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一版 >> 正文

今后   年四川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2/5/21

516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5年,我省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民生政府。报告指出,建设民生政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必然要求。

今后5年,我省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基本职责,坚持实施民生工程,突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报告解读】

把改善民生作为政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取向

报告指出,今后五年,要集中力量解决一些事关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着力把基础做牢、把产业做强、把城市做大、把科教做优、把民生做实。

报告提出,一切工作首先要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解决群众的现实利益问题。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第一位,抢险救援生命至上,灾后重建民生为先,加快发展富民为要,安定人心、稳定社会,汇聚起推进四川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要处理好富民和强省的关系,着力改善民生,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

报告指出,我省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民生政府。建设民生政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必然要求。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基本职责,坚持实施民生工程,突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职能重心,强化政府公共职能,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注重发展民生经济,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主要投向,加大民生投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取向,完善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报告称,我省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全民创业。切实维护和保障劳动者权益,依法推进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快推进住房供应体系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代表讲述】

民生工作的推进,吸引了务工者在家乡就业

达州团代表、达州市通川区区委书记洪继诚,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对报告中提出的“建设民生政府”表示赞同。

“达州是外出务工大市,以前每年输出120万人,但是现在出去的人少了。以通川区为例,建筑业的青壮年,每天的薪水至少是150元,还可达到200元,他们自然选择留在家乡。”洪继诚分析,在过去的五年里,因为各方面民生工作的推进,吸引了务工者在家乡就业、创业。

洪继诚说,自2009年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来,通川区逐步将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的城镇居民全部纳入其中,完善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为辅的全覆盖医疗保障体系。全民医保的实现,让群众看病不再难。有的社区还在试点“十分钟”卫生服务圈,即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治疗、计划生育和一般常见病等诊疗服务。同时,教育也在向优质均衡化发展。以前人们送小孩到成都来就学,现在大多数都会直接选择当地的学校。(据《四川在线》)

 

【背景点击】

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我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扎扎实实开展了一系列民生工程:2007年开展“十大惠民行动”,2008年和2009年实施“八项民生工程”,2010年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扩大覆盖范围,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十一五”期间,我省累计用于民生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达857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8倍。

“十二五”期间,我省继续深入推进民生工程,“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写入省“十二五”规划,旨在通过民生工程,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011年,我省“十项民生工程”计划总投资840.8亿元,实际总投入达1195.48亿元,包括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民族地区帮扶、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文化体育等10个大项56个分项。其中,新增了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解困、帐篷新生活行动等9个分项,使民生工程涉及面更宽、受益人群更广。

2012年全省 “十项民生工程”近日出炉。今年我省将继续扎实推进以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民族地区帮扶、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工程,共10个大项62个分项,较2011年增加6个分项。计划总投资1080亿元,较2011年增长28.6%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