,得到了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真正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服务宗旨。

    阳光透明
    真正实现医疗救助大整合
    泸州市叙永县是一个山区县,现有城乡困难群众和重点优抚对象共约5万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10596人,农村低保对象32362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3019人,重点优抚对象3144人。他们散居在全县近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怎样使他们的基本医疗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为了摸清情况,2008年,叙永县民政局对重点优抚对象、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对象分组进行了调查。
    根据困难程度的不同,对救助对象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救助,做到“公开公正、阳光透明”:全额资助农村低保户、五保供养对象、优抚对象等40474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享受新农合的优惠政策;全额为城镇“三无”人员、重病重残人员及优抚对象购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资助城市低保户购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城镇“三无”人员定制门诊医疗卡,每年一次性打入300元的门诊医疗费,使特困群众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民政服务对象医疗救助网上救助系统建立后,系统将困难群众享受的医疗保障、医疗救助等政策待遇进行整合,充分享受到了各项政策和即时报销。各项优惠一步到位、一目了然。
    领导重视
    真正体现政策的严肃性
    叙永县历来高度重视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工作,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过问,多次召开联席会,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加大经费保障力度,保证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保证医疗救助政策的有效落实,叙永县制定出台了《叙永县城乡医疗救助实施细则》、《叙永县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等政策,从制度上保证医疗救助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民政、财政、卫生、劳动社保、审计等部门加强配合,明确责任分工,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定期研究解决医疗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并定期或不定期对医疗救助资金支出情况进行检查,严格控制医疗救助费用的不合理支出,以保障最大限度地用好医疗救助金。
    即时结报系统建立后,医疗救助费用的审核、结算、报销整个过程全部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避免了人工操作的漏洞和弊端,从而确保了“政策面前一律平等”,消除了人情账,真正做到从制度上管人,杜绝了各种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同时,所有结报过程均通过计算机运作,所有资金结报记录在案(包括人为修改的数据,均有记录痕迹),万一出现差错,通过查阅历史记录,能快速查找差错的原因及时纠错。
    简便快捷
    真正解决困难群体就医难
    为了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和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医疗报销补助更难的问题,2009年6月,该县在全省率先实行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一站式”结算服务,建立网络平台,与25个乡镇医院,两个县级医院、县医保中心、县农合中心联网,实行网上补助报销。重点优抚对象凭医保证、新农合证、优待证入院治疗,出院时按规定享受的医疗优惠减免、报销补助在定点医院同步核算,一次结清,只需交纳个人负担部分即可出院。从实行即时结算服务以来,优抚对象住院医疗1287人次,优抚医疗救助网上报销39.4万元,人平补助报销306元;共发生门诊医疗2893人次,门诊医疗补助172.8万元。
    从2010年1月1日起,叙永县又率先在全市开通了农村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实行网络即时结算,切实解决了医疗救助对象治病难、报销繁琐的问题。并通过“一站式”服务共解决农村住院救助3145人,救助金额231.5万元。2011年1月起,叙永县民政局与医保中心探索建立的城市低保对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的网上救助流程又就绪,救助政策和方式已制定完毕,4月1日投入运行,全县城乡困难群众全面享受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
    即时结报系统覆盖到乡镇,方便了困难群众就近就便看病,提高了医疗救助的时效性。即时结算后,困难群众可以少花钱,先治病,得到了来自合作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双重保障,减少垫付资金,缓解自负压力。(本报记者  邓霞)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