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发展与公正双推进的结合点
2012/6/25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直接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民生需求,是一个国家内部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卫生、医疗保障等社会事业建设,必然促进人民群众的体力、智力的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充沛的人力支持——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住房保障方面的投资,老少边穷等生活困难群体和地区的生活保障投入,也是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全体人民过上平等的、合乎尊严的幸福生活,同时也是社会公正的最高体现。社会公正具有历史性、相对性与多维性。社会公正的历史性,表现在它从根本上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马克思语)社会公正的相对性,表现在它总是针对特定时期的特定社会规则或社会现状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的衡量标准。
我们还要坚守共同富裕、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核心追求,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仅要体现在收入差距、地域发展差距、城乡差距的缩小上,更要切切实实地落实在全体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持续改善上。持续、深入地保障与改善民生,是不断提升社会公正、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王中汝)
|