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慈善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在蓉启动
2011/11/17
会议现场
本报讯 11月16日,由民政部主办,四川省民政厅、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协办,香港赛马会资助,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执行的民政部——香港赛马会“中国公益慈善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开班仪式暨第一期培训班在成都举行。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四川省政府副省长曲木史哈、省民政厅厅长黄明全、香港赛马会公司事务执行总监麦建华、四川大学党委书记杨泉明等领导出席开班仪式。仪式由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主持。 来自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新疆建设兵团民政厅(局)分管社会福利和慈善工作的领导、慈善处负责人及部分慈善工作突出的城市主管民政工作的市(局)领导等10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据悉,此次培训为期三天,培训主题为“慈善事业与文化建设”,分别从慈善文化、慈善政策、慈善战略以及灾后重建经验等四个专题进行讲解与分享。 窦玉沛在开班仪式上致辞并主讲第一课。他指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于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就慈善事业与文化建设,特别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系展开论述。他强调,开展“中国公益慈善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是培养从事慈善事业人员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中国慈善事业健全体制的形成,促进慈善事业的规范化发展,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建设和谐四川进程中的重大作用。 曲木史哈在讲话中指出,四川省委、省政府自“十一五”开始,就将慈善事业纳入了全省发展的总体规划。近年来,我省慈善事业在民政部的关心指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取得了长足进步。全省市县两级形成网络慈善体系,组织开展了以赈灾救济、扶贫助学等为依托的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为社会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多种帮助。特别是在“5·12”汶川大地震过后,慈善事业覆盖了我省几乎所有的赈灾民生项目,是我省从悲壮走向豪迈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我省加快建设灾后新家园做出了重大贡献。此次“中国公益慈善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在我省召开,既是对我省慈善事业的大力推动,也是一次宝贵的学习与交流机会,必将进一步推动我省慈善事业更上新台阶。 麦建华在仪式上介绍了香港赛马会对香港慈善事业的促进作用。他说,香港赛马会始终坚持“取之于香港,用之于香港”的慈善理念,并积极走出香港,在重大灾害发生时,及时向全国各地同胞伸出援助之手。香港社会福利署助理署长同参会人员分享了香港政府对非政府福利机构的津助、监管及协作经验。此外,来自民政部、清华大学、国家行政管理学院、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香港福幼基金会、四川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分别作了专题授课。北京市民政局、江苏省民政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四川省遂宁市民政局、顶新康师傅文教基金会等进行了案例分享与交流。 据介绍,“中国公益慈善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是民政部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今年初在中央党校关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讲话与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的政策,依据民政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部署及与香港赛马会达成的合作备忘录而设立的。该项目为期三年,培训对象以公益慈善相关部门主管领导及公益慈善组织领导人为主,着力打造中国现代公益慈善的“黄埔军校”。此次培训班既是项目的开班仪式,又是开展全国性公益慈善领导力培训的开局之篇,不仅对于如何建设我国公益慈善人才队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如何面对我国公益慈善的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探索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新道路,都有着重要战略意义。(本报记者 邓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